注重数感培养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20-06-27 14:06徐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感运算数学

徐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或从事数学工作,但每一位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即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

一、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谓数学就是对于数的学习,所以理解数的意义十分重要。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让学生对于具体的数量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情境创设,利用这种清晰而且直观的表现形式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在进行数字的认识时通常是联系实际,数形结合,以具体数量引入,再从实际中抽象。教师上课之前可以准备几个小环或者几个玩具狗、玩具猫,让学生对这些具体的实物一个一个数,从这些数量中抽象出每一个数字。将数和数量建立关系既是理解数的概念的开始,也是形成数感的最佳时机,之后再学习更加难的数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建立数感。比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利用“分苹果”的方法学习。首先拿出一个苹果,将苹果作为1个整体,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为1的概念,然后用刀子将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对分数形成的概念就建立了,对于以后关于分数问题的分析会有很好的帮助。

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做成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用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感。由于小学生本身的意志力不强,对于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数感的培养不只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练习,更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在课堂上不断地让学生进行运算实践,主动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上课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计算一些实际问题或者进行科学猜想,让他们在不断地积累中使数感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在低年级教学认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18这个数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18由三个六或者六个三组成”“18在10和20中间”等等。教师通过具体举例,鼓励学生对数有不同的方式理解和处理,对数的运算策略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理解。数的结构和位置的确定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或者说对于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有影响,所以要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在实践中培养数感可以通过数的位置来确定,培养数的位置感和数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数的构成和位置的确定有不同的方法。

三、在数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存在于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每一个阶段,比如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运算方法的判断、对于这个运算方法是否合适的解释、数学运算中每一个结果的判断等。每道题的解法有很多种,由于每个学生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的解法也就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的思路有助于数感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笔算的正确率虽然高,但是口算的训练也不应该放弃,因为口算不仅可以培养数感,而且口算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它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于口算的训练比较少,有时对于笔算和估算的漏洞也有所忽略。所以在数学课堂上除了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之外,还应该添加部分口算训练。比如在进行百以内的乘除法教学时,由于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所学问题的运算会越来越难,如果百以内的乘法可以口算出来,既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数感,有益于其解决烦琐的数学问题。另外,估算会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只需要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比如一车沙子的重量是多少,我们只需要给出一个大概的噸数,并不需要详细到多少克。同时,估算是精确计算结果的一个估计,可以确定精确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比如一道题要求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估算算出图形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精确计算,看是否在两个值中间。解题中可利用估算把握结果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教师通过教学的手段无法使学生对于知识产生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使其逐渐养成自我思考、集体讨论的学习习惯。借助这种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思考数学问题,得到自己的答案,最终在集体的讨论中加深理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深度,培养其数感。举例来说: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章时,教师在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并产生对问题的理解。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对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质疑,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并开展辩论,让他们在彼此间的争论中逐渐地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就答案进行深刻思考,明确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就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借助网络等多种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深刻分析四则运算中上下级运算之中的数学理念,借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数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数感的投入,应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现代的优秀教师,必须对数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运算数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有趣的运算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