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实施逻辑、内容与建议

2020-06-27 14:06郑旭东万昆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家校合作

郑旭东 万昆

摘要: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规模化在线教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落实“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方式。与课堂教学相比,开展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不只是教学形态和教学场景的转变,也使家校合作的目标和待解决的问题更复杂、合作主体功能发生变化,以及家校合作更为频繁深入。为此,疫情期间的家校合作内容包括重视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树立、为在线学习提供支持、关注综合能力素养发展、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等;同时建议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的家校合作双方,均应提高合作意识、善用信息技术、共创家校共育校本课程、关注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在线教学;家校合作;自主学习;“停课不停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20)04-0016-06

家校合作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學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与合作活动,其也被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早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就明确提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家校合作活动可概括为六种:一是育儿,即学校教师帮助家长创设家庭学习环境以支持学生的发展;二是沟通,即创建有效的家校双向沟通方式;三是志愿服务,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校本项目;四是在家学习,即向学生家长提供有效信息以促进其子女在家学习;五是决策,即允许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有关决策;六是社区合作,即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家长实践、学生发展和学校项目。由此可见,家校合作强调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双向互动、相互尊重、合作目标和共同决策。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无法如以往一样正常开展,规模化在线学习成为各地教育部门落实“停课不停学”的首选方式。规模化在线教学取代正常的学校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尚属首次,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也成为了保障中小学学生在线学习质量、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值得关注的是,以往的家校合作中本就存在合作活动不丰富、家长参与被动、信息技术应用不深,以及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不畅等问题。而关于规模化K12在线教学的家校合作,国内外也尚未展开分析与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的问题与以往相比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疫情期间的学校教学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变得更为重要,问题也将更为突出。为此,下文将对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展开分析,以期为当前及未来规模化在线教学中的家校合作提供借鉴。

一、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实施逻辑

疫情期间的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与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在线辅导不同,其不仅面向的学生呈现大规模的特点,学生数量至少也是以班级为单位;而且教学形态和教学场景的转变,信息媒体的使用时间更长、频率更高和范围更广,均在推动家校合作发生改变。

(一)教学形态转变使家校合作的目标问题更复杂

各省市的K12教学在疫情期间基本转向了在线教学,教学形式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面向省市辖区学生甚至是全国学生开展的在线教学;二是面向学校具体班级学生开展的在线教学;三是班级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包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四是根据实际需求对以上方式组合使用的在线教学。基础教育学校无论采用哪种在线教学形式,学生参与在线教学都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或低龄儿童,无论是从他们的认知年龄还是以往的学习方式看,在家通过信息媒体参加在线教学并不符合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线教学中的参与互动和获得教师的关注度会降低。第二,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律、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而中小学学生正处于认知及心理的快速发展变化期,这些能力不足且发展不稳定,不利于自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受疫情期间社会氛围、学生成长期的逆反心理、学习方式不习惯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变化较大,如近期出现不少中小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给以低分甚至是恶意评价。第四,延续知识传授方式的在线学习效果欠佳,且也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影响学生视力发育,出现对在线教学的抵触心理。第五,疫情期间边远农村地区可能成为在线教学的“洼地”,且随着疫情好转和农民工陆续返城,留守儿童成为了“停课不停学”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总之,面对疫情期间教学形态转变带来的新问题和新困难,良好的家校互动和家庭教育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家校互动的任务目标也变得更为艰巨。

(二)教学场景转变促使家校合作的主体角色变化

规模化在线教学的实施使得中小学学生熟悉的教学场景发生转变。一是学习场所的改变。学生原本熟悉的、真实的教室环境和校园活动场所,转变为虚拟的在线学习平台和相对局限的家庭场所。二是中小学生原来便捷开展面对面师生沟通与互动的教学氛围发生了转变,教师也难以通过课堂观察获得反馈,无法对教学过程及时干预和调整。教学场景的变化也促使教学主体的角色功能发生了转变。

第一,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规模化在线学习的辅导答疑者,教师教学主导权力相对削弱。如上海中小学的在线教学在全市采用“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录播授课方式,原班级教师的职责从授课转变为教学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和组织学生交流互动。虽然不少地区仍采用了原班级教师在线直播教学方式,尽管教师的教学组织和讲授职责也无较大变化,但教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与学生交流互动、关注每位学生学习及提供针对性反馈的机会都有所降低。

第二,在学生方面,尽管学生仍是教与学活动过程的中心主体,但学生主体角色有了重要提升,这对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素养也有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相对于以往面对面的课堂学习而言,在线学习的灵活性和非面对面开展,赋予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中心地位,以及根据自我意愿是否参与在线学习的更大主动权;另一方面,对处于成长期和叛逆期的中小学生而言,长时间参与规模化在线学习需要他们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素养,如良好的信息素养、快速适应新学习方式的素养,以及自我管控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在家长方面,由于教学方式在线化、教学场景家庭化的转变,教师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教育权力和责任义务都有所削弱减少,加之中小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较低、认知和心理的发展不稳定等综合因素,共同要求家长在督促与辅导学生在线教学、开展防疫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等家校合作中要承担比以往更重要的责任,甚至需要家长居家直接参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家校共育活动。

(三)媒体技术高强度应用要求家校合作频繁深入

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人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该方案的实施对于防控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视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学生养成在线学习习惯也形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虽然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有其特殊背景,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小学生使用数字媒体设备学习时,呈现出了使用频率高、时间长、依赖度高等特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以下方面问题:第一,对于许多尚未形成在线学习习惯的学生而言,高强度地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展学习,对于低龄学生可能出现学习方式不适应、注意力难集中、甚至是抵触心理,以及难以发生深度学习等问题。如近期浙江省开展的初高中学生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初中生的自觉性较低且多处于叛逆期,因而初中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高中生。第二,高强度地使用数字媒体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会对处于视力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形成不良影响。部分地区制定的“停课不停学”方案中,存在在线教学按照常规课堂教学课表排课的问题,如此长时间的在线学习会对学生的视力发育形成不良影响。第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包括电视)的时间与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成反比,这意味着长时间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学习会成为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第四,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既有知识讲授课程,也包括在线体育教学等综合能力发展课程,对家长的监护、引导和合作意识与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尽管不少地区的学生可能以一对一在线辅导或自主学习等方式有过在线学习经历,但疫情期间开展的在线教学面向大规模中小学生。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不只是教学形态和教学场景的转变,以及媒体技术如此频繁深入地应用到教学中,更需要家长比以往更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甚至是担负起开展居家教育教学的主要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在线学习和顺利度过疫情。

二、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的内容思路

与以往实体学校教育中所需的家校互动相比,疫情期间开展的在线教学需要更深入和更频繁的家校合作,具体内容思路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所立的是崇真向善之德,培养的是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才。在全国齐心共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共同合作发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第一,合作引导和发展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他们对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增强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第二,合作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职业理想,结合疫情期间的真实案例,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共同努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能力,激励他们奋发努力,未来成为德才兼备的科学工作者。第三,合作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和弘扬团结、友善、互助、明理、自强、无私、包容、诚信、谦让等中华传统美德,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共同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所有的岗位坚守者致敬和学习。第四,要合作引导中小学生发展端正的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支持、配合和参与家庭、社区、学校的疫情防卫工作。

(二)为科学高效的在线学习提供支持

第一,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家校要保持通畅的沟通合作,除了要提供和支持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学习之外,学校与家长应就居家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创建进行沟通合作,创新布置学习场所,如把书房变课堂、餐桌变书桌、客厅变操场,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线学习时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与干扰,确保学生能够相对舒适、安静和精力集中地高效学习。同时,教师在直播教学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并及时在课后与家长沟通,督促家庭成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第二,对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引导监督。家校应共同关注和交流学生使用网络媒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网络媒体使用中的不良行为,如沉迷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购物等与学习无关或过度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行为。第三,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线学习比以往的课堂学习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权,而且在线教学形式也更为灵活多元,如向学生提供资源包、教学录播、教学重播等学习形式,这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以监督和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和自控的学习能力,成为乐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学习者。第四,低龄儿童或特殊儿童的在线学习,可通过家校合作为他们科学制定居家学习计划,家长可以作为陪伴者参与到学习中,甚至是帮助他们应对解决实时教学互动中的媒体操作等问题。

(三)为发展综合性能力素养创设条件

疫情期间的家校合作可结合当下社会背景、生活需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创设情境。第一,引导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能力。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使用网络媒体的时间较长,也需要接触网络中大量的数字学习资源,为了减少学生的网络迷航和避免针对中小学生的诱导性学习消费,一方面,学校可为家长和学生开设关于信息意识培养、优质资源筛选和信息伦理的教育微课,如指导学生如何对疫情期间的舆情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另一方面,家長应关注和督促学生在媒体技术使用中遵守网络伦理道德,遵循网络管理的规则,同时也要保护个人的信息隐私安全。第二,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全球防卫疫情的社会背景,家校在引导学生关注与防卫疫情的同时,家校合作为学生开展跨学科知识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或劳动教育,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识别、预防、治疗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在家长的陪伴下动手制作口罩和使用消毒药剂,发展学生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利用疫情假期发展兴趣爱好。学生在疫情期间有大量的居家空闲时间,家校除了开展在线教学外,还应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并提供支持。第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和批判性认识事物。家校应重视发展学生明辨是非和批判性认识事物的意识,以及勇于质疑和批判谣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减少和避免对在线学习工具的非客观认识和恶意评价。

(四)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

就全球共同抵御疫情的大社会背景和K12学生的身心成长发育需求来看,亟需家校高度关注和重视疫情期间学生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和生理教育。第一,在生命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可通过学生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如《热爱生命》)和纪录片等生命教育资料,共同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通过学习和抵御疫情让学生感悟生命价值,传递敬畏生命的态度。第二,在心理教育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言语、情绪和学习行为的变化,要能够对学生关于在线学习的消极情绪和抵制行为进行识别和引导,同时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合作进行干预和纠正。另外,本就心理发育不稳定并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自律能力降低、养成居家拖延症、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家长应积极向学校心理教师求助并配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第三,在情感教育方面,一方面,由于教学场所和文化氛围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学生情感空间的变化,以往熟悉的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受到了一定限制。家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联合开展在线学习之外的创意或趣味活动,为师生的情感交流创设条件。另一方面,情绪智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配合教师积极引导孩子认识情绪的重要性、调节和管理自我情绪、觉察他人的情绪和需要,以及开展良好的人际互动。第四,在生理教育方面,体育教师可针对家庭有限空间和生活器具,为学生设计适合居家生活的运动课,并鼓励家长在家陪伴学生一起开展居家亲子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如上海徐汇区教师制作了《居家体能》体育录播课,通过亲子互动和协同合作进行居家锻炼。

三、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家校合作的相关建议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区开展的在线教学和家校合作都处于摸索阶段,结合Joyce L.Epstein的家校合作思路,就面向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开展的家校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家长与教师的家校合作意识

激活家长的教育主体作用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疫情期间的居家在线学习将取代以往的课堂教学,甚至对部分边远地区学生和低龄学前儿童而言,家庭教育将成为防疫期间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家长要有教育责任和引导帮助意识,帮助学生共同制定规律的在线学习计划,监督和帮助学生参加在线教学,防控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调节他们对在线学习的抵触心理,调解疫情期间的紧张烦躁情绪,陪伴学生发展居家兴趣爱好。另外,研究发现家校合作程度与家庭社会阶层地位有关,家庭社会经济和受教育程度相对低的家长,更需要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及发挥参与子女教育的主体作用。

提高家校合作的互相信任意识。如上文所言,课堂教学向在线教学的转变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功能角色发生了一定改变,同时也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关系发生了转变。在以往学校教育中,通常是学校占据家校互动与合作的主动地位,这也表明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高度信任;而在居家的在线教学中,学校在家校互动的主动地位一定程度被削弱,家校的信任关系逐步转向了教师对家长的高度信任,如教师期望家长能督促、辅导、陪伴、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在线学习活动。事实上,无论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还是当下在线教学,都需要家校保持高度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和相互努力关系,而不只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做出努力。

提高学校教师差异化合作意识。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他们居家在线学习中面对的困难问题也不一样,学校教师与家长开展合作互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既不应无视家长和学生的意愿,以“一刀切”标准开展家校合作活动,也不能完全依赖家长来主导学生的居家学习。建议学校教师从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着手,有条件和有能力的教师可设计适合不同阶层、性别、年龄家长的家校合作活动,包括方便参与的时间、技能特长的独特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满足等,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和尊重差异的家校合作氛围。

(二)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校合作

居家在线学习的家校互动与合作,要善于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工具。除了可以借助电话、微信、QQ等最常用的沟通工具之外,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家校沟通与合作。

虚拟学习社区。在以往的家校合作中,实体社区和学校是开展家校互动的重要场所,也是Joyce L.Epstein提出的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重要活动形式。虽然居家在线教学消减了实体校园和社区家校合作功能,但虛拟互动社区却可以支持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一是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家校合作。当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领域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每位教师和学生也实现了一人一码,各地区应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常态化的居家学习和家校互动。二是利用相对成熟和可靠的网络平台社区开展合作,如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甚至是班级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等。

家校互动平台。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各地区的中小学校建设了具有家校互动平台的数字校园,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不失为疫情期间开展家校互动的有效途径。如江西上饶根据微信应用门槛低和使用度高的“人人通”特点,已在全部各类中小学部署了微信“腾讯智慧校园”,覆盖了绝大数学生、教师和家长。也有学校与腾讯公司协同开发出微官网、班级圈、家长通讯录、教师助手、发送作业、学习课件、自学辅导资料在线选择等应用功能88项,既可以支持学校管理、移动办公和学生在线学习,实现居家在线教学和学校教学的无缝化衔接,也能便利地实现农村教师与留守儿童、农村家长、留守老人开展家校沟通与合作。

智能虚拟助手。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伴教机器人等产品逐步进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这些智能虚拟助手集助学、娱乐和陪伴等功能于一身,而且能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职责。以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智慧学伴”为例,在课前,教师基于“智慧学伴”对学生生成诊断性报告,个性化推送活动任务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智慧学伴”居家自主学习,并且向家长和教师就疑难问题及时求助,以及完成学习单元微测评;在完成学习后,“智慧学伴”会生成学生的学科能力诊断报告,并推送给教师和家长以便合作规划、共同干预与辅导学生后续的在线学习。

(三)合作创建家校共育校本课程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应依据居家网上学习的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居家學习计划”。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是疫情期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在Joyce L.Epstein的交叠影响域理论(Overlapping Spheres of Influence)中,“允许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有关决策”和“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校本项目”是两种家校合作的主要类型。而在我国以往学校教育开展的家校合作中,学校一直处于校本课程的核心决策地位,学生和家长很少能够参与决策和共同开发环节。在当前实施的规模化在线教学中,家长和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教育主动权,校本课程的设计目标也应从面向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的家校共育转变,让学生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决策、设计和开发环节,可以有效减少家校合作中家庭对学校的依赖和妥协。值得注意的是,校本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在课程开发中要发挥和坚持学校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主体贡献,才能相对持久、有效和紧密地维持家校合作关系。

家长参与校本课程讲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家校合作可以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家长以教师志愿者身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教学中。不同学生家长的专业和工作背景不同,学校应根据开展校本课程的需求和困难,鼓励家长根据从事领域的专长或特长爱好组织校本课程活动和讲授有关知识。如从事于人工智能助教机器人行业的学生家长结合其领域专长,利用智能教育机器人参与讲授有关人工智能的校本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激发学生学习智能技术的兴趣。二是家长以陪伴者或监督者身份参与居家校本课程活动。根据学校布置的适合居家开展的校本活动类型(如“共读”“共写”和“共赏”等活动),家长陪伴、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并将活动成果与学校教师、其他学生及其家长共享和交流等。

(四)关注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成长

诚如上文所言,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而且家校合作的交流渠道不畅且多以学校单向反馈为主。在疫情期间,这些来自偏远农村地区或没有网络接人的家庭学生,正常参与在线教学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且随着各地区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务工,需要家校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与关爱。第一,学校应安排教师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全面排查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第二,区域教育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作为学生在家学习的兜底方案;第三,学校应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保持畅通,以在线家访等形式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在线观看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第四,学校教师通过设计家庭学习或活动任务,让留守儿童在家自主完成或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共同完成。

四、结语

家校合作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制度的重要部分,向来都为国家教育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重视。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地基础教育对“停课不停学”的落实,多数从以往的课堂教学转向了在线教学。面向中小学生的如此大规模在线教学行动,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是首次,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检验。但疫情期间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象,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中小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重要性。期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当前及未来规模化K12在线教学中的家校合作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郑旭东: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学习科学与技术(zhengxudong11022163.com)。

万昆: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技术(ecnuwk@sina.com)。

责任编辑:李雅瑄

猜你喜欢
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家校合作
关于“停课不停学”北京特级教师这么说……
“停课不停学”,家长作用不可或缺
应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恶劣天气下的“停课不停学”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新探索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