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学习投入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路径研究

2020-06-28 12:59宋运明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感师范生

宋运明,李 鹏

(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安新区 550025;2.惠州学院,广东惠州 510067)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对学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里的职业认同感是指师范生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1].它是一种“状态”,指师范生当下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更是一种“过程”,指个体从学习和实践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身份的过程[2].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深入地进行思考,充满活力地应对挑战和挫折,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三者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统一体[3].专业满意度指接受教育的客体,即大学生从专业培养方案、专业的软硬件水平及师资等角度对专业培养质量的一种定性评价,是学生心理预期与实际收获的比较[4].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视角看,又不能局限于预期与收获大小简单比较的主观感知层次,需要借助信、效度较高的问卷进行测量,以明确师范生的专业满意度水平.

有研究表明,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1],如学校专业技能训练情况、教师社会地位、专业选择原因等.其中,个体因素中的学习投入和与学校因素密切相关的专业满意度可能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有显著影响.如,有研究指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学习投入表现出显著正相关[5-6];且职业认同感对学习投入有一定预测力,但回归分析的平方复相关系数R2 值处于0.149~0.177[6],表明数据拟合不佳[7].这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选取能够较好预测因变量的自变量;二是宜应用学习投入预测职业认同感,而非相反.

已有对学习投入与专业满意度或类似变量关系的研究较多,如冰雪体育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对专业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显著[8],学习投入对学校教育或个体学习的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9-10]等.对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而言,已有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1],培训满意度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12].类比到师范生群体,有理由假设师范生的专业满意度是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变量.

目前针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较多,但专门针对师范生学习投入与专业满意度对职业认同感影响路径的研究较为鲜见.本文拟基于调查数据分析,结合研究者长期为师范生授课和指导师范生实习、实践的经验,探析师范生的学习投入与专业满意度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以期为师范生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假设

本研究认为,职业认同感可以反映师范生从教的主本研究认为,职业认同感可以反映师范生从教的主观意愿,将关乎其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坚持,能够预测其是否会长期坚持从教和全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师范专业教师在传递具体专业理论知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等的同时会对师范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对其职业认同感有积极或负向影响.师范生在入学填报志愿时可能是受家长安排或盲从他人,自身缺少清晰的生涯规划,入学后学习投入程度的不同可能影响个人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程度.基于已有研究,本研究提出三个假设:H1:师范生的学习投入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H2:师范生的专业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H3:师范生的学习投入通过专业满意度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或者说,专业满意度在师范生学习投入对职业认同感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

1.2 研究工具

问卷编制参考了廖友国的学习投入量表[13]、王鑫强等的职业认同感量表[14]和王敏的专业满意度量表[15].基于已有研究提出的“量表计分方式以7 点计分为佳,对应变量可以视作连续型变量”[16],本研究将原量表的5点计分方式扩展为Likert量表从“1非常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的7点计分方式,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在相应方面认知或表现越强.初步编制的问卷包含3 个维度,即涵盖课堂参与、课外阅读、实践反思和计划拟定等内容的学习投入维度;包括长期从教意愿、社会地位认同和自我效能感等变量的职业认同感维度;包括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等变量的专业满意度维度.由于所参考问卷的题项有些只是针对一般大学生或非师范专业大学生,为提升问卷效度,在第一作者所属院校随机抽取50 名大四师范生,对问卷进行预测,依据TRUMAN 提出的27 和73 分位值的比较标准[17]进行了项目分析.具体过程为:将所述维度中的题项逐一进行所有得分求和,找出27 和73 分位数的值,将数据重新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分别对每一维度的题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保留检验结果对应P 值小于0.05 即存在高分组和低分组显著性差异的题项.

1.3 调查对象

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大四年级是大多数教师职前和在职生涯的分界点,此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大学四年学习的结果,也是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起点.研究大四师范生学习投入与专业满意度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相比低年级师范生,更有助于高等师范院校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水平尤其是教师教育类师资水平.研究者在贵州、海南两省各选取一所具有传统师范专业特色的地方院校,抽样设计为立意抽样法,借助问卷星网站在线发放的方式,调查持续时间为2019 年4 月1 日至4 月28日,共收集到248 份问卷,涉及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筛选掉无效问卷,余下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为92.7%.其中男生46名(20%),女生184 名(80%),年龄分布于21~24岁.

1.4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采用SPSS21.0 和SPSS PROCESS2.15 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运用了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因子分析

对3个维度各自进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见表1,说明对应3 个维度内部各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进行因子分析有意义.

表1 KMO和巴特莱检验

针对3 个维度的因子分析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旋转方法运用了最大方差法.结果显示,学习投入、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满意度3 个维度各恰好萃取出1 个因子,与最初量表预设维度个数相符,累计解释能力分别约为62.5%、58.5%和62.6%,信息损失量均小于或略超40%,可以接受;没有出现与预设维度不相符的情况.学习投入、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满意度3 个维度各有个别题项的因子负荷量低于0.6,予以删除.

2.2 信、效度分析

经因子分析后,进一步分别对学习投入、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满意度3 个维度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的Cronbach′s α 系数依次为0.899、0.843 和0.904;同一维度内部题项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更正后的项目总数相关均大于0.5(参见表2).均值和标准差反映出题项没有出现选项过于集中的情形.以上指标均符合HAIR提出的标准[18].

平均方差萃取量(AVE)表示同一维度内部题项之间的相关,而Pearson 相关代表的是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3 个维度的AVE 值分别为0.590、0.514和0.590,均大于0.5,表示各维度的题项具有收敛效度.3 个维度的均值结果均超过5 说明,师范生对3 个维度的自我认知较强.Pearson 相关的3 个系数分别为0.531、0.509、0.610,均处于0.3~0.7,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共线性问题(大于0.7)和影响不显著(小于0.3)的问题.3 个维度对应的均大于所在行及列的Pearson 相关系数,说明区别效度存在.

表2 信度与效度

2.3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表明(参见表3),D-W 检验结果为1.762,各维度的残差独立性成立[7].R2=0.438,表示自变量(学习投入和专业满意度)对因变量(职业认同感)具备中度的解释能力(43.8%的职业认同感变异可以由学习投入和专业满意度获得解释).2 个自变量的VIF 值均为1.349,没有出现共线性的情况.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学习投入和专业满意度)对因变量(职业认同感)的t检验结果(P<0.001,非常显著)表示假设1和假设2成立.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同样说明了显著效应的达成.具体来说,学习投入每增加1 个单位,职业认同感将增加0.293 个单位;专业满意度每增加1个单位,职业认同感将增加0.457个单位.学习投入每增加1个标准差,职业认同感将增加0.297 个标准差;专业满意度每增加1 个标准差,职业认同感将增加0.459个标准差.回归方程如下:

职业认同感=1.326+0.293*学习投入+0.457*专业满意度.

2.4 中介效应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相比学习投入而言,专业满意度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效力更大,说明假设3有可能成立.有必要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加以验证.即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在专业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中,学习投入对职业认同感影响的直接效应是否显著;专业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是否显著(如图1所示).

图1 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图

中介效应分析运用SPSS PROCESS2.15 软件,采取了5 000 次bootstrap samples运算的方法,以学习投入作为自变量X,职业认同感作为因变量Y,专业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M.具体结果如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总效应0.523 等于直接效应0.293 与中介效应0.230 之和;X 对Y 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的P值均小于0.001且对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两种效应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标准;X对Y的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对中介效应的Sobel Z 检验结果P 值小于0.001,说明中介效应达到非常显著的标准;研究假设3 成立.其中,X 对Y 的直接效应显著说明,M 作为中介变量尚未达到完全中介,也即可能存在其它中介变量.

3 结论与反思

新时代的教育迫切需要专业化、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主要的教师队伍后备力量培养任务.这些后备力量是否具备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对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职业幸福感和中小学生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师范生的学习投入和专业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认同感;学习投入通过专业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认同感.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动态的,师范院校可以引导他们经由个人主动努力而形成对教师职业的“建构性认同”[19],也即是通过提升学习投入程度和专业满意度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3.1 重视引导师范生投入学习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投入每增加1 个单位,职业认同感增加约0.3个单位.对于大多数师范生来说,低年级学习基础专业课程和英语、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程,高年级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并完成实践实习课程.在此过程中,师范院校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增加学习投入.

其一,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在大学期间获得比较扎实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储备,会成为职业认同感发展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虽然对强化职业认同感的作用比较间接,但却是基础性的、持久的,其作用的发挥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即在某个时候会被激活与利用,转变为内化的知识而对职业认同感的增强产生直接作用[19].某些院校或师范生忽视理论学习的偏向需要纠正.

其二,强化实践与反思.相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大多师范生更愿意从事教学实践,但很多时候反思及其深度不够,这需要指导教师的针对性引导.比如,可以通过微格教学训练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在中小学见习、实习和研习的真实场景中,在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体验与反思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与价值.此外,经由实践与反思,可以为理论知识赋予情境化与个人化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

其三,积极参加团体活动.有研究发现,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培养某种特长并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发展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有助于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发展[1].比如有学生在学院的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得到评委老师中肯的点评,这段经历给了她很大的鼓舞.之后,这位师范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逐渐喜欢上教师职业.这需要师范院校积极组织和搭建多样化的活动和平台,如教学技能比赛、演讲比赛、“三笔一话”比赛等.

其四,注重提升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投入不直接影响专业满意度,而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间接发生作用,即自我调节能力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0].也就是说,学习投入程度较高的师范生,可能会促成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继而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满意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师范生认识教师职业的科学性、艺术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等,如学习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可以促进他们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3.2 努力增强师范生的专业满意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试想,一个师范生对就读专业不甚满意甚至很不满意,期待其对教师职业达到好之、乐之的程度就可能成为一种奢望,自然也无法达成较高水平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专业满意度每增加1 个单位,职业认同感将增加0.457个单位.专业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可以实现较强的同频共振.专业总体师资水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开设的完备性、比重、时长,教学设施充裕与否,以及就业前景构成了师范生所关切的专业满意度的主要方面.为增强师范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师范院校至少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第一,优化师范类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一般教育、学科教育等课程的比例,恰当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得师范生既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又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情怀与教育素养;即注重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还要注重师范生的可接受性与兴趣.第二,更新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后印象不深,致使师范生的专业满意度不高.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不仅需要讲授式的教学,还需要案例式、参与式、讨论式、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不仅需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的“以身示范”、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而且需要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嵌入式”教学,借以增强师范生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

研究发现学习投入、专业满意度对职业认同感的解释能力处于中等范围;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投入对职业认同感的直接效应显著,说明中介变量除了本研究涉及的专业满意度外,还可能存在其它中介变量,如个体人格特征、认知风格、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探索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其它因素和相关中介变量,如家庭与社会因素等.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认同感师范生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