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明目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28 14:24宋殊琪骞秀芳李晓娟吴真真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眼科北京00037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0085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白鲜皮结膜炎抗炎

宋殊琪,骞秀芳,黄 蒂,李晓娟,吴真真,姚 毅(.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眼科,北京 00037;.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 00853)

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是一种眼部组织对外界变应原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眼病之一,随着近年来环境卫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3]。该病症可引发多种局部和全身症状,如眼部瘙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黏液性分泌物及喷嚏、流清涕、过敏性鼻炎等。临床治疗主要以局部使用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4-5],但多数维持疗效时间短,易复发,不易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研究分析清肝明目方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AC患者80例(160只眼)。全部为男性,年龄17~20岁,平均(18.50±1.08)岁。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18.40±0.92)岁,病程7~18天,平均(11.50±1.49)天。观察组平均年龄(18.60±1.21)岁,病程7~15天,平均(10.45±0.98)天。两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症状

双眼瘙痒伴有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黏液性分泌物等。

1.2.2 体征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角膜缘部胶质样隆起等。

1.3 治疗

1.3.1 对照组

局部给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S.A.Alcon CouvreurN.V.批准文号H20140975),点双眼,1滴/次,2次/日。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中药汤剂(清肝明目方):黄芩9 g,白鲜皮9 g,赤芍9 g,忍冬藤12 g,菊花6 g,当归6 g,苦参9 g,生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2周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按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制定的标准对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判定[6]。显效:眼痒、烧灼感、流泪、结膜充血等基本消失,症状、体征评分降低超过80%;有效:眼痒、烧灼感、流泪、结膜充血等明显好转,症状、体征评分降低超过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行x2检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分析两组病例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行t检验,观察组患者眼痒、烧灼感、流泪、结膜充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3 讨 论

过敏性结膜炎(A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眼病之一。在中医学属于“目痒、时复”等范畴。该病的发生进展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发病时目痒难忍,白睛红赤,大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属于风热之征,反复发作,常表现为:眼红,舌红,脉数,恶热症状,与火热之邪有关,火为阳邪,易灼伤眼部脉络。因此本病宜从郁热、风毒论治,自拟清肝明目方中赤芍、当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忍冬藤、菊花既能散风清热解毒、又能平肝明目;白鲜皮除湿、祛风、止痒;苦参、生甘草、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纵观全方,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

有关据报道[7-8]肥大细胞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面IgE分子同抗原结合后,可产生活化作用,大量释放激肽、组胺等炎性介质。而骨桥蛋白(OPN)作为最近描述的Th2炎症相关蛋白,可能在AC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结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组织,易接触外界多种致病因子,导致免疫性病变的发生。据现代药理研究,苦参中含量最多的是生物碱类成分,也是最早从苦参中分离并且研究较多的化学成分[9]。其中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此外还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通过对宿主的抗体水平、免疫细胞的变化、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调节因子的影响发挥抗炎作用[10];当归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挥发油部分(中性、酸性、酚性油)和水溶性部分(阿魏酸、多糖),有研究表明[11-12]当归多糖及其分离出来的多种组分均有抗炎作用,此外对免疫功能也有显著影响;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中药黄芩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黄芩中提取的有效单体黄芩苷可明显抑制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还可抑制人工三肽(fMLP)激发的白细胞内Ca2+升高,并促进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揭示了其抗炎作用机理[13];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现代医学研究,白鲜皮的根和地上部分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已分离出来的生物碱、黄酮类及多糖化合物等成分。而这些成分的研究结构表明,白鲜皮可以明显促进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活化,进而增加对细菌的杀伤和异物的吞噬能力,缩短炎症周期。唐忠芬[14]在白鲜皮提取物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得出其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赤芍的药效成分主要以芍药苷为主,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之功效。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干燥茎枝,含有机酸、挥发油、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在抗炎、解热,调节免疫机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药理作用与金银花相似,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临床应用广泛;中医理论认为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归肺、肝经。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烯二醇、三醇能够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具有抗炎作用。另外有人发现,菊花提取物可以增加血清IGg、IGA水平,揭示其具有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生甘草为豆科植物,性平,味甘。其成分主要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黄碱酮等)及甘草多糖类化合物。其中甘草酸可以促进亚铁血红素等物质形成,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亦能使MMP-9,即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细胞中的含量下降,加速抗炎物质的快速形成。另外甘草次酸发生的衍生因子借助对白介素IL-1与前列腺素E-2的控制来实现抗炎功效。综上所诉,纵观全方,既能清热、解毒、止痒、除湿,又能驱逐内外风邪,且此方价格低廉,能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本研究发现,门诊收集的大部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 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清肝明目方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能明显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白鲜皮结膜炎抗炎
“二白膏”防皲裂
楂曲平胃散合过敏煎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白鲜皮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止痒机制研究进展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