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与盘龙寺的佛教文化

2020-06-28 09:37邱炳芝蒋卓原李倩瑶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佛教

邱炳芝 蒋卓原 李倩瑶

摘 要: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寺,始建于唐朝,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盘龙寺虽远离市区却是昆明香火最旺盛的寺院之一,在云南众多寺庙中具有代表性,还经常举办佛教音乐活动。目前国内外对云南省佛教音乐的研究很少,且诵经音乐作为僧人十分重要的修行仪式之一,也是寺院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一般情况、诵经音乐概述、诵经音乐的发展、形态和特征、僧人与诵经音乐、关于诵经音乐的问卷调查这五个方面进行报告阐述。

关键词:佛教;诵经音乐;调查报告

前言

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从印度传入到了中国,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教的诵经音乐也在不断地流失。2019年四月,我们多次进入圆通寺和盘龙寺采风,对寺院僧人和游客进行采访和调查,就一些关于诵经音乐的基本情况、发展进行研究报告。

一、一般情况

(一)圆通寺的发展历史

圆通寺坐落于昆明市北市区。可以说是在昆明市区里最大并且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圆通”二字对于佛家而言是“圆满,通达,无障碍,无疑惑”的意思。全国还有许多个圆通寺,但昆明的比较特别,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寺院之一。圆通寺的前身是补陀罗寺,但是他并不是属于中原的。唐朝永泰年间,南诏国建立了一批具有佛教特色的寺院,圆通寺的前身补陀罗寺就是其中之一。从圆通寺的前身算起,它存在的时间很长,已经有1200多年,这就是为什么说它古老的原因,可以说中国最早的观音寺。元大德五年,元人在补陀罗寺的废墟上重建了圆通寺,清代康熙八年,吴三桂统治了云南,并对圆通寺进行了较大的翻修,奠定了圆通寺的基本格局。

(二)盘龙寺的发展历史

盘龙寺位于晋宁区盘龙山,它的香火特别旺,可以说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被公布为昆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寺在公元1347年于莲峰和尚所建。但之后盘龙寺的发展并不顺利。公元1837年,晋宁突发八级地震,导致盘龙寺大多建筑被毁。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战争,又导致部分寺观被毁。直到公元1879年,当地的群众才募资重修了盤龙寺。之后的时间,盘龙寺还遭到其他浩劫,陆续重修后,已恢复往日面貌。

二、诵经音乐概述

音乐是佛教传播中一种重要的手段,诵经音乐是指僧人在念诵经文时的吟唱、念诵经文时的间接性器乐以及念诵经文时的背景音乐。但是汉传佛教音乐和藏传佛教音乐也有差异。圆通寺和盘龙寺都属于汉传佛教,所以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汉传佛教的诵经音乐。佛教的诵经音乐一开始并不是汉族人创作的。后来,佛教的传播被中国当地的百姓接受,佛教音乐中也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所以,汉传佛教音乐既有中国民族民间音调,也与西域的民族音调。汉传佛教在念诵时与藏传佛教虽语言不一样,但韵律却是相同的。汉传佛教诵经音乐分为赞、揭、咒、诵。赞是用于赞颂佛的功德;揭是用来赞颂佛教的教义的。咒也是咒文的意思,梵音转读。诵则是具有音乐性的韵体腔。汉传佛教诵经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赞诵体和念诵体。赞诵体一般是由领唱先开始唱,然后大众再开始齐唱。旋律性很强,节奏从慢到快。念诵体则与西方的宣叙调和说唱音乐很相似。在表演形式上多以齐唱和领唱为主,偶尔会有论唱和合唱的形式。依据礼法规矩来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用于讲经、法事、课诵常用的是齐唱为主的形式,结构短小工整,由四乐句组成,通常以行板的速度。用于诵佛、转佛。齐唱的形式,通常以一个乐句为主题,众人反复颂唱着绕佛行走。词就以简单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用于拜佛、忏悔、许愿等。有领唱、轮唱、合唱等不同的形式出现。如拜佛,先是用轮唱的形式一般为二部轮唱,最后一起合唱。使单一的曲调,声部丰富起来,具有立体感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诵经音乐的发展、形态和特征

(一)诵经音乐的发展

诵经音乐的内容很丰富,通常诵经的音调和佛教经文中的内容密切相关。诵经音乐是宗教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且最为发达的宗教音乐形式。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经文没有印刷本,也不用手抄,都是靠着以人传人的口口相传。所以,要听佛学的僧人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曾经听过并且已经熟记的佛经背诵下来,僧人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必须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直到后来,诵经成为了学习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久而久之在诵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宗教性的乐调以及一些宗教性的器乐与之相辅,就呈现出了诵经音乐。

(二)诵经音乐的形态和特征

诵经音乐一般指僧侣在念诵经文时使用的音乐,包括念诵部分,伴奏乐器部分以及所处于的文化空间中发出的与诵经有关的所有声音。藏传佛教的诵经主要以人声为主,乐器伴奏为辅组成。通过人声的不断变化加上宗教乐器音乐的色彩渲染整合在一起,使诵经音乐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通过我们对盘龙寺及圆通寺的多次走访调查发现,这两个寺庙对诵经音乐的器乐使用是极少的,基本是以人声诵经为主,并且与传统的诵经音乐一样,大致分为三类:

1、念诵式

念诵式是一种只有节奏含有少量音调与自然诵读经文相接近的一种诵经形态,音乐的旋律性平直,节奏固定有规律,用到的音特别少,通常以这种固定的节奏音调形成一两个短句,然后又用这两个短句不断的反复使用形成一个比较长的段落。这种音乐形态的音调质朴、简洁,调与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一字对一个音节,也有一字对两个音节的情况。这种念诵式的诵经方法是诵经音乐的基础,它是诵经音乐最为原始的一种形态。

2、吟诵式

吟诵式是一种介于念诵式和唱诵式之间的诵经形态,它的旋律性与念诵式相较稍强、具有较为明显的歌唱性,在旋律和节奏上来说稍微丰富了一些,但仍然还是比较固定的。它和念诵式很像也会出现相同音的反复念诵,但是旋律多以二度、三度音程为主,偶尔会出现三度以上五度以内的跳进。与念诵式相比吟诵式的速度相对慢一些多为中速而念诵式的多为快速。吟诵式的结构形式除了有上句和下句结构的乐段,还有四句式结构的乐段。在盘龙寺和圆通寺中,僧人们的吟诵式多以汉语吟诵的形态为主。

3、吟唱式

吟唱式与念诵式音乐、吟诵式音乐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论是从节奏、音型,还是从旋律线条,吟唱音乐都表现出了它的歌唱性和旋律的优美性。吟唱式一般富于旋律性、音乐的结构不同于前两中形态,吟唱式音乐结构比较完整,比较接近于民歌的音乐形态。它的结构、节拍比较规整,有固定的调式、调性,增加了循律的流畅性和舒展性,曲调更具有美感。速度通常为中速和慢速。因为盘龙寺和圆通寺是汉传(北传)佛教,所以在盘龙寺和圆通寺中唱诵式在汉语的诵经仪轨中使用的比较多。

通过我们对诵经音乐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三种诵经音乐的形态是很好区分的,可以看出这三种诵经音乐形态的旋律性和节奏性是依次递增的,但是它们都是宣讲教义的,都具有宣叙性。诵经音乐就是表达对神明的信仰,它向我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应该对这些文化予以了解。

四、僧人与诵经音乐

(一)僧人对诵经音乐的观念

每当寺院里有节日或重大法会活动时,僧人们诵经祈福是必不可少的。想必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那些僧人为什么要念诵经文?在进行田野调查时我们通过和僧人的交谈了解到了其中的缘由。其一,通过诵经可以让人修心性明事理,驱除心中杂念与妄想,在短时间内放下心中的执念,从而寻求自我的真心,因为佛经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面镜子,在诵经后,我们会规劝自己犯的过错改正过来,修过的善事功德努力增加;其二,每当念诵完经文,就会有佛陀站到眼前来为我们说法,指引我们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其三,诵经能够让人与六道众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只要专心有诚意,除了人以外的六道众生(天、地、神、鬼、畜)都能听得到我们念诵的经文,如果为亡故的亲友做法师诵经,只要心诚,那么亲友的亡灵就会得到消息,会如期前往听经;其四,表达对神佛、宗师、教义的崇敬与信仰;

(二)诵经时间、场合、方式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僧人对于诵经的场合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在佛舍、经堂、甚至走廊都可以诵念经文,人数不等,可以是单独一人也可以是多人。每次诵经时间都是一至两个小时。集体诵经多出现在白天,通常寺院有法会、庙会等特殊日子也会集体诵经;单独诵经大多是在夜晚僧人个人修行。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孟兰盆法会”都会在圆通寺举行,这是一个佛教提倡孝亲荐祖的日子。在法会当天由圆通寺的方丈淳法大和尚主法。来往的佛教信众手捧供品在佛祖面前诚心祈祷,最后供品一一传递到佛前。随后师傅开始进行诵经祈福。

盘龙寺的庙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开始举行,为期十五天左右。庙会起先源于佛教祭祀的节会。在庙会期间香客如流,各殿内人山人海。盘龙寺内现有的出家弟子共十三人,带发弟子负责协助香客进行个人祭拜,庙会组织者负责香客的祭祀、诵经祈福等等。

圆通寺和盘龙寺中的诵经音乐其实大同小异,两个寺院的日常诵经内容都有《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心经》等。其表现形式基本一样,只是在诵经人数上不同。日常生活中,当僧人集体诵经的时候,通常以一种固定的节奏和音型组成一个或两个短句,并以这种形式反复的诵经。一般情况下由领头的师傅单独起头,随后众僧按照经文上的字数以一种固定的音调念诵经文。领头师傅负责掌握节奏的变化,慢速诵经时的伴奏乐器通常为木鱼。而快速诵经时候的伴奏乐器大多为鼓(膜鸣乐器)。

五、关于诵经音乐的问卷调查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游客来往圆通寺和盘龙寺的目的和他们对诵经音乐的认识,我们制作了一份专门针对游客填写的问卷调查,并从收到的101份调查中得出了以下各项数据:

通過相关数据的整理后发现:来寺庙的游客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年龄大多30至40岁,来自本省以及省内的游客占大多数,来自省外的游客占比多达百分之22.7,这足以说明圆通寺和盘龙寺两个寺院在云南省昆明市作为佛教的代表性寺院的影响力之广。除了从未来过圆通寺、盘龙寺的游客,其余的人大多半年或是一年来寺庙一次,且多数游客来到寺庙里都是烧香拜佛,祈求心愿。既然烧香拜佛,想必游客们肯定听到过僧人在佛前念诵经文。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游客愿意去了解佛教的诵经音乐,且他们日常也会通过亲友、电视、网络、报刊等来认识、了解。《心经》、《法华经》、《金刚经》、《华严经》这几本经书都是佛教的经典著作,问卷调查中的游客反映出他们基本上都接触、了解过。这说明了佛教的诵经音乐不仅仅在寺庙里发展,它也逐渐渗透到了民间大众中。诵经音乐作为宣传佛教教义的一种形式,它被人民大众去了解接受,其中有一项缘由:在时代不断在进步,科技不断在发达的21世纪,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为现代人带来了各种层面的身心困扰下,它能帮助人们清心宁神、开阔胸襟。

结语

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诵经音乐作为佛教宗教日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传播教义和经文的载体。由于佛教音乐特有的韵味,所以符合人们宗教膜拜的心理,它在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在顺应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世俗人群的日常生活中。希望圆通寺和盘龙寺的诵经音乐进行研究的调查报告,能让更多人了解佛教中的诵经音乐。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佛教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佛教艺术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佛教造像
5%
看中国·在浙江
都是机器人惹的祸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