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巷掘进合理空顶距留设及支护施工优化

2020-06-29 13:10张浑祥
江西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锚杆顶板巷道

张浑祥

(汾西矿业集团南关煤业,山西 晋中 031300)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以及装备的不断提升,矿井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不断增加,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采掘矛盾更为突出,制约矿井生产[1]。如何实现煤巷的快速掘进,是诸多矿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巷道支护耗时较多,合理的留设空顶距离对提升巷道支护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空顶距过小会造成掘进、支护作业频繁交替;空顶距离过大则会容易引起掘进工作面顶板冒顶、煤壁片帮等问题,引发安全事故[2~4]。因此,在确保掘进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空顶距离对提升巷道掘进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中以山某矿2206工作面辅运巷掘进为工程背景面,合理的确定空顶距离、优化巷道掘进施工工艺,提升了巷道掘进效率。

1 工程概况

2206工作面辅运巷用以采面的辅助工作,巷道设计掘进长度为1980m,断面为矩形,高×宽=3.5m×5.0m,采用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喷浆方式对围岩进行控制,巷道沿着2号煤层底板掘进。根据地质钻孔探测资料,2号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厚度均值为4.8m,煤层倾角为5°。采面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厚度分别为1.35m、2.68m;老顶大部分为细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厚度为5.92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为2.55m。巷道采用综掘方式,随掘过程中对巷道围岩进支护、铺设管网。巷道掘进时留设的空顶距离为1.6m,造成掘进、支护频繁接替,制约巷道速度。

2 空顶距对巷道稳定影响

巷道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顶板岩性较为坚硬,裂隙、节理不发育,为了合理确定空顶距,在掘进工作面对不同空顶距时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空顶时围岩均为支护,具体不同空顶距下的顶板下沉量监测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空顶距顶板下沉量

从现场监测结果得知,掘进工作面空顶距在5.0m范围以内时,围岩变形量均较低,其中顶板在10h以内累积下沉量值为28mm、顶板下沉量虽然不会给顶板稳定性带来显著影响,但是为了确保作业人员施工安全,空顶距离5.0m显然过大。

空顶距离为2.0m时,顶板下沉量与1.6m接近,监测10h时累计变形量为7.5mm,顶板稳定,可以确保空顶下方作业人员安全。空顶距从2.0m增加至3.0m顶板下沉量增加值显著增加,顶板岩层离层量较大,虽然顶板下沉量仍处于低位,但是顶板岩层活动量显著。因此,为了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根据不同空顶距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将掘进巷道的空顶距由1.6m提升至2.0m,在巷道空顶时巷道围岩稳定前提下缩短掘支交换频率。

3 巷道掘进施工优化

在合理确定空顶距厚,对巷道掘进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巷道聚掘进效率[6]。

3.1 支护设备改造

巷道支护效率直接影响巷道掘进效率,采用先进的支护设备对提升巷道支护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为了提升巷道支护效率,降低支护耗时,将原有的支护钻机改造成液压锚杆钻进,通过设备改造以及更新,实现巷道掘进机掘进、支护一体化。采用大扭矩马达,转速可以达到460r/min,锚杆钻孔的施工质量好、成孔快,使用高度在2.4m~4.0m以及宽度在3.5m~5.0m巷道掘进断面。

3.2 支护工艺优化

在巷道掘进支护过程中锚杆、锚索钻孔钻机、安装等过程中耗时最多,施工作为繁琐工序。巷道原锚杆、锚索钻孔施工采用2台气动锚杆钻机同时施工顶板锚杆、锚索,待顶板锚杆安装完毕后,采用帮锚钻机(气动式)、凿岩钻进(支腿式)施工巷帮锚杆,其中帮底角锚杆再下一支护循环完成钻进、施工。顶板、巷帮锚杆支护完成后,再进行顶板锚索布置工作。

原有的巷道锚杆施工工艺繁琐,通过采用掘、锚一体机,对巷道支护工艺进行优化,具体为:待巷道掘进完成后,先施工顶板2、5眼锚杆,随后再移动综掘机头施工顶板1、4锚眼锚杆以及3、6锚眼锚杆,待顶板锚杆施工完毕后,对巷帮进行支护;顶板第二排锚杆支护重复第一排进行。

待对巷道掘进、支护工艺进行优化后,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老顶效率显著增加。巷道空顶距离由1.6m提升至2.0m,每完成一个掘进、支护循环耗时由原本3.6h降低至2.5h,时间缩短30%。掘进工作面每班由2个掘、支循环增加至3个,巷道掘进进尺由原本240m/月提升360m/月,通过对掘进工作面空顶距离以及掘进支护方式进行优化,实现了巷道快速掘进,效果显著。

4 总结

巷道掘进效率提升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巷道支护占用时间最对,通过对巷道支护进行优化,可以增加巷道掘进开挖时间,提高掘进进尺量。通过现场实测方法对巷道掘进工作面空顶距离、掘进支护方式进行优化,显著提升巷道掘进效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1)根据巷道顶板岩性合理确定空顶距,当顶板岩性好、围岩强度高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空顶距离,减少支护占用时间,从而提升巷道掘进效率。

2)采用掘支一体化设备,缩短掘进、支护循环耗时,从而使得每班作业循环由2个增加至3个,提升现场作业人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现场将掘进工作空顶距由1.6m增加至2.0m,掘进、支护过程中未遇到顶板下沉量过大、冒落等问题,现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巷道掘进过程中若遇到顶板岩层破碎、稳定性差或者受地质构造带影响时,应适当缩短空顶距离,确保巷道掘进、支护安全。

猜你喜欢
锚杆顶板巷道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初次来压期间不同顶板对工作面片帮影响研究
坚硬岩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
浅谈锚网支护技术在深部返修巷道中的应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对嵌固能力的影响
浅埋长工作面非坚硬顶板见方强来压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