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理论视角下裁判文书公信力的评价研究

2020-06-29 07:51庄裕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介入公信力法官

庄裕燕

摘 要:本文以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以一篇交通肇事罪一审刑事判决书为语料,分析了多声介入策略在判决书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研究表明,容纳、承认、背书和宣称资源的运用使判决书客观公正、具有说理性和公信力,从而也构建了法官作为庭审裁判者公平公正的形象,树立了司法威信,增强了司法公信力。

关键词:介入;判决书;法官;公信力

0 引言

裁判文书是记录人民法院审理过程、公开裁判理由和结果的法律文书。裁判文书不仅是展示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形象的载体,而且是公众信任法官的载体。公信力是指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是公众对法院裁判文书的权威性、说理性、公正性产生信服和尊重的程度。因此,判决书公信力问题一直是法学界和语言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综观国内外文献发现,对判决书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功能和情态意义的探讨,修辞研究,英美和大陆法系国家、中国大陆和香港判决书的语言研究,但探讨判决书公信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作为评价理论三大子系统之一的介入系统,是重要的评价资源。语言使用者通过对不同观点、态度或立场的评价明示或暗示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从现有文献发现,介入系统被广泛的运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研究,如新闻、政治演讲、学术话语、和法律语篇,但从介入理论研究判决书文本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介入系统的理论框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一篇刑事判决书为语料,分析了介入资源在判决书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作用,从而探讨法官是如何利用介入资源增强判决书的公信力。

1 评价理论及介入系统

1.1 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由Martin和White等人在Halliday三大元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其旨在研究、描述和阐释语言是怎样被用来评价,表达态度、观点、立场,构建人际意义。

评价理论将语言人际功能的实现方式拓展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极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其中,态度系统是核心,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态度子系统可分为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极差表示态度的强度,用来调节态度与介入的程度,包括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而介入系统关注态度责任的来源。

1.2 介入系统

介入系统是Martin等人在借鉴Bakhtin和Voloshinov的话语对话性和多声性的基础上创立的子系统。根据说话者态度表达时声音来源的不同,Martin&White(2005)把介入系统分为单声介入(monoglossic engagement)和多声介入(heteroglossic engagement)。

单声介入指“裸露的断言”(bare assertion),不涉及信息来源或其他声音。多声介入指话语在相互协同和互动的方式上引起或允许对话的可能性,包括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和对话紧缩(dialogic contraction)策略。

对话扩展分为容纳(entertain)和归属(attribute)。“容纳”指通过说明给出的观点只是多种可能之一,承认存在不同的观点。常用的语言实现方式有条件句(假如……)、低量值情态词(可能)的使用。“归属”指的是说话者明显地说明话语中的某些观点源自外部的非权威声音,这种声音也是多种可能性之一。归属类资源包括承认(acknowledge)和疏远(distance)。即说话人可以以中立的立场承认外部声音的来源,也可以表明说话人远离他人的声音。

对话紧缩指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否定或反对听话人表达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态度或立场 ,分为否认(disclaim)和公告(proclaim)。“否认”指通过使用否定词,否定给出的观点或反驳预期的对话实现,分为否定(deny)和反驳(counter)。“否定”指承认一个观点存在的同时对其进行否定,从而表明说话人的立场。“反驳”突出文本预期和说话人观点的矛盾,由“虽然、但是、然而”等转折词体现。“公告”通过同意给出的观点或宣称或背书自己的命题来实现,分为同意(concur)、宣称(pronounce)和背书 (endorse)资源。同意指说话者公开表明同意某个听话者的观点。宣称指明确地提出某一观点,进而排除其他的声音和立场。比如“我们认为”“事实上”。背书指通过认可给出的观点是权威的和正确的来说明自己的命题 ,如“根据……的规定”。

2 案例分析:刑事判决书中的多声介入策略

本部分围绕Martin & White的多声介入策略,以一篇交通肇事罪一审刑事判决书为语料,揭示法官是如何通过运用多声介入资源使其所作的判决书显得客观、公正,具有说理性和公信力。

2.1 对话扩展

例(1):公诉机关指控:……

例(2):被告人甘甲某辩称:……

在上述例子中,法官使用了对话扩展策略,法官通过间接引用的方法,以中立的立场引入公诉机关和被告人的观点,打开了法官与公诉机关、被告人之间的话语空间,这种承认资源的使用有利于增强判决书的客观性、公平性和说服力。

例(3):如不服本判決,可……提出上诉。

在例(3)中,法官采用了容纳资源,首先,法官使用了“如……”的条件句,允许有“不服本判决”的声音出现,体现了法官作为“审判者”的公正形象。第二,“可”是低量值的能愿动词,表明法官赋予被告人上诉的权利。此处,法官允许被告人持有自己的观点,为法官和听话人之间打开了话语空间,构建了公平公正的庭审氛围。

2.2 对话紧缩

例(4):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在例(4)中,法官采用了背書资源,通过投射小句“依照……的规定”,引入法官判决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从而有力证明法官对被告人所作的判决是有根据的,增强判决书的公信力。同时,法官压制了听话者不同观点的发出,收缩了他们之间话语空间。

例(5):上述证据,……,本院予以确认。

例(6):公诉机关指控……,本院予以采纳。

上述例子中,法官采用了同意资源,通过使用“予以确认”和“予以采纳”,表明法院公开同意法庭审理的证据和公诉机关的指控,从而压制了其他不同观点的发出,体现了法官的权威形象和判决书的权威性。此外,判决书通过明确宣称法院的观点,使法官的声音从话语中脱离出来,体现了判决书的客观性。

例(7):本院认为,……,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例(7)法官采用宣称资源,以投射小句“本院认为”开头,明示法院的观点,即被告人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宣称资源的使用缩小了法官与听话者间的对话空间,突显法院的声音,从而体现法官作为庭审审判者的权威地位。

例(8):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法官在判决书尾部使用了对话紧缩策略,通过使用中高量值义务型的情态词“应当”,表达必要性的情态意义,即法官要求被告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上诉程序,体现了判决书的规定性和权威性。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刑事判决书中介入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法官所作的判决书是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的。本文对判决书的介入资源进行了逐一标识和统计,以柱状图和表格的形式展示判决书中介入策略的使用情况,总结如(见表1和图1)。

首先,从表1可看出,法官在该刑事判决书中使用对话紧缩策略的频率远远高于对话扩展策略。可得出,法官承担着更多的话语责任,体现法官判决书的权威性。

其次,从图1可看出,背书和紧缩类语气类型资源明显远高于其他资源,使用次数分别为19次和23次,占总资源的27.9%和33.8%。疏远、否定和反驳资源出现的频率最低。

第三,从对话扩展的介入资源来看,法官在判决书中主要使用容纳和承认资源,保证判决说理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高量值情态词主要表达话语紧缩的介入意义,较低程度能容纳听话者的观点,但在该判决书中法官使用次数少,赋予了听话者一定的观点表达权,体现了判决书的公平公正性。

最后,从背书资源的使用频率可得出,法官在判决书中援引权威证据、法律法规来支撑其判决,使得公众信服。

综上所述,在该判决书中,对话扩展的容纳和承认资源,对话紧缩策略的背书、宣称资源是法官构建具有公信力判决书的主要话语策略。

本文探讨了法官在判决书中如何通过运用介入资源以增强判决书的公信力。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所选取的语料数量单薄,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仍显不足。笔者希望随着介入理论在判决书研究中的进一步深入,最终能为判决书写作提供借鉴意义,最终促进司法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周道鸾.法律文书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11.

[2]张天勇.试论民事裁判文书的公信力[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6).

[3]Maley Y.Language and the Law[A].In John,Gibbons (Eds.),Language and the Law [M].London: Longman,1994.

[4]谢静.美国刑法司法判决书的情态意义研究[J].现代外语,2001,(3):311-316.

[5]杜碧玉.中国民事判决书的人际功能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1).

[6]李诗芳.中文民事判决书的情态意义分析[J].现代汉语,2005,(3):272-278.

[7]张清,宫明玉.中美刑事判决书情态对比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3,36(1):82-87.

[8]徐章宏.中美刑事判决书说理语用策略对比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28(6).

[9]赵静.中国古代判词的修辞蕴涵:说服与劝导[J].修辞学习,2006,(4): 72-76.

[10]陈炯.法律语言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11]蔡琳.修辞论证的方法—以两份判决书为例[J].政法论坛,2006,24(5):48-57.

[12]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3]Kurzon D.The Politeness of Judges: American and English Judi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1(33): 61-85.

[14]王培光.香港与内地判决书法律语言的比较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35-42.

[15]杨海明.刑事判决书语言程式度比较研究[J].修辞学习,2006,(6):30-33.

[16]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8.

[17]王振华.杂文中作者的介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1):58-64.

[18]唐丽萍.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从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J].外语学刊,2005,(4):1-7.

[19]潘小钰.介入资源与法庭辩论中说服的实现[J].修辞学习,2008,(2):50.

[20]李鸿春.评价理论视角下新闻语篇介入资源分析—以答急着问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35(5):88-91.

[21]王正平.基于评价理论的课堂教师话语介入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3,31(3):79-82.

[22]符小丽.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的介入研究—以奥巴马最后一次联大演讲为例[J].2017,24(2):62-67.

[23]Martin,J.R.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A].In Hunston,S & G.Thompson (Eds.),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4]Martin,J.& White,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

[25]White,P.R.P.Appraisal: An Overview.Retrieved 1st December,2018[EB/OL].http://www.grammatics.com/appraisal/Appraisal-Guide/Unframed/Appraisal-Overview.htm,2015.

猜你喜欢
介入公信力法官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