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刘氏人文弘扬家族文化

2020-06-29 23:56刘俊忠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槐树刘氏家族

刘俊忠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来就是文化之邦。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也是一个能够温故知新、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民族。甘肃民乐县拥有人口24万多、面积约3678平方公里,曾是文明古丝绸之路上的通道之一。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同去探索追溯一下中华文化——刘氏之祭祖。

家谱是家族历史的记载和续补,乃一家氏族之历史。它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资料汇编,主要是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世系迁徙发展、繁衍生息、人物事迹、优良传统及继承发扬等内容的一种重要文献,是较完整的家庭志书。家谱可以追本溯源,纪念先祖之德,贻厥后世子孙,以德为本,昂扬向上,爱宗敬长,一脉相承,子孝孙贤,慎终宜令,这也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宗族家谱,好比国家有历史。国有历史,可以稽盛衰兴亡;族有家谱,可以稽远近亲疏。水有源,常浚则源远流长;木有本,常理则根繁叶茂。今逢盛世,社会经济文化等有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科技迅速发展,通信、交通等大幅度提高,使世界越来越小,而家族却显得越来越大,天下大事人们均知晓,但家族一脉子孙出门的越来越多,生活工作在异地他乡的也逐渐增多,族人和他们之间的情况互相知道的越来越少。我们不求子孙叶落归根,但希望子孙后人知道自家的根源,不忘根本。因此,挖掘民乐人文、整理记忆、探索姓氏家谱,对家族缅怀祖先、儿孙继往开来有着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水有源,木有本,而人为万物之灵,岂可不追远而报本呢?何况中华民族向来重视木本水源。世世代代不懈努力追根溯源、探索考证,从姓氏起源、家庭衍生探究社会演变发展历史;从宗族形成发展演变,揭示宗族繁衍生息规律。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凝聚血亲,敦亲睦族,强化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家族成员个人素质教育,促使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记载家史,弘扬先祖之德,昭示后人,承前启后不断前进,大而言之是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小而言之是对家族历史的一次重温,对家族亲情间的一次再融合。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据现有资料记载,最古老的刘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

三民书局《大辞典》对“刘”的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县。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条”也说:“帝尧陶唐之后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

古地名学的理论认为,有的地名因人而得名,而有的人群又是因地而得名,帝尧陶唐氏后裔封于刘地,说明这里先有刘地,那么刘地的地名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认为:刘地仍然是因人而得名,不过他的得名不是因为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受封于此而得,而是因为最古老的以“刘”为图腾的刘氏族曾经居住、活动、生息于此而得名。

现代刘姓的来源也是多源的。归纳起来有五个源头:一支源出帝尧之后,被称为祁姓刘氏;一支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儿子被封于刘邑建立刘子国,改姓刘氏,因周成王姓姬被称为姬姓刘氏;三是汉高祖赐娄敬为刘姓,其后裔发展起来的一支被称为赐姓刘氏;四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改姓为刘的一支;五是其他姓氏因各种原因改姓刘的。在众多的刘姓形成的不同源头中,帝尧祁姓之后的这一支刘姓又为中华刘姓的最古老最主要的来源。帝尧——刘姓的血缘圣祖,翻开各种姓氏学经典或任何一部普通的刘氏族谱,我们发现在追溯刘姓的起源时几乎都追溯到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帝尧。

帝尧的祁姓刘又与当代刘姓有什么关系呢?早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就明确说:“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此后无论儒家经典、正史,还是姓氏学经典和各类刘氏谱牒都承袭了这一说法。《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就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其弟叔虞。其后更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以奉尧祠。”这就充分说明帝尧是当今刘姓的血缘圣祖。但尧姓祁而不姓刘 ,那么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呢?

据记载,当年第一个得刘姓的那个人应该是当今天下刘姓的开基始祖。对此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種说法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长子监明。第二种说法认为:受封于刘地的得姓始祖不是监明,而是他的儿子式。第三种说法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是尧的第九个儿子源明。这一说法很少见于世传文献,但在刘姓族谱中有流行。第四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次子丹朱,这一说法见于一些与刘姓同源的唐姓族谱。第五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姓始祖是尧的儿子源明,并且强调说,源明与丹朱、监明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名称。第六种说法认为:祁姓刘氏的开基始祖不是尧的儿子或孙子,而是数百年后的尧的裔孙夏朝的刘累,这种说法,不见于传世的史传文献,只见于形成较晚的刘氏族谱。考证认为:刘累说是最确切、最有说服力的,而且祖根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刘氏的衍变也经历好多种,从刘累的御龙氏到豕韦氏 ,从豕韦氏到唐氏、杜氏、唐杜氏,之后又到士氏、司空氏、隋氏、范氏、春秋时期的刘氏。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山西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当年尧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许多刘氏族谱认为,山西洪洞是刘氏的最早发源地,并说当年刘姓的得姓大始祖、尧帝的儿子源明的封地——刘,就在洪洞。虽然不敢赞同这一说法,但却相信山西确是先秦时期也即刘姓滥觞时期刘姓远古祖先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66人,统治时间长达650多年。其中,刘邦,江苏沛县丰邑人,秦末聚众起义,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刘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刘歆,江苏沛县人,西汉古文学派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之一。刘秀,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山东蒙阳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第一部历法。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建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成鼎足之势。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大败曹操于赤壁。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刘伶,沛国人,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建威将军。刘渊,系匈奴人,十六国中的汉国建立者,称号“汉王”。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十六国时宋国著名文学家,有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今山东莒县人,十六国时期梁国杰出的文学家、理论批评家,所著《文心雕龙》被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巨著。刘知几,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著。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天论》等。刘墉,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刘鹗,江苏丹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小说《老残游记》。

接下来追溯下我的姓氏家族史。有这样一段歌谣流传:“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歌谣和传说标示着历史对发生在明代的一串惊天动地的“老鹳窝底下”事件的惨痛记忆。位于洪洞县城北端的大槐树公园,据文献记载,明代这里有座广济寺,系唐贞观二年(628年)所建。寺旁有株汉朝古槐。古槐旁是一座清末民初建立的碑亭,碑亭飞檐斗拱。碑亭内竖有一通青石碑,碑上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据有关记载,明朝大槐树移民在陕西、甘肃、宁夏地区的51个县(市)分布。陕西、甘肃的移民分布在关中地区(张掖、民乐就在其中)、宝鸡地区及邻近山西地区多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间接迁移去的。根据先辈口述,有这样一段先祖在张掖的迁徙史:在约康熙十二年间,由于国泰民安,中原地带人口急速膨胀,官府要山西往全国各地迁民。先在山西洪洞县大回府(相当于现在的移民局)集聚,当时大回府(在洪洞广济寺设置)有大槐树,迁民都在大槐树下暂住,由于大回府和大槐树音相近,所以后辈只记得大槐树了。当时我先祖刘氏夫妇二人偕五子二女举家迁至张掖西居住一段时间。嫁二女、留一子后,再偕四子至现民乐三堡居住,后妇同二子留驻任官。夫再偕儿子至现在易家新庄,耕读为本,艰苦创业,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繁衍后代。

从以上文学著作及有关考证记载叙述,说明我的刘氏先祖很有可能就在明洪武六年(1373年)至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近50年间逐渐迁徙至黑河流域(现张掖)。

姓名,在社会交往中,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代号,在本家族中,又是区别辈分的。若要人长寿,一生幸福快乐,必须修身养性、立德为本、与人为善、崇尚科学、艰苦劳动、把握机遇、平和处世,而不是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名字上。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通常把期望和祝福寄托在起名用字上。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名字,更希望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好名字,而且奢望这些好名字能给人的一生带来好运和幸福,这也是不切实际的非科学的观念。要使一个家族内各代人的名字不出现重复和混乱,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總结出了“字辈”这一被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科学的方法,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的按字排辈方法取名的一种规矩,同一辈分兄弟姐妹的名字用一个字派来约束,体现祖孙父子的顺序。从古至今,字辈这种传统的命名方式一直被沿用,使其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了家谱中的字辈,人们就可以在亲族血脉的坐标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判断出与他人的长幼大小关系。这样,我们在字辈谱中所看到的不仅是血缘网络图,而且还有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和民族意识,蕴含着一个家族的美好愿望和宏伟理想。

我的刘氏家族据说早年有家谱,但近辈都无从知晓,各辈名讳用字是否有依据已经无可考证。在先祖移居新庄至今,子孙后人繁衍了约十五代。初步统计,目前生活的就有六代人同世。纵观近年对新生一代人起名的情况,由于家族户大人多,起名比较混乱,致使族中许多人对一脉刘氏族人辈分大小不清,各屋各支各辈的取名用字就成了一个十分重大而严肃的问题。见面不知如何称呼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隔辈人或同辈用一个名字(或音同的名字)给辈分排序造成更大的混乱。起名中的混乱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何种因素,都不利于后人的传承教育和户族亲人之间的和谐团结。为了正本清源,纯洁血统关系、分清大小辈分、避免今后长幼次序不分以及重名反复出现等情况,重修家谱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吧。

中国优秀文化根基不变,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我们必须牢记历史,重温文化经典,学习文化知识,挖掘整理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汲取精华。

猜你喜欢
大槐树刘氏家族
大槐树寻根
大槐树
大槐树
HK家族崛起
门前的大槐树
往顶上跑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