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里的“读书哥”

2020-06-29 07:36佚名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舱病友出院

佚名

前不久,武汉方舱医院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友称他为“读书哥”。

近日,“读书哥”终于要康复出舱、转入隔离点了。他还承诺,会照顾一同出院的一位15岁的小病友。

方舱里的“读书哥”

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是谁?他是武汉大学1997级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付小锋,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目前付小锋是一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读书哥”一直很低调,不愿外界过多关注他。“我平时就很喜欢看书,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付先生说。

他的“走红”,是因为他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手捧一本书,镇定自若、心无旁骛地阅读,书名为《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书籍的作者、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推特上转发相关新闻,让更多人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希望。

据了解,付小锋这次从美国回武汉是为了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了。他的父亲大年三十开始发烧,在家观察一个星期没有缓解,在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月29日晚,负责江汉方舱的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专家表示,经过20多天的治疗,付小锋恢复得不错,2月28日已出舱,由社区对接安排至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

令医护人员感动的是,“读书哥”出舱时,还对病友许下承诺,帮忙照顾他们家15岁的小病友。

原來,43岁的李甜一家4口都“中招”了,感染了新冠肺炎,母亲没能熬过去。之后,李甜和儿子、父亲相继住进了江汉方舱医院。

最近,15岁的儿子病情好转了,马上就能出院。但李甜着急——自己是单亲妈妈,她和71岁的父亲还不能出院。儿子出去后,谁来照顾呢?

“读书哥”得知后,主动提出帮忙:“你放心!出院后,我照顾你儿子!我和你儿子一起出院!”随后他又补充道:“还不放心?如果出院14天后,我和你儿子解除隔离了,你和你爸爸还没出院,我就把你儿子带回家照顾一段时间,这下放心了吧?”

“读书哥”还说会帮忙督促孩子学习:“如果出院后隔离,我会每天控制你儿子看手机的时间,我会让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我侄子就被我训练过,成功的例子!”

李甜的父亲将“读书哥”拉进了家族微信群,群名是“家的味道”。李甜说:“这样的特殊时期,病毒无情,但一个陌生的病友却这般温暖着我们一家人,他真的如‘家人一般,明白我们心里最担心的是什么,给了我们全家人坚持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到达隔离点后,付博士在群里发来消息:“我和孩子一个房间,两张床,还不错,有空调、热水。”短短几句话,把李甜和父亲关心的事儿都交代清楚了。

阅读与善良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座避难所,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患病,都可以拥有。

而被隔离在医院里的“读书哥”,就是靠着一本书,屏蔽了病毒给他带来的不安。他心无旁骛的读书行为,是人们在面对疫情时难得的冷静与理性。

阅读给了心灵一座避难所,它不仅能拓宽你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还能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一颗处变不惊的心。“读书哥”身上体现出的善良与友爱不正来源于此吗?

在别人最彷徨无助时,不袖手旁观,而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开导;在别人感到最悲观绝望时,不坐视不理,而是给予别人信心和勇气。骨子里有坚强,言行中有教养,交往中有包容,心底里有善良。

“读书哥”身上体现出的善良,正是此刻中国人“守望相助”精神的最好诠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疫病无情,方舱有爱,

伸出援手,共渡难关,

我们都将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选自《中国教育报》公众号)

★【语文与人生】无论身处何方,阅读都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安宁,让我们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拥有灵魂的广度和宽度。非常时期,唯有读书。

★【微型写作】读书能让我们的心平静,尤其是在特殊时期,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请写一写。

猜你喜欢
方舱病友出院
冰城“方舱”开建!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洗澡
“神经”病友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糖尿病与“南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