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潮:复课“强心剂”初见成效

2020-06-30 14:33曹凯星
电脑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复学李女士开学

曹凯星

随着疫情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近日来,多地迎来了复课返校潮,陆续分批次返校。目前,全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市正有条不紊地逐步恢复线下授课。在5月14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6月初高中和小学将分批做好返校准备。盼来春回大地之时,开学复课扎扎实实地给社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重庆(融侨)人民小学三年级学子复课

“神兽”出笼,喜大普奔

“我家的两头‘神兽终于出笼了!我这个做老母亲的终于可以暂时卸下三头六臂,轻松一阵了。”谈到开学,重庆的一位家长这样和电脑报的记者说道。疫情让原本短暂的一个月寒假“膨胀”到四个月,“再在家里憋下去,我和孩子肯定得疯一个。”家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一般地笑了笑。

“神兽”出笼,喜从何来?以往的寒假在大家看来无非就是催催孩子写作业,带孩子四处拜拜年,放孩子出门和同学聚聚会……而在这四个月里,因为疫情不得不让孩子和父母在家时时刻刻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拜年,不出门,专心和网课“作斗争”。

来自重庆市沙坪坝育英小学的家长李女士说起网课,仿佛有一段辛酸的“血泪斗争史”。“刚开始学校通知孩子转为线上授课,家里还没有买平板电脑,费尽周折买回之后,又发现做题不方便,还缺一台打印机。我们一边轮着给孩子手动抄题,一边在抖音上找到了平板贴保鲜膜的窍门。”坎坷的经历虽是打趣,却也能够看出在线课初期家长和孩子稍显手忙脚乱。

这些仅仅是网课所需工具带来的小烦恼,真正值得家长高兴的,是终于能够不用整天调动三头六臂盯着孩子学校的各种微信群,检查各种作业、汇报孩子在家的体温数据了。李女士说:“在卸下担子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老师的不易,十点钟还在催作业,看起来是孩子负担重,换位想想老师也在尽心尽力,也就释然了。”

而电脑报小编也从不少同事身边了解到,开学带来的“喜”不只是不用和网课作斗争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孩子的眼睛终于解放了。主编吴老师这样和小编说道:“孩子的网课从早上到晚,休息时间少不说,还非要耍手机或平板,无疑增加了用眼负担。”宅在家里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陷入用眼过度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好在开学后孩子们就能很好地减少用眼压力,家长们对此心怀慰藉。

除此之外,小编从孩子和家长口中得知,相较于在线课,他们更愿意接受线下模式。李女士坦言:“孩子虽然疫情前上过在线课,但学校线上课的授课方式和效果不尽人意。好在开学后孩子能回归到正常的教学当中。”李女士继续补充道:“首先是授课形式的不足——我们班除了数学老师采用PPT的形式在企业微信里授课,其余科目都以发布学习任务和提交作业的形式授课,这于学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而言是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家長无法在工作时间陪伴和监督孩子学习,只有下班回家检查作业,从中会发现孩子的知识点掌握是不牢固的;其次,授课形式导致课堂互动有效性不高,效果也肯定是打折扣的。”

来自北京大兴七中的家长张女士则这样和电脑报的小编说:“其实家长孩子之间摩擦是正常的,但是在家里有限的空间宅着始终不如在学校这样天然的群体环境中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宅得心怀怨气,脾气变大,这才是我所担心的。孩子返校我就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不光是家长孩子期盼开学,老师们也有着共同的心声:“现阶段我们当‘主播也有一段时间了,作为老师还是想在课堂上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互动交流,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来自广东深圳的初中教师李沁这样说道,“终于开学了,老师和孩子都能够走出网课疲乏期,这简直是‘救师生于水火之中呀。”

复课聚集,忧从中来

“接到学校官方通知复学的那一天,女儿所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炸锅现象。”李女士也给小编详细道出了家长们的忧虑:“家长们主要围绕‘学习和‘安全两个问题在展开,大致观点都觉得在家以‘空中课堂的形式学习效果自然是没有在学校集中授课的好,但那么多孩子同时返校,安全问题更是令人堪忧。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爸爸发出的心声:‘之前一直盼着复学,这下临到复学了,怎么突然不想去了呢?这句话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虽说学校做了相应的防疫措施,但毕竟孩子的防范意识不够强,若是孩子自我防护做得不到位,感染风险极易变高。

学校聚集是一方面,上学的交通聚集又是一方面。青少年免疫力参差不齐,也属于易感染的较高危人群。“和其他孩子比较而言,我们家的情况更令人头痛一些,我们家离学校有大约5公里的路程,步行和私家车接送自然是最好的出行方式,然而爸爸工作在外地,我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带二胎,自然是无法保证私家车接送的,脑子里不断冒出各种解决方案最终又都被自己逐一否定,就单纯上学的出行方式就令我纠结好几天。”李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而北京的张女士则选择了让孩子骑单车代替之前乘坐三站的公交车。

但说到开学,孩子们也有话要说。来自重庆八中的刘佑新(化名)同学表达了他的小烦恼:“线上教学我好不容易搞清楚并适应了,现在又要再去适应一波开学了,感觉自己连原来的座位在哪都快忘了,突然开学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无论如何,这些忧虑虽然都实际存在,但始终阻挡不了开学返校的大潮。尽管复学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把孩子留在家,困难和风险我们都需要正面应对,毕竟生活和成长的路上处处都有困难和风险。比起这些,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和解决才是更为重要的。

花式防疫,精准有效

在这场开学潮中,学校是防疫的主战场。为了应对复学疫情防控,各个学校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小班教学和分散住宿,日常的防护措施及防疫物资也保障到位,全力支持学生安全返校复课。

以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山大附中)为例,返校前精准摸排,入校者填写《14天健康监测体温登记表》并签订《承诺书》,将政府指定医院白求恩医院作为学校定点联系医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各年级错峰返校,分时间段、不同出入口以保证控制聚集学生的数量。

除此之外,学校安排分散住宿,错时单桌单向就餐,每个学生返校均配备口罩与消毒湿巾并确保一人一桌一椅一消毒。

而上課时教室是学生聚集的集中区域,对此,山大附中严格落实小班教学,各班一分为二,确保每班不超过30人。每张课桌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每一位学生都要佩戴口罩。A、B班学生错时上下学、活动及就餐,避免交叉聚集。

重庆(融侨)人民小学也在复课前夕做好了十足的防疫准备,开学前对校园进项大范围消杀,硬核防控,层层把关——制作精美的入校防疫电子手册;对重点环境如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在吃饭如厕、生活卫生等方面都预设了突发状况应对方案,让学生安心上课,放心复学。该校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班主任会利用小程序“班级小管家”提醒家长每日出门前给孩子测试体温,若有异常,即便是普通发烧感冒都暂时不要返校,如此减少学生之间染病的几率。严苛的管理,给学生和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中,全国其他地区也不乏轻松搞笑的画面出现,比如浙江杭州养正小学的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带着可爱的“一米帽”上学去,并提倡“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在校期间不能碰到他人,也不能损坏帽子。帽子虽小,提醒却大。

杭州养正小学戴“一米帽”的小朋友

在开学大潮下,也有一些问题渐渐凸显。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4月底,已有山西、青海等14个省(区、市)100余万的大学生返回了校园。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又有9个省市的高校陆续开学,开始分批安排学生返校复课。大学生返校高潮已经到来。

而返校进程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部分大学校园的“全封闭管理”浮现出的问题不得不让一部分大学重新按下了返校的暂停键。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小雪(化名)坦言:“学校的基础条件有限,不出校园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饮食等需求逐渐‘绷不住了。”问题不止于此,结束隔离后的大学生开始上线下课时,由于不能改变有限空间内的人口密度大的问题,即使校方规定了保持距离,按规排队,实际上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

尽管强心剂有一些短暂的“副作用”,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在“开学潮”下全国校园复学的一片光明。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假期不会结束,没有一个开学不会到来。

猜你喜欢
复学李女士开学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复学前防疫应急演练有作
把被骗的21万元“骗”回来了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复学后学生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开学啦!
开学了(2)
擦玻璃
网上购物被"客服"骗2.8万元
男子出轨后满怀愧疚 事后发现妻子红杏也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