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质疑 表达深刻
——绍兴一模暨湖州二模作文选评

2020-07-01 09:16浙江省长兴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20年16期
关键词:爱美境界美的

◎ 浙江省长兴中学

【原题呈现】

一个名厨,烹调了一味菜,不至于使你不能尝。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却有时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

——钱穆《湖上闲思录》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材料中以比喻论证的方式强调人类的心灵或精神不能仅满足于物欲,而应拥有更具价值与意义的人生。当然对于后者的强调并非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谋生之上”就是在强调物质生活,它是基础,是前提;在此之上应“爱美”,即对“美”的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和追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思考空间:什么是“美的生活”?“美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拥有“美的生活”?如何才能拥有“美的生活”?同时,本则材料极具现实指向性,在这个物欲至上的人世间,倘若随波逐流,则将堕入庸常乃至拜金或功利至上的泥沼;倘若超脱于此,有个体的理性认知,则会步入个体价值实现的康庄之路。诚如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所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立意提示】

对于“谋生”与“爱美的生活”二者进行辩证的思考是本次考查的重点。

谋生即“物质生活”——饮食住行等等,它是有意义的生活的前提与基础,诚如杰克·伦敦所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但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对“美的生活”的理解应有个体的深入解读,不能宽泛地谈大概念。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如果再深入地探讨,那么也可以将其升华为哲学意义的诗意,即超越、抵抗庸常与世俗的生存,而赋予生命以深度和高度。

【问题呈现】

本次作文极少有离题者——完全被文中作者那形象的比喻论证迷惑,深陷于菜、名画、名曲的象征义而大谈艺术的作用或生活离不开艺术。有部分偏题者——置换话题为人该怎样生活,从而大谈生活态度或人生信仰。更多的是合题而空泛者——抓住了关键语词,却又不肯作深入的思考,大谈生活需要美等空泛的话题。此次作文得分大多集中在40—43,他们能够找到关键句“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但是就此句的解读却深浅各异,表达观点时缺乏思辨语言,显得无条理、无深度,整体来说有如下三种情况:

清晰流畅不够而显僵化滞涩;

生动形象不足而现呆板僵泛;

观点鲜明欠缺而附证以材料。

【佳作呈现】

胸中自有青山在

◎曹雨卉浙江省长兴中学高三(9)班

正如熊培云所说:“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生存”与“生活”并不是一对悖论,恰恰相反,二者相依相存。如果把“生存”比作房舍,那么我相信“生活”一定是你推开半掩的窗后映入心灵的云白山青。

“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人之所以为人并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他们在觅食捕猎、交配繁衍等谋生程序之上,升华出了追求美的意识,“美”成为了天地间教化人性的那点灵明。加缪说过:“诞生到一个荒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追求爱美的生活,并不是无边无际的乌托邦,更不是看不到“眼前苟且”的“诗与远方”,而是始终信仰胸中的那片青山,于城市中谋生,却不使它蒙尘。

犹记二战期间,德军驶着轰鸣的装甲车和坦克穿过壮阔的凯旋门,昂首于香榭丽舍大街的情景。法国战败,巴黎沦陷,可巴黎这片浪漫的土地滋养的人们,纵使被黑漆漆的枪口环绕,仍未放弃过对美丽生活的追求。国破的第二天,人们在巴黎街头互相赠送玫瑰花,互相给予希望和祝福,这才是生活应有的样子吧——从容,优雅,爱美令人动容,用玫瑰装点生命,达到的正是“一花一世界”的超卓境界,传递的是迷人且热忱的生活状态。

反观当下,在这经济繁荣、车水马龙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热爱生活呢?人们西装革履,挎着一尘不染的公文包,脚下步履匆匆,眉间愁云密布,穿梭于水泥森林之间,可能是一线大城市中最真实的写照。倘若人人都只盯着脚尖和眼下的烦琐,那么悬于美术馆墙上的笔走龙蛇、传世丹青又有谁去欣赏?倘若人人都为谋生煮鹤焚琴,那么又何来“晴空一鹤排云上”“大珠小珠落玉盘”?倘若人人都蝇营狗苟,疲于奔命,那么人类的进程怎能称得上是文明?

《流沙河致何洁》文中写道:“学那拙技的鹪鹩,营巢蓬蒿之间,寄迹桑榆之上,栖不过一枝,飞不过半里……说具体些,我锯大木,你操缝纫,一生如此,毫无怨言。”美未必只存在于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更存在于细水长流涓涓不断的生活,去追求美追求生活吧,愿你胸中自有青山,此生辽阔高远。

简评

这篇作文特点有三:一是观点辩证深刻;二是结构清晰完整;三是语言形象生动。

就观点表达来说,作者明确指出二者间关系,进而点明自己的观点:“追求爱美的生活,并不是无边无际的乌托邦,更不是看不到‘眼前苟且’的‘诗与远方’,而是始终信仰胸中的那片青山,于城市中谋生,却不使它蒙尘。”进而谈美的生活是什么,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有并非空喊口号的独特见解:“美未必只存在于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更存在于细水长流涓涓不断的生活,去追求美追求生活吧,愿你胸中自有青山,此生辽阔高远。”

就结构来说,此文结构清晰,逻辑层次分明。首段点破二者关系,第二段谈是什么,第三段以例证谈意义,第四段联系现实谈原因,第五段总结升华,形成了完整的段落层次,表意明确而令人印象深刻。

就语言来说,文采斐然是其行文一大特色,熊培云、加缪、流沙河等名言信手拈来;第四段的连续反问,假设论证,语势强烈;思维逻辑严谨,“并不是……更不是……而是”“未必只存在……更存在……”等句式彰显了娴熟的思维能力。

这篇作文得分为53分。

立于“生”之肩而追寻“美”

◎某考生浙江省长兴中学

当快餐文化悄然入侵精神花园,当实用主义无声蚕食理想主义,当成功学的“干货”代替文学名著占据书架,你可曾自问——我还能感动得流泪吗?

的确,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是直观切实的感受。如同菜肴,食物入嘴,必然触动生理神经,带来饱腹之感。但就如季羡林所言人的一生终归是“片片诗情、点点诗意”,人生而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拥有思维能力的精神,拥有除基本生存资料的满足外对发展与美的追求。若是一味醉心利禄、对精神世界的完善嗤之以鼻,又和丛林中茹毛饮血的野兽有何差异呢?

评论家杨照曾犀利地抨击“只问对现实有何帮助的角度解读古典名著”的行为,认为将名著意义概括为“告诉我们在不同时代有人可以成为我们生存的垫脚石”,真正的欣赏便无从谈起了。

因此,“爱美”理应高于“谋生”,对美的追求须摘下功利的眼镜,“脱精神于俗谛之桎梏”,在追求精神之美的旅途上卸下物质重负轻装上阵吧。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外,拭目静观一场“凌晨四点半未眠海棠花的花事”;在鸣笛喧嚣之外,侧耳细听一阵“盛夏阳光里的蝴蝶相触的声音”;在紧张高压的学习工作生活之外,追忆流光似水、追忆似水年华、追忆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

当我们揣一颗浪漫的赤子之心再度启程,境界已超卓不同了。彼时,我们的眼光能更广阔,心灵能更敏感。不再仅仅从精神食粮中体验美,我们已具备在现实中挖掘、发现美的能力,“有境界自成高格”。有境界,见白鹭立雪,看鹭见白不见鹭;有境界,食东坡肉便品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有境界,观泉流石上便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涤自己无处栖息的灵魂。

但反而言之,我们亦应把握好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切不可为追求精神之美而将物质世界全然脱离。“爱美”是应高于“谋生”,但不可否认“谋生”是“爱美”的必要前提与基础。精神花朵再绚烂,没有物质树枝干的营养供给,也逃不了凋零的悲剧。人生除物质外还应有必要的东西,我们观景,闻香,听雨,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解饱的点心——虽然是愈精练愈好。

立于“生”肩,追求“美”,不刻意规避,不汲汲营营,保有一颗浑然赤子心,保有生而为人追寻美、为美流泪的最基本能力。

简评

这篇考场作文的思考及表达值得学习。

“我还能感动得流泪吗?”“若是一味醉心利禄、对精神世界的完善嗤之以鼻,又和丛林中茹毛饮血的野兽有何差异呢?”开篇就有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思考与发问。善于思考生活、追问质疑,自然会慢慢形成个体独特的观点。一方面,“揣一颗浪漫的赤子之心再度启程,境界已超卓不同了”;另一方面,“切不可为追求精神之美而将物质世界全然脱离”。多么辩证的思考!

在表达上,作者的整体行文非常清晰:提出问题引反思—承认现实点观点—危害—意义—作法—深化—总结。在段落表达上引证、喻证、例证等方法兼具。三个“有境界……”使论证极有说服力,“不刻意规避,不汲汲营营”等句式,使语言工整节奏感强。这些都值得仔细揣摩与学习。

这篇作文得分为50分。

猜你喜欢
爱美境界美的
爱美也需适度而为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打破平衡
品“境界”
爱美的小骆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传统男子佩饰,你知多少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
爱美的蓝蝴蝶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