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7-02 11:38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藏药四川省药材

周 晶

(1.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其理论体系、思维方法都与藏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受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藏药产业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近年来,藏药凭借其药材的天然无害以及独特疗效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场需求也得到了较大增长。如何规划藏药产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1 藏药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概述

目前国内关于藏药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七个方面:藏药资源、藏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藏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藏药产业开发模式、藏药产业专利、藏药产业创新体系、藏药产业集群。

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目前藏药产业的研究视角较宏观,多考虑全国整体情况。也有学者关注具体省份,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西藏和青海,研究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的文献相对较少,从产业链视角来分析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尚没有学者进行系统论述。

2 产业链视角下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藏药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环节。上游是藏药资源的供应者,以农户与收购商为主;中游是藏药的生产制造者,以医药企业、药品流通贸易企业、藏医院为主;下游是藏药的销售者,以藏医院和药店(诊所)为主。

2.1 药材种植现状

近几年来,四川省藏药材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大黄、重楼、天麻、党参、秦艽、羌活、黄芪、牡丹皮、猪苓、川贝母等代表性藏药材2017年种植面积和2020年、2025年种植规模见表1。

表1 藏药材种植面积与发展规模 (万m2)

2.2 生产加工现状

2.2.1 生产加工企业情况 到201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共有40多家中藏药产业发展相关企业,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加工企业有四川康定金珠制药公司、色达金马药业公司、宇妥藏药、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四川新荷花药业等。作为龙头企业的金珠制药公司现拥有44个药物品种,其中有1个全国独家生产品种—“小儿定风丸”,还有7个是国家或省级基本药物品种。

2.2.2 藏药制剂生产情况 四川省内各地区的藏医院是主要的藏药配制和供应单位,目前全省藏医院合计拥有800多个品种的藏药制剂批准文号,年产制剂达3×105kg以上,多为散剂与丸剂。各地区严格参照新版GMP标准设计与修建的中藏医院制剂室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2.2.3 研发创新情况 甘孜州藏药“佐塔”中汞的安全性研究被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然降多吉胶囊”是四川省第一个获得国药准字号的藏药新药。“甘露治肝胶囊”深度研发工作稳步推进。“胃舒胶囊”作为新药已进入临床前药物试验阶段。新药“康珠甘露胶囊”处于研发阶段。如意熏香散、藏肤霜、鼻炎散、藏药通络熏蒸散已完成处方优化[1]。阿坝州藏药新药“夏萨德西胶囊”研发获临床一期批件,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拥有藏药“五味麝香丸”药品批准文号。新药智托洁白片、三味龙胆花片获得国家准字号批文。青稞胶囊、玛卡胶囊等一批新产品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

2.2.4 品牌打造工作 甘孜州以“圣洁甘孜”加企业商标的模式打造南派藏医药品牌,已拥有四川省知名商标康定金珠。阿坝州致力于建设和推广“净土阿坝”品牌,瓦布贝母被收载入2010版《中国药典》,金川秦艽、九寨刀党、松贝(松潘产区)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2.3 流通与销售现状

四川省内藏药流通贸易企业共11家,但仍然有一些藏药制剂被限制在藏医院内生产销售,不能进入市场进行流通。近几年来,因藏药纯天然、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市场需求增大。通过调查得知,每年在藏医院通过邮寄方式取药的病人较多,藏药的销售状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 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链信息流呈单向传递且整体信息化程度低

根据产业链类型,目前四川省藏药产业链属于单链线式结构。信息流在产业链上游、中游与下游环节呈单向线式流动,很少存在交叉或循环。整体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产业链信息传递不顺畅,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无法发挥协同效应。因下游环节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上游环节,形成所谓的“闭路”循环,藏药产业经常会出现药材种植不能满足生产制造需求,药品盲目重复生产、药品市场接受度一般等问题。药材收购商的介入使得药材供给和生产种植地之间的信息联系被割断,多数药材没有产地、主成分的含量以及采收时间等标记,有些药材还存在成分差异较大、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3.2 上游环节药材资源过度采挖,药材种植不成规模

由于缺乏资源保护与产权界定意识,产业链上游环节存在着对野生天然药材的无限度采挖现象,从而造成名贵、野生药材资源锐减。而藏药材种植基地起步晚,规模小,药材种植量少,种植手段单一,土地流转政策配套差,药材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环节的需要。

3.3 中游环节产业化程度低,科研转化率低

在产业链中游环节,藏医药人才匮乏,企业急需研发、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相关专业人才。基础研究和科研力量过于薄弱,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滞后。藏药产业化程度低,生产不成规模,藏药的生产依然是以院内制剂为主体,企业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

3.4 下游环节产品宣传不到位,品牌意识淡薄

在下游环节,产品开发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组合,丰富产品系列。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未能成功打造知名藏药品牌。渠道建设过于单一,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藏药文化传播与传承被忽视。

4 对策与建议

首先,可以采用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方式,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搭建藏药种植、生产和销售信息服务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规避以前交易中出现的价格垄断和寻租行为,以此实现全产业链成员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同时,加快建设藏药产品的安全追溯体系,通过扫描包装上的电子标签,就可对藏药材产地、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便捷查询,保证产品与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四川省民族地区应积极开展藏药材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做好资源规划,将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川贝母等药材野生抚育和驯化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举办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培训班,提升藏药材种植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引入一批省内知名藏药材种植和销售企业与藏区对接,建立“定制药园”。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户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2],实现药材种植规模化。

第三,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科技合作机制,注重提升藏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懂技术、精管理、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精尖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入。

第四,拓宽现有销售渠道,完善经销网点,建立标准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品牌创建与推广工作,打造有地域特色的藏药品牌。实行线上(网上商城)与线下(连锁药店、人员推销)相结合的模式来促进藏药产品销售。大力弘扬藏医药文化,整理藏医药相关文献与典籍并建立数据库。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藏药资源和藏医药特色的活动,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做好藏医药文化传播和交流工作。

猜你喜欢
藏药四川省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藏药资源现状与思考
藏药独一味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