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颈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2020-07-04 08:31崔振英后群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颌面负压瘢痕

崔振英 后群

作者单位:661000 云南 个旧,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颌面颈部感染属于常见的头颈部外科疾病,是一组颌骨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的总称,除了炎症所造成的红、肿、热、痛外,还可引起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全身高热、白细胞增高、脱水,甚至败血症、休克。本病采取及时切开引流并对感染炎症加以处理,可改善预后。为研究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颈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符合诊断标准[1]的颌面颈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有颌面颈部感染手术指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神经及精神类疾病者,疼痛耐受差者,资料不全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患者详细了解两组的手术方法后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口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术前两组病例都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抗感染药物。对照组于局部浸润麻醉下,在脓肿明显处进行广泛切开引流脓液,内置橡皮引流条,每日进行常规换药处理。观察组于局部浸润麻醉下,CT影像引导确定脓腔位置,手术切口位置同对照组,但长度足够探入血管钳即可,分离脓腔排除脓液后给予生理盐水冲洗,置入负压吸引管,由切口处引出,间断缝合固定引流使切口关闭,连接负压引流瓶(-60 kPa),持续观察引流液,待无脓液引出时可拔管。

1.3 观察项目 两组术后均随访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瘢痕长度、拔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疗效标准[2]:①病情好转,症状消失,体温复常,张口、吞咽等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②张口、吞咽等功能明显改善,局部仍有一定的痛、肿等症状为好转;③张口、吞咽等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高热,局部出现红、肿、痛炎症反应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05)。见表2。

2.2 手术前后W B C、C R P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查两组WBC、CRP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手术瘢痕长度和拔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瘢痕长度、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有1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败血症、2例血管、神经损伤,1例畸形瘢痕,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2.000,P>0.05)。见表5。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前后WBC、CRP水平比较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瘢痕长度和拔管时间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在人体颌面颈部位各层之间包含有筋膜间隙,当各种原因引起感染时,病原菌可侵入该间隙并导致化脓性炎症,从而引起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筋膜间隙中存在大量炎性产物,导致患处发生红肿、疼痛及功能障碍,当炎症加重时还会立即出现高烧、寒战、脱水、全身不适等脓毒血症表现。对于该种疾病,如未进行及时治疗将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对于颌面颈部感染患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是控制感染、消肿和防止发生畸形疤痕。目前,颌面颈部感染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引流。传统的切开引流术虽然有着较好的效果,但在术中容易损伤血管和神经,引起各种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损伤较大,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3]。

小切口手术优点在于创伤小,术后恢复相对容易,此外,切口通常隐藏在线性表面组织上,切口愈合之后,结痂情况良好,不会对皮肤外观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小切口使用血管钳直接钝性分离,避免对组织的意外伤害,结合负压引流技术,能更好地促进伤口恢复。负压引流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面治疗技术,在负压机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负压力,作用于伤口表面,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肉芽组织生长,消除水肿,降低局部组织静水压,控制感染[4-5]。对于颌面颈部感染患者,负压引流能使脓液持续性排出,可对病原体产生稀释作用,减轻细菌毒力,特别是局部清创后,能够限制局部组织内细菌的增殖,使肿胀、疼痛症状得以改善;以往的文献表明,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可一定程度上消除淋巴细胞浸润,使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影响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释放[6-8]。

本研究探讨了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颈部感染的临床效果,通过将50例颌面颈部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口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临床效果、术前术后WBC和CRP水平、瘢痕长度、拔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92%,两组临床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术前WBC、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查两组WBC、CRP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所用方法降低WBC和CRP水平的效果更加明显,能更好地促进感染炎症的消退;观察组瘢痕长度、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观察组手术切口对外观的不利影响更小,而且术后恢复速度更快;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出入[9-10],分析可能与本研究所选择病例数偏少有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颈部感染临床有效率与常规切口引流术基本相当,但胜在术后恢复更快、美观效果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颌面负压瘢痕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