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六大策略”

2020-07-04 02:10苟丽萍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苟丽萍

[摘 要] 融合教育理念向来深受学者们的青睐,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潮流,该理念认为,普通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能使特殊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倡用平常心来对待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就是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普通中小学依然相当看重“分数”,学校师生对特殊儿童也缺乏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特殊儿童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广泛地应用于众多对象,包括各类特殊人群。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融合教育的影响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象在各个小学普遍存在,同时出现了特殊儿童“随班就座”“随班就混”“随班混读”“随班坐读”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人际社会互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仅仅是学生语数学习之余消遣放松的一段娱乐时间。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小学中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不重视、专业师资缺乏、学校心理机构不健全、心理活动开展不得力、家校合作脱节等问题,通过归因分析提出六条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能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基础

研究显示,虽然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大部分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思想开导或灌输积极向上的想法,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甚至有教师认为即使小学生存在某些心理困扰,但年龄还小不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都受着周围人群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能凸显出来。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托,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不能将其等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能将心理健康问题当作品德问题处理。

2.科学认识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尤其要对特殊儿童给予更多的爱心、关心和耐心,不可一出现问题就给孩子扣上“心理问题”的大帽子。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陶冶儿童情操,将“阳光心态”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利用校园宣传展板、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等阵地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二、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在高考制度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仍将教育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学校教学成绩和升学率上,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组建、活动的开展等总是听之任之,很少过问。一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坏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重视起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搞起来。

1.建立教育行政心育机构

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在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中领导、成员的职责及分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特殊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以及行为问题,更需要心理教育的支持,学校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更多的困难,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

2.科学规范的考核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研讨、研制特殊儿童在校学习的内容纲要和考核标准,探索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不可与普通儿童统一对待。学校要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分层次、内容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编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为了使心理健康主题教育能够发挥最大效力,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组织开发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将地方文化与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编写校本教材。在实际教學中遵循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实践,通过具体的阅读指导法、亲身体验法、模拟想象法、欣赏讨论法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过硬的师资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师资不足是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最主要困难。研究显示,设立心理健康教师岗位的学校,其心理老师专业背景比较混乱,心理教师可能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心理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科学有效的心理教师培训机会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1.提升心育团队的专业水平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只有在专业师资培养上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学校缺乏心理教师的问题。师范院校对即将从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要从教育实习到初入职场期间有意识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不仅要增加专业心理教师的数量,还要加强对所有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学习新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学科渗透的心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更多的还需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学科教学、各种活动中都有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健全机构、设施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研究发现,开展了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学校较少,即使配有专门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其相关设备也并不理想,学校在心理机构设置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倒是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收集、甚至杜撰一些文字图片以便“应急之用”。俗话说:一根竹竿容易弯,两根竹竿折不断,要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好组织机构建设很重要,同时咨询室软、硬件配置也是不可或缺。

1.健全学校组织机构建设

搞好一项工作,光靠校长是万万不能的,必须先搞好组织建设,將那些热爱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教师吸纳进组织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同时也要健全领导监督体制,只有落实了领导监督才能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

2.加强咨询室软、硬件配置

学校加大心理咨询室软、硬件建设水平的投资力度,必须保障有足够占地面积的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各工作室功能设备配备齐全、环境优雅、温馨怡人,从室内布置、灯光装饰、物品陈设等方面进行精细设计,为咨询工作创设轻松的环境。

五、校长责任制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其形式主要是举行主题班会、举办讲座和开设相关课程,这样便于集中和组织学生,并且能比较高效地传达“教育内容”,而且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单一,仅限于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使一周仅有的1节心理课程也经常被其他课程或活动占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问责于校长,校长必会将部署落实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上日程,校长发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会红红红火火的搞起来。

1.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依照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不同,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每班每周一节的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同时,每个工作日的固定时间帮助学生排解在学习、生活、工作和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和深入补救性辅导。

2.提升心理教师的心育能力

学校领导鼓励心理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实验讲解、故事分享、放松体验、角色扮演、测量问卷、带领活动等方式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学会处理和应对心理问题,在各种活动中增进师生间信任和感情,便于心理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心理问题可能进一步加重的学生进行及时鉴别与干预,做到提前介入。

3.德育与生命教育互相渗透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教师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重任,需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学校对各科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各科教学,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有机渗透,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使教师在面对儿童心理问题时,如何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提高心育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六、家校合作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两大主要环境,也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通过专家座谈会、家访、专项帮扶等支持家庭教育。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普遍表现出焦虑、自卑、孤独和恐惧等心理倾向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网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在学校网站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登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活动信息,便于学生及时浏览学习。在学校校园网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信箱,使得学生、教师和家长能自由而直接地发表看法,使学生、家长心中的困惑和疑问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宣泄,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发展。

2.把家长“请进来”

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凝聚家校力量,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采用以尊重儿童的人格、生活习惯为原则,以“接近、包容、融合、发展”为实施步骤的“融入式”管理教育办法,同时,更多的关爱特殊儿童及其家庭,不断强化教育行为,落实教育责任,营造团结、尚学、文明、上进的融合教育氛围。

3.重新审视家校合作

改变传统家校合作重要方式——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必将是加强儿童家校合作模式的重要途径。如为儿童量身打造“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形式的家长会,这才是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简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3):89-91.

[2]高俊杰,陈晓科,李祚山,赵均.特殊儿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122-1123+1125.

[3]张玉超,李文梅,李君.南阳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62-63.

[4]廖红娅.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29-30.

[5]杜建慧,王雁.多元整合模式视角下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德育,2017(20):38-43.

[6]邵伟,武婧,王圣.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10):154-157.

[7]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34-336.

[8]戴寿桂,孙中友,祁朝霞.江苏省青少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29-831.

[9]孙江平.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二)[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292-293.

(责任编辑:刘 洁)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