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诚信素养建设的原则及策略

2020-07-04 02:10林成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原则意义策略

林成华

[摘 要] 诚实守信是师德的基本。教师作为特殊的行业建设者,其诚信状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关系到学校诚信建设乃至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弘扬,因此,加强教师诚信素养建设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本文从教师诚信素养建设的现实意义、指导原则与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教师;诚信素养;意义;原则;策略

一、教师诚信素养建设的现实意义

1.教师诚信素养建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教师的师德规范要求只有在教育行为中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实现由他律转向自律时,才能激发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和教书育人水平。因此,把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与诚信素养相结合,使修德与修业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有效推进教师诚信素养建设,增强师德建设成效。

在市场经济时代,各种经济诱惑充斥其中,教师作为普通人难免也会受到影响,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也会受到冲击,如有些教师表现出来的重经济利益、缺乏进取心等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灵魂。教师诚信素养是指导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更好地服務于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切实提高教师诚信素养才能保障教师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育人理念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顺应教育工作的需要,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教师诚信素养建设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特殊劳动,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通过其外在的言谈举止,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德行。教师的诚信表现具有形象、导向、示范的特点,并从思想行为、文化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引领学生诚信素质的形成。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并善于运用教育艺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关系,搭建师生间的诚信桥梁,用诚心叩开学生的心扉,才能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当前一些校园确实存在教师诚信失范现象,如一些教师丧失教学信用,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课上不深入讲、课后办补习班,让学生买指定学习资料,答应学生的事情没做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学生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即学生具有“向师性”,要培养讲诚信、重操守的学生,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素养,树立教师的诚信形象至关重要。

3.教师诚信素养建设是建设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构成了教师个体道德文化的重要内涵,教师之间的诚信合作对于教师队伍的群体道德极为重要。教师的合作不仅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等的合作,这些因素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推进学校治理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教师人文精神、学校文化积淀的综合体现。而教师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等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诚信素养是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有助于完善学校诚信体系,助推学校稳定发展。

二、教师诚信素养建设的指导原则

1.思想性原则

坚持以“魅力校园、美丽校园、诚信校园”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诚信法规、文件为依据,以诚信素养提升为重要内容,以职业道德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诚信建设活动,使全体教师真正提升诚信素养,养成“诚信做人、诚信处事、诚信工作、诚信教学、诚信立身”的良好品德,培育诚信校风,涵养诚信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2.系统性原则

提高教师诚信素养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教师诚信素养的形成受其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道德观和质量观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学习诚信理论,掌握科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构建系统的教师诚信教育体系。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应结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重视开展与教学生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诚信品德教育,使教师明白遵守、践行诚信规约的重要性。

3.持续性原则

形成一种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持续跟进。培养教师好的诚信素养,需要学校制定长期而持续的教师诚信教育规划、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形成学校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诚信教育合力,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诚信教育渠道,拓宽诚信教育阵地,丰富诚信教育载体,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体现诚信风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诚信教育发挥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4.主体性原则

提高教师诚信素养,应着眼于教师这一诚信建设的主体,要发挥诚信教育对教师诚信素质的引导、调节、纠偏和规范的作用。通过诚信教育,使教师真正认识到诚信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加强诚信建设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教师的诚信素养对培养学生诚信素质的重要影响,主动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诚信品质,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新诚信教育观念。

5.有效性原则

一些学校对提高教师诚信素养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教育内容与现实不完全适应,方法途径相对单一,这削弱了诚信教育效果。要坚持教师诚信理论教育与诚信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师诚信教育方法创新与评价体系构建相结合、教师校内诚信教育与校外诚信教育相结合、教师诚信集中教育与自我自主诚信教育相结合,才能突破当前教师诚信教育的困境。提高教师诚信素养,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切实把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驱动和诚信素质领域的精神激励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义利统一”,既要让教师诚信坚守师德底线,又能获取必要的物质报酬。

三、教师诚信素养建设的策略探究

1.培育诚信文化氛围

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扣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思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活动,如组织诚信道德文化讲堂、开展诚信主题文体活动、签署诚信承诺书、评选诚信师德典型等活动;组织力量创作中华传统诚信文化与时代价值观相融合的诚信文化作品,开发诚信校本课程,推动诚信进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引导教师遵守诚信行为规范,树立践行诚信行为的自觉性。通过举办诚信研讨会、德育年会,组织诚信讲座、专题论坛、经验交流等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诚信教育论文和典型案例,共同探讨教师诚信教育路径及对策。同时让教师的诚信建设延伸到校外,鼓励家长社区等校外力量监督教师诚信行为,促进教师在校内外展示良好的统一的诚信道德品质。

2.建立诚信奖惩机制

提高教师的诚信素养,学校应从教育和制度安排两方面入手,建立系统的诚信奖惩体系。教师诚信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建立在依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律上,实行制度制约是必要的,如建档立卡,对教师个人诚信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管理;健全教师诚信监督网络,推动学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融合。

建立和健全教师诚信激励机制,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入手,制定教师诚信守则,对模范遵守诚信规范、践行诚信行为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讲诚信、重操守的教师进行专项表彰,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等重要工作中,对教师失信行为实行“一票否决”,以激励先进,鞭挞后进,不断增强教师诚信素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树立诚信学习典型

经常性地宣传推广各类诚信典型、诚信事迹,弘扬诚信建设中的好传统、好作风和好做法,展示诚信内涵和行为要求,营造学习先进的氛圍,引导教师向往、追求高品位的诚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带动诚信校园建设。

挖掘校内教师诚信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榜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建设教师诚信标兵宣传橱窗,定期发布“诚信红榜”,介绍教师诚信典型事迹,展示教师诚信“名言”,展现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成果。

4.搭建诚信互动平台

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诚信专题,大力普及诚信知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渠道及时发布诚信教育活动的最新信息,注重运用网络平台、微信、QQ等媒体宣传诚信政策法规和动态,提升诚信宣传水平。

定期开展诚信民主生活会和师生座谈会,反馈和纠正校园内、教师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剖析不诚信行为的实质和危害,引导教师认识诚信、感悟诚信、反思诚信、践行诚信,使教师在互动中提升诚信素养。

参考文献:

[1]冯昊青,荣石泉.论培养教师信用素质的意义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5(1).

[2]刘定巧.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的叙事探究[D].河南大学,2009.

[3]覃柳云.教师文化视野下的新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思考[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8).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原则意义策略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Passage Four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