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蜡染文化在平面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2020-07-04 02:23李国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蜡染民族文化

【摘要】本文以贵州苗族蜡染为对象,对贵州苗族蜡染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进行研究。将蜡染文化作为载体运用于平面产品设计中,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制作工艺得以保留,把苗族灵魂以更好的承载方式进行传承,也为现代平面产品设计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蜡染;丹寨;平面产品设计;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蜡染是贵州重要的象征,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它以其独特的工艺、颜色及其纹样,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标新立异。蜡染是我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时过千年依然以优美的纹样、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冰纹效果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古代传统染色工艺,早期我国少数民族就使用蜡制作日用织物,贵州蜡染被称为“蜡花”,淡雅的图案,优美的色彩,清晰可见又若隐若现的文理,隐含着它丰富的文化底蕴,蕴含着它浓厚的民族内涵。这个寨子是周围人尽皆知的“蜡染之乡”,在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地区。这里是苗族人民群居居住的地方,所以有丰富的民族色彩。丹寨的蜡染是中国蜡染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蜡染历史上的里程碑。温和适宜的四季气候,较好地保护了传统的蜡色;独特的地理环境又造就了蜡染技术最适合的材料。苗族人民把这项手艺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蜡染织物就是苗族人民平常必不可少的穿着特色。贵州蜡染可以分为丹寨、重安江、榕江、织金等型。蜡染的种类是由于位置和信仰差异形成各自的类型。丹寨苗族蜡染其风格自由奔放,手法多样,构图丰满,取材多用于动植物、民间故事,有蝴蝶纹、 虫纹、蜈蚣纹、鱼鸟纹、漩涡纹纹、龙纹等。蜡染一般用于特色服装和日用织物,在上衣、长裙、围腰、背包、床单、背带等织物上都可见丰满的蜡染纹饰。如今,国家对蜡染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不断加大对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保护力度。国家施行的措施定然会让我们的蜡染技术获得全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二、蜡染纹样的种类及其工艺

在潮湿的山谷地区,海拔高度大约在上千米左右很适合染蓝植物的生长,马蓝就是贵州各地染蓝的一种蓝草,人们采下枝叶用来染蓝,留下茎秆来年扞插。其实马蓝的根就是我们熟知的板蓝根。将马蓝叶放入桶内,加入清水浸泡三至四天,浸水时间因气温的高低而异,当蓝叶中的色素充分释放,干净的水逐渐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就可以将蓝靛枝叶,打捞干净后加入石灰进行提炼。桶内水浪起伏,泡沫不断涌出,静置半日以上,色素沉入桶底,排出废水即可得到深青带紫的靛泥。把织好的布进行捶打,再用牛骨反复磨刮,使布变得光滑平整,这样有益于点蜡。点蜡所用的蜡刀,由几块铜片合成斧形,以细竹棍为柄,每一个点蜡的苗族人都有一把自己的蜡刀,每把蜡刀使用起来感觉都不一样,他们把自己的蜡刀看得无比重要。用蜡刀蘸蜡后,蜡存蓄在斧状铜片里,借助铜片传热使蜡保持液体状。蜂蜡是点蜡的最主要的工具,用小碗盛蜡,置于炭火上将蜡加温到冒白烟,蜂蜡融化后,就可以用蜡刀站取点蜡。苗族的妇女绘画时,从来不打样,全部凭借大脑构思绘画,从来不借助工具,用煮熔的蜡液在布料进行绘画,这个过程就是“防尘”工艺。龙纹是古老的制作花布的方法,将靛泥或者蓝靛膏发酵配置成染液染布用温水浸泡滴干后,缓缓地放入染缸反复浸泡染色,将染布放入沸水中煮,蜡质熔化脱去,花纹就会出现,染色完成后放入清水洗净、晾晒,一幅独一无二的蜡染作品就完成了,如图1所示。

在贵州丹寨的实地考察中,我们看到了对原有动植物形象进行扭曲、变形、重构,形成了一副全新、独立的纹样,有各种形制的蝴蝶纹样,可见当地人对蝴蝶崇拜的程度。鸟纹、鱼纹也常常伴随着蝴蝶纹一起出现,鱼纹具有人丁兴旺的美好含义。

各个纹样又组成了一个整体,相互呼应。丹寨蜡染图案除了动植物之外,还常出现连续的人物纹样。图案中的人物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头上佩戴被夸张放大几倍的头饰,人物面部中眼睛、嘴巴和鼻子都用几何形状代替,展现了苗族祖先的创造力。蜡染是传统民间手艺中的瑰宝,在世界手工艺中也是它的表现手法及制作过程都极具有独特性,使蜡染的艺术价值具有不拘一格的文化魅力,以其久远、辉煌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美丽而又绚烂的文化内涵。蜡染纹样造型的效果在绘画设计及染色都会出现不可重复的意外惊喜和不可重复的美妙花纹。在中的人物身着盛装,手拉着手, 似乎在参加苗族盛大节日。从整体上看,蜡染纹样基本是以对称形式的构图出现,不仅从视觉上能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也能反映出苗族人的和谐思想,彰显了苗族人民以对称为美、以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体现了苗族图腾意识和审美情趣。

蜡染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是蜡染创新的一种选择。传统蜡染都是以靛蓝底白花的纹样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难以实现彩色底白花的形式。这是由于染料提取于植物,植物中提取的靛蓝在染布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冷水中就可着色于棉织物上;而其他颜色在着色中所需工艺及过程的不同不容易同时出现,如栀子黄素和红花素等植物染料都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使棉布着色,在低温着色中极易褪色。而蜡的熔点只有六十度,高温中封好的蜡纹会在高温下脱落无法形成花纹样式,所以,在科技不发达时很难控制染色的程度及其工艺,制作同时具有不同颜色的蜡染花布也就不可实现。但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技术发展在传统工艺上创新的结果。

三、蜡染与现代平面产品的结合应用

综上所述,具有创意的设计使蜡染艺术将传统工艺制作与现代装饰艺术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体现出工艺美、具象美或抽象美、肌理美等多方面的审美特性。多种技术的结合运用将现代材料融入到蜡染制作环节中,使传统跨越多重阻碍,打破艺术表现单一形式,形成世界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丹寨苗族图案纹样的文化价值。图腾文化是原始时期产生的对某种神物的崇拜。在苗族的歷史发展过程中,太阳也是苗族的图腾崇拜之一,象征阳光雨露好丰收的美好寓意。丹寨苗族图案纹样形式多样化,题材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 随着生活的需求,一些苗民大胆地将大自然物象和自己的主观意识相融合进行重新创作,并将纹样符号普遍的应用在苗民的日常生活中。现代平面产品都趋于一种时尚效果,并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而且大多平面产品的元素都来自于别的国家的文化输出,仅有很少的本土产品。对少数民族文化保留的作用微乎其微的,如果可以将民族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既保留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也可以将纹样进行再创造,使其得到发展,如图2所示。

四、总结

蜡染作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丰富了蜡染产品的门类,增强了蜡染艺术价值,从而使蜡染的艺术寿命得以延长,实现了对蜡染文化及手艺的继承与发展。在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的当下,产品的多样化使蜡染产品的市场得以扩展,使其成为产品市场中不可忽视的民族文化产品,除了原本具有实用价值的衣物以外,还囊括了具有视觉艺术效果壁挂、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蜡染靠枕和蜡染床上用品。近几年全新的设计产品带动了整个产品设计,蜡染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这些系列产品的开发使得蜡染在日常产品方面全力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与美丽。继承传统艺术不是亘古不变的,不因局限于传统中而变得迂腐,而因该基于传统文化的依托同时与当现代社会文化和技术相结合,进行再创新再发展和再设计,基于一定苗族的文化内涵和苗族原有图案纹样提炼进行再设计与现代平面产品相结合,传统艺术与现代的设计思维意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文化内涵,使其在现代产品中生存下去,在现代社会文化及其背景下得以发展,注入全新生命力。

作者简介:李国华(1997-),男,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蜡染民族文化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玩蜡·染布·兴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