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生育意愿分析

2020-07-04 02:21任婵娟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育意愿社会变迁对策建议

【摘 要】 本文在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基础的前提下,依据得出的当代农民群体生育意愿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拓宽宣传渠道,优化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单一产业结构;扩大收入来源,帮助农民群体树立更好的生育观念。

【关键词】 社会变迁;农民;生育意愿;对策建议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我国一直以来人口总量都比较大,并且由于许多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对于生育问题存在许多误区,由于这些认知误区,导致了我国现存的许多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造成的环境承载力变弱,重男轻女观念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调等。

为了应对这些人口问题,国家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并且坚定实行了三十年。而在计划生育实行30年之后,我国逐渐出现劳动力数量缺乏、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象,为此,国家于2015年10月推出“放开二孩”政策,进行初步的、有节制的鼓励生育。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的经济生活、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在这种时代大改变、政策大变动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育观念是怎样的,是否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研究意义

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等都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人民对于生育都秉持着“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固有观念,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生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发生改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相关政策的相继推行,我国人民大部分已经开始接受晚育、少生优生等现代生育观念。那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进行农民群体生育观念的研究,与我国农村地区婚姻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息息相关。同时,对农民生育意愿进行研究对我国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农村地区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研究农民生育意愿是必要的。

二、研究基础

1、概念阐释

(1)社会变迁。社会变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社会和时代发生的各种变化。从社会学视角上来看,它既表示社会表象的变化,又指代社会内部结构的重大变化,换句话说,社会变化的过程和结果、本质和现象都属于社会变迁的范畴。而在这之中,社会内部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组成因素的变化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2)农民。农民最初是属于职业概念,主要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以农业劳作作为生活主要收入来源的人 (通常情况下,依靠牧、林、渔以及水利业为生的人也属农民范畴)。 但在1958 年之后, 城市居民和农民成为了我国划分出的两种身份群体。自此以后,农民成为了兼具职业和身份象征双重涵义的一种概念。由于其内涵的转变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农民作为一种身份概念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许多人由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运输业、商业等,但仍然属于农民群体。[1]

(3)生育意愿。人们对于生育子女的看法及观点即为生育意愿。生育意愿的内容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是否想要进行生育行为,二是为什么要生育子女,三是生育子女的理想数目和性别,四是生育孩子的理想年龄。[2]

2、理论视角

社会变迁理论。总体来说,就是指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各部分发生的变化,强调的是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社会变迁的概念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概念,到目前为止,关于社会变迁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这里主要介绍结构化的变迁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吉登斯。这一理论实际上是批判理论,吉登斯批判了结构决定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下的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这些观点并没有确定的观点作为根据,提出应当以确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社会变迁进行论述。吉登斯认为,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类各项实践活动之上的一种跨社会系统,同时指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同环境之间都会发生相互制约和影响,而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就是社会变迁,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社会变迁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是一个随机的过程。[3]

3、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由于我国社会学发展的相对较晚,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社会学发展早期很少有直接的成果呈现。长期以来我国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都是与我国的人口政策和生育制度相挂钩的,对于生育意愿的研究也多与社会发展相关联。其中,无论是费孝通先生认为的从结构的角度研究生育,还是李涌平先生强调的重视个人的生育意愿,这些都是我国对于生育意愿研究的发展。

(2)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人口相关知识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早,早在十九世纪初,国外的一些学者就有了对人类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方面的研究,而国外开始仅针对生育意愿展开研究大概是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这些学者主要研究的是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与群体的经济水平、思想传统、信仰习俗等想结合进行分析。同时,国外对于生育意愿的研究主要是以调查法为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借鉴。

三、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1、研究结论

(1)社会变迁的大前提下,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呈现出过渡性并逐渐向现代观念转变的特点。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表现出一种过渡的特点,即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育观念,但是他们对生育的期望也并不能称为现代生育观念。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农民群体虽然已经有了对社会变化的适应,但是并未完全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因此,过渡性是农民群体生育意愿的一个显著特点。

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虽仍然处在过渡期,但是已经明显表现出了向现代化转变的趋势。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我国农民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已经开始接受现代生育观念,特别是从生育子女的意愿数量较少和生育意愿年龄较长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2)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与自身阶层特点相关。农民群体占我国人口总量的很大一部分,但从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各方面来看,他们并不能代表我国社會的先进生产力。也就是说,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民群体依然采用相对落后和单一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劳动,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一直存在。这都导致了农民群体自身思想认识方面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而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身的生育意愿,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新时代的感知都不够,容易受传统思想影响,生育意愿相对不够优化。

2、对策建议

(1)拓宽宣传渠道,优化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在农村地区已有一部分人接受了现代生育观念,但大部分人仍然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关于现代生育观念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宣传和推广。

首先,可以通过一些舆论工具进行宣传。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大众平台对现代生育观念进行普及。当然,我们最好能用一些相对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也应该及时将国家的人口政策和生育制度进行公示,积极引导农民群体形成正确的生育观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其次,可以多举办理论宣传下乡活动。理论宣传下乡能够直接与农民进行交流,保证大家都能够参与到理论宣传中来。并且,通过几次活动,也能加深他们对于我国生育制度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在日后主动关注生育方面的知识,及时转变生育观念。

宣传主要还是靠大众媒体和舆论,在理论宣传过程中,结合农民群体自身特点,循序渐进,促使他们更加完整的认识我国的生育制度和现代生育理念以及自身生育意愿的优化。

(2)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单一产业结构。农民群体对于子女后代的教养多停留在生活养育方面,并且由于缺乏对第二、三产业的认识,仅将农业生产作为唯一收入,认为劳动力越多收入就越多,或者有些人由于生活来源单一,收入相对较低,就会相应的减少生育子女的数量,这些都是影响农民群体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农村产业发展,以优化农民群体的生育意愿。

首先,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社,由于农村以农业为主的现状短时期内无法改变,因此一些如农药合作社、农作物出售合作社等的创办,都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可以在一些农村地区进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收入来源。这些都有助于农民群体树立更好的生育观念,促使他们生育意愿的优化。

【參考文献】

[1] 龚维斌.我国农民群体的分化及其走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

[2] 风笑天.当代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实际上知道多少?[J].社会科学,2017.

[3] 李红专,杨胜荣.植根于结构化理论的社会变迁理论及其反思[J].求索,2007.11.

【作者简介】

任婵娟(1997.1—)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制度.

猜你喜欢
生育意愿社会变迁对策建议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全面两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从生育文化角度论“全面两孩”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