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八首匈牙利民歌I》Op.20不同织体间,旋律声部位置的组合形态分析

2020-07-04 03:18段德方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巴托克织体音程

段德方

【摘 要】大卫·列文(David Lewin,1933-2003)在20世纪末所创的变换理论(transformational theory),是在申克的音乐分析理论、音乐集合理论后较为体系化的分析理论。本文就广义音程系统GIS(generalized interval system)和变换网络TN(transformation network)体系,对巴托克《八首匈牙利民歌》Op.20第一首进行不同织体间,旋律线条声部位置的组合形态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义音程系统;变换网络体系;《八首匈牙利民歌》;旋律线条声部位置的组合形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073-01

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1881-1945),是 20世纪前半叶音乐创作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对 20世纪乃至以后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巴托克一生扎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中,收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用先进的作曲技法将原始民歌进行加工、润色、变化与发展,使纯朴的民歌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时代气息。

一、构建元素的家族

在音乐作品当中,不同的节奏、织体具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构成了不同的旋律织体线条。该作品中共有三种不同形态的旋律织体线条(只要织体与基本节奏构成不同即可)。其中a是由匈牙利民间音阶级进与小跳所构成,且是调式的复合(中古调式与匈牙利民间调式),主要律动为四分音符,其中加入了少量切分节奏活跃旋律。b是由全音符、二分音符律动所构成的。c是a、b两者在节奏上的结合,但附加了装饰。

笔者将三种不同形态的旋律线条标记为“a,b,c”,从左到右分别表示高声部与低声部。不同织体间,旋律线条的声部位置组合形态可以表示为:

二、构建元素之间的变换

整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音程(interval)运动可表示为:(单位元音程 e意义为不变参数不变)(abc)所代表的意义为:旋律a到旋律b到旋律c到旋律a;(acb)所代表的意义为:旋律a到旋律c到旋律b到旋律a;(ab) 所代表的意义为:旋律a到旋律b到旋律a,旋律c不变;(ac) 所代表的意义为:旋律a到旋律c到旋律a,旋律c不变;(bc) 所代表的意义为:旋律b到旋律c到旋律b,旋律a不变。

如此可构建一个GIS,在此基础上可构成位移,表示为:Te;T(abc);T(acb);T(ab); T(ac);T(bc);因此元素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Te()=;T(abc)()=;T(ab)()=;……

三、关系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巴托克《八首匈牙利民歌I》Op.20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略带忧郁色彩的钢琴小品。本曲出现了家族中的4种组合形态,由前至后分别为。若以不加修饰的四分音符律动为旋律a;律动以全音符与二分音符的旋律线条为旋律b;剩下的旋律线条即作c。在乐曲前4小节呈现了组合形态“”(a先出现,b后出现),在作品的第5小节,出现了第二种组合形态“”,该组合是第一个组合形态“”通过T(ac)所产生;第9小节出现第三种组合形态“”,其由“”通过T(ab)产生;第13小节到最后是第四种组合形态“”,其由“”通过T(abc)产生,且结尾结束到音高级C上,整首乐曲围绕着音高中心C产生变化。如图2:

不同织体间,旋律线条声部位置的组合形态变换网

由图可以看出其变换的复杂程度是由繁至简(简-简-繁),也可以感受到该乐曲在设计时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张力。从其不同的组织形态上看,明显可以看出该乐曲存在三分性原则:首部-中部再现。从运算间的关系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曲家所设计的首尾呼应与中部织体的发展。

通过组合形态横向观察,高声部为b、b、a、b,低声部为a、c、c、a,也可以体现出首尾呼应的原则(高声部的b与b呼应,低声部的a与a呼应),且高低声部的整体趋向是向下走动。由节奏与织体的变化可以看出,整部作品由主题(a)及其两次变奏(b、c)构成。这样,第 I 首即兴曲的创作思维便清晰可见,从而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四、总结

从该作品的组合形态与变换关系中可以看出,雖然该作品材料单一,但是通过节奏、织体的变化,可以得到主题(a)与两种变奏(b、c)。将原型和三种变化形态进行组合并建立关系网络,再将所有的这些组合与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该乐曲存在内在的张力,且符合乐曲的三部性原则。

参考文献:

[1]康长安.大卫·列文“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研究导引.音乐研究,2017年5月15日.

[2]牛冰洋.大卫·列文“广义调性功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河南大学,2019年6月1日.

[3]甘芳萌.大卫·勒温“转换网络”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4]肖桂彬.理性与创造——从《八首匈牙利民歌主题即兴曲》看巴托克的音乐创作思维.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巴托克织体音程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作为爵士音乐家和教育家的巴托克
——论其对爵士乐的影响及其编订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析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和声特点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巴托克《小宇宙》之历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