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艺术消费转型

2020-07-04 03:18林静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林静

【摘 要】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商业市场逐渐成熟的社会背景下,艺术消费的领域逐渐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动画产业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文化,消费者对其艺术审美水平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将艺术创作转向艺术生产,拓展消费形式,是现代动画产业的艺术消费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对比了早期实验动画到现代商业动画的艺术消费转型变化,分析现代社会中动画的艺术消费模式、艺术价值和转型利弊,并总结了动画艺术消费转型的方向。

【关键词】影视动画产业;艺术消费转型;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127-01

一、早期实验动画到现代商业动画的艺术消费转型

(一)社会生产力的区别

早期实验动画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时动画产业的不完善,早期的动画艺术家对于动画创作只有模糊的定义,没有具象化的概念,信息传播交流也不发达,比起群众需求更注重表现形式的创新性、独特性。“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的升级,目前数字化风格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动画产业的主流,已形成产销结合、研发管理完备的强大的产业格局。”[1]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推进下,商业动画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商业链,受众消费的不仅仅是动画作品本身的精神文化价值,还有衍生出的商业产品价值。

(二)创作方式上的区别

早期实验动画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思维和规则上的局限,艺术家们尝试各种材料、制作流程、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进行动画创作,具有实验性、前卫性和创新性,但这种创作形式是非审美主流的,不那么容易被大众普遍理解,比如《第二十一号节奏》这部非叙事性的抽象实验短片,从头到尾没有人物没有剧情,只有音乐节奏配合几何图形变化,体现影像的韵律感;现代社会中的动画创作走过了摸索期,有一套系统化、模式化的商业流程,各个环节都有了明确的任务分工,以满足现代快节奏的大众文化市场需求,不过生产规则的限制导致大部分作品风格、内容、表现形式相似。

(三)创作目的上的区别

实验动画创作目的在于实验,艺术家尝试不同材质、媒介、思维方式下动画创作的可能性,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艺术创新为主要目的。商业动画则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将动画艺术消费主体从文化精英阶层转向普通群众,作为通俗文化的商业动画产业更注重消费主体的主观感受,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精英文化对艺术欣赏受众的垄断,更贴合大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现代动画艺术消费转型后的特点

第一,生产系统化,生产力大幅提高,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

第二,通过现代科技快速传播,并广泛融入生活。

第三,艺术消费模式、途径多样化。

第四,艺术审美更贴近大众普遍文化审美。

三、现代商业动画的艺术消费模式

第一,动画本身的艺术消费以视频为主体,以网络、CD光盘为主要传播媒介,是其他所有艺术消费模式衍生的基础。

第二,跨界合作。以原作为艺术基础进行漫画、游戏、电影等其他产业的改编,通过艺术形式的改变,接触更多不同消费类型的受众,也正是因为相关产业的连带发展,以视频为载体的动画艺术作品才能快速批量生产,并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

第三,符号化。将动画里的形象作为品牌或者地区文化的符号、产业IP进行宣传,具有象征性,更容易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将品牌与角色紧密联系,互相促進艺术消费和传播。

第四,商品化。艺术商品适用于普遍大众的审美精神需求,动画艺术的转型让普通商品从实用价值偏向文化价值,从艺术价值偏向消费价值,不再是单一的物质或者精神消费,而是将两者的价值结合在了一起。

四、商业动画的艺术价值

商业动画的艺术价值是由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共同决定的。在主观上受消费主体接受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影响,在客观上受其本身美术风格、思想表达、设计创新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五、动画艺术消费转型的利弊

艺术创作与艺术生产不同,艺术作品在进入商业化量产的过程中丧失了艺术创作的偶然性和独特性,艺术变得商业化,在被大众接纳的过程中弱化了思想前卫性和艺术批判性;以消费盈利为目的的艺术生产更偏向大众的审美水平,但这种转型也让动画艺术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逐渐渗透、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动画艺术是良好的宣传媒介,高雅艺术文化的通俗化处理有利于大众审美的启蒙,打破艺术界限进行传播推广,影响大众对艺术理念的固有思想和价值观。

六、结语

“艺术生产不以艺术消费的存在为唯一前提。”[2]现代社会的动画创作主要以盈利为目的,但非唯一目的,具有艺术主题的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批判和思想表达给受众带来更深刻的印象和思考价值,单纯迎合消费需求的艺术生产则会失去文化内涵和发展潜能。“在把握两者利弊的同时, 也需要创造者和产业集团把握根本, 不盲目跟随市场, 将创造价值最大化, 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3]

大众是艺术生产的消费对象,社会还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大众文化的艺术消费需求,动画在艺术消费转型的过程中,既不能失去传统实验动画艺术理念中的创新前卫元素,也要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和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远.浅析新数字媒体技术时代下的现代动画特征[J].艺术与设计,2019(10).

[2]康尔.艺术原理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郑紫苑.浅淡中国动画产业发展[J].戏剧之家,2019(17).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让音乐学习“生命在场”——大众文化语境下儿童音乐审美体验再探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简析中国大众文化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类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