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守望,静待花开

2020-07-04 03:10杨中梅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家庭教育

杨中梅

摘要:初中是学生从幼稚的童年走向青少年、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初中生都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如果学生对新学段缺乏认识,不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上初中后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出现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理想;教学管理

13岁前后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抓住这次最重要的成长关键期,好好陪伴、引导、教育孩子,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转变孩子的观念就很难了。笔者从事初中教学18年,当了16年班主任,实践告诉笔者,小学成绩好的学生到初中以后不一定成绩会好,不管孩子带着怎样的成绩走进初中,家长都不能错过初一这个关键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生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①认准目标、良好自律型;②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型;③感觉良好、稍显自负型;④调皮捣蛋、无法无天型。

當然,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学生在刚升入初中时是很少的。更多的是第二种类型的学生,这种学生在学习、表现上既不优秀,又不落后,在学校往往会被教师忽略。那么,这种类型学生的家长一定要与教师多联系,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特别是要告诉教师学生自身的优点,让教师多关注学生,甚至可以请教师多表扬学生,给予学生信心。当然,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树立一个目标,每当实现一个目标,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加一分。这样一来,学生的潜力会被一点点挖掘出来,最后学生就会变为第一种类型。

第三种类型的学生虽然不多,但任他们发展下去会非常可惜。首先,这种类型的学生都是带着“资本”升上初中的,要么成绩比较优异,要么获奖比较多……总之,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小学都比较优秀,讨教师和同学的喜欢。但初中学生已不像小学生那样会盲目崇拜,他们通常不喜欢自以为是、带着优越感的人,宁愿和默默无闻的人交往。因为要面对中考,初中教师也更看重成绩,但这种类型的学生在成绩上往往不及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所以教师慢慢地会忽略他们。

第四种类型的学生自然是最危险的,但每一届都会有这种类型的学生,如果家庭教育继续乏力,他们可能到初二时就会选择辍学,学生的人生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惊喜。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习惯。笔者听过这样一个比喻:“教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开好药后,护士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会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呢?

《庄子》中有一则故事: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种子,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把种子种入地里。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施肥、除草。反观,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处,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偶尔过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悠然而去。

过了不久,惠施的葫芦苗相继死去,最后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长得格外好,慢慢地都开花结果了。正如魏王所说的那样,长出的葫芦都很大。

惠施觉得很奇怪,跑来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了?而您从来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着说:“你错了,其实我也是用心管理的,只不过与你的方法不同罢了。”惠施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庄子回答:“我用的是自然之法呀!我也会去地里转转,那是去看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管它们啦。

这就是教师说的: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

在陪伴中守望、在守望中静待花开,笔者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守住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期,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教师,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李丽茹.小升初过渡期学生心理及其辅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

[2]肖莉萍.浅谈对症下药,缓解学生小升初心理不适[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家庭教育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