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与教学策略研究

2020-07-04 03:18李宇博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舞蹈教学文化传承

李宇博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族舞蹈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源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形象地诠释了各民族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风貌。现今,随着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融合加剧,我国民族舞蹈文化也深受影响,为了使我国民族舞蹈能在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仍旧向前发展,我们必须担负起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任,并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普及民族舞蹈,变革传统教学策略,发掘民族舞蹈传承、发展的新型教学策略。因此,本文就如何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以及民族舞蹈教学策略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131-02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部分民族也有本民族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共同构建起了我国的民族舞蹈体系,为我国的舞蹈文化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而这些民族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人文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同样值得我们重视。[1]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做好民族舞蹈的传承工作,这种传承应该落实到民族舞蹈教学中去。因此,研究民族舞蹈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舞蹈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中国民族舞蹈的意涵

舞蹈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肢体语言的艺术性展示。民族舞蹈文化具有鲜明的动作特征和音乐特色。不仅如此,民族舞蹈还反映着本民族的节日习俗和风土人情,它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民族舞蹈一般都具有符号意义,在重大节日或者重要聚会场合人们便会通过民族舞蹈进行庆祝。可见,民族舞蹈背后的多元化意义,对一个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中国民族舞蹈专指中国各个民族的舞蹈,源于各个民族的生产之中,产生于各个民族生活之中的舞蹈,根据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二、民族舞蹈的传承策略分析

(一)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

在当今的舞蹈普及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民族舞蹈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阻碍,产生发展于国外的舞种不知不觉俘获了大量受众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偏爱这些舶来的舞蹈,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群体中尤为明显,与此形成对比的便是我们传统的民族舞蹈在受众群体传播中被忽视甚至被抛弃。相对于舶来舞蹈,传统中国民族舞蹈的关注群体相对较少地去传承。所以,要想更好地传承民族舞蹈,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的传承人选。而且传承人的筛选要尽量源于年轻人群体,这样才能保证民族舞蹈后继有人,青黄相接。

(二)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传承

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并非以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它关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得到有力保证,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传承中来。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愿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传承中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已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需求。专项资金的设立,可以从物质方面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传承中来,年轻人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充分调动年轻人群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主动接触民族舞蹈,学习民族舞蹈,我们的民族舞蹈才有未来,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加强民族舞蹈传承意识

民族舞蹈作为一个民族的浓缩文化,不同于以往的技艺文化,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意识当中,传承在性别意识上、民族群体上仍存在区分。由此,民族舞蹈现有的继承者应该具有开放思维,要积极大方地把本民族舞蹈传承下来,影响更多的人。要树立开放的意识,使之走出去,同时也要引进来,汲取外来优秀舞蹈的精华,只有面向世界,面向其他民族,面向广大群众,自身的民族舞蹈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舞蹈的传承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诚然,中国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文化大国,民族舞蹈在吸收“外来精华”的同时,本民族舞蹈的传统风格依旧需要继承才能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传承不同民族舞蹈的重要价值。

三、民族舞蹈的教学现状

当前,民族舞蹈的教学并不只是传播一种舞蹈文化那么简单,它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侧面展示。然而,就我国的民族舞蹈教学情况来说,师范类综合性高校中舞蹈教学仅存在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之间。[2]其他专业的学生之中,民族舞蹈课程仅仅存在于社团性质的团体中,并且很少有人愿意参与进去。受欢迎的动感的舶来舞蹈使得高校学生忽视了对民族舞蹈内涵的挖掘。民族舞蹈本身所含有的丰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知识需要舞蹈的学习者去慢慢领悟,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去沉淀感受,然后结合到具体的舞蹈中去,所以它相对于那些动感的舞蹈来说,学习民族舞蹈的韵味及风格的过程势必更长,这也导致那些想急于求成的学生选择放弃学习民族舞蹈。因此,从事民族舞蹈教学的人员越来越少,师资相对匮乏。部分高校甚至让现代舞的老师去兼顾教授民族舞。这两类舞蹈,无论是文化背景还是肢体语言都大相径庭。当然,要从深层次追究原因的话,还是因为高校对民族舞蹈教育不够重视。老师和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深入民族舞蹈发源地,进行实地调查和学习,去接触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

除了师资力量匮乏和年轻人急于求成,市场因素也尤为重要。现今社会一切讲求利益,讲求迎合,这也导致了民族舞蹈为了俘获人心,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把原本内涵丰富的舞蹈生编硬造,改编得不伦不类,除了在服饰和配乐上能看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子,其余舞蹈本体已经不忍直视 。

四、民族舞蹈教学策略与建议

(一)增进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培养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肢体语言技能外,也要尽可能融入民族之中去挖掘民族舞蹈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舞蹈诞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教师应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民族舞蹈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舞蹈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具感情色彩,表演更具张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民族舞蹈从不了解到了解也能逐渐地培养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民族舞蹈教学的投入

如何强化民族舞蹈教学,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本身,在师资力量的供给上应该要有所加强。对于民族舞蹈教学中所需的基础物资和设施也应该配套齐全,各大高校要形成合力,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要增进合作意识,相互合作促进。[3]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對民族舞蹈教学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设立奖项,为民族舞蹈教学广开方便之门,对民族舞蹈教学有突出成果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

(三)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

民族舞蹈教学有其固有的教学模式。言传身教一直是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输者,而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民族舞蹈。教师要善于把已有的各种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申请调研资金,带领学生深入民族舞蹈发源地,去感受最原初的民族舞蹈。

五、结语

总之,无论是民族舞蹈的传承还是民族舞蹈的教学,都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事情,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担负起责任,在这过程中高校和教师的责任尤为突出,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也至关重要。加强合作,增进交流,积极主动地推广民族舞蹈,理应成为一个常态。

参考文献:

[1]王芊.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传承策略分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9,30(05):141-144.

[2]李夏.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5):105-106.

[3]王明权.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分析[J].智库时代,2019(39):223-224.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舞蹈教学文化传承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