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嘉丽泽体育运动小镇环境提升改造

2020-07-04 03:18陈嘉钰吴宏瑶张琪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湿地驳岸水系

陈嘉钰 吴宏瑶 张琪

【摘 要】中信·嘉丽泽体育运动小镇是面向高端人士的运动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以高原运动小镇为特色的湿地公园。内有马术、高原湿地球场、湿地高尔夫球场等,湿地作为重要景观组成部分,贯穿始终。本次设计在原有基础上,拆除部分硬質驳岸,增加基础设施,通过植物净化水质,提升景观效果。

【关键词】湿地;水系;驳岸;植被;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143-02

一、设计背景

嘉丽泽自古以来就是水泽之乡。由于嘉丽泽地区地势平坦,枯水季与丰水季的水位差别巨大,封建时期,由于一些现实原因,无法很好地处理水域泛滥的问题,导致在雨季,嘉丽泽地区容易出现内涝,淹没庄稼,造成大量的损失。可以说,在明清时期,嘉丽泽地区是优缺点并存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有了整治嘉丽泽的想法,想让嘉丽泽的水利民利国。一直到今天,人们对于嘉丽泽的整治也没有停止,以及对于河道湿地的治理同样也没有停止,但是,随着人口的急剧扩散,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也在加剧,导致嘉丽泽的水域面积开始减少,多条河系的形状、流向越发明显,对于嘉丽泽的整治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

云南嵩明县杨林镇历史悠久,有兰公祠和七阁八庙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场地内四条河道,一条后期规划的连云河,三条自然河道,只有杨林河达到了三类水质的标准,其他河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水系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场地周边有大面积的农田,存在大量氮磷钾残留。植物方面,植被种类单一,天际线单一,湿地和河道景观,也没有发挥其原本的特色。河岸线简单,河道多为硬质驳岸,湿地部分以自然驳岸为主。湿地景观效果差,场地内植物没有层次性。

在连云河与弥良河交界处,以及莲花湖与杨林河区域,为了保持水位平衡,需要用水坝调节进行调节,否则丰水季,河道水流向湿地,淹没道路;枯水季,湿地水流向河道,再次淹没道路,导致大量地表裸露。

场地内,附属的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商业区附近,没有辐射到全场,导致基础设施缺乏。停车场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考虑生态环保性。

三、设计理念

中信·嘉丽泽体育运动小镇的景观提升改造是以 “蝴蝶”为主题,结合“水”元素,形成飘逸的线条,同时,整个场地的外边缘像一只蝴蝶,以“破茧成蝶”为理念,象征着整个场地的湿地重生。提取蝴蝶翅膀的纹理,通过游步道和河岸线来表示。

四、湿地设计

嘉泽湿地公园(荒地)。设计中遵循原有的水系走向,根据等高线布置水系走向,将嘉泽湿地公园作为杨林河和莲花湖湿地公园的净化起点。在嘉泽湿地公园设计中,打通部分杨林河的驳岸,连通湿地公园与杨林河,通过水葱、灯芯草、千屈菜等挺水植物,浮萍、泽泻等浮水植物,和一些沉水植物,丰富湿地中的水面。在规划中,增加了许多岛屿,丰富水面,同时在绿岛上种植大量的乔木,如水杉、落羽杉、滇朴等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调整场地天际线,同时进行初步空中、水中的净化,打造一个观赏性和功能性并存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嘉泽湿地公园的存在也是场地内的一个亮点。在原有地势上,荒地部分比杨林河和连云河都低,是场地内的一个相对低点,所以在理论上,只要将地表径流的连云河河床往下挖一点,使连云河地势比荒地低,然后再打通连云河和杨林河,就可以使水系自然贯通。在解决了荒地与河道和莲花湖之间的水位问题之后,使河流可以连贯整个场地。该湿地公园作为一个主要的净化空间,需要引领游人进去,但是为了保持植物净化的完整性,也要控制人流量,减少大量人流停留在湿地的时间,保持其生态的连贯性,以及植物净化的连贯性。

莲花湖湿地公园。在莲花湖湿地公园的前期调研中发现,莲花湖是一片开阔湖面,占据整个场地的四分之二的面积,但现状存在河岸线混乱、线条粗犷、自然驳岸与硬质驳岸相互穿插等问题,同时植被种类单一,多为芦苇等低矮植物,天际线单一,湿地景观效果差。由于河面没有活动设备,缺少吸引游客的活动项目,因此没有路标引领游客来到这里,缺乏指引性。在后期规划中,需要局部调整河岸线,适当增加自然式驳岸,增加高大乔木,与嘉泽湿地公园中的高大乔木形成呼应,美化天际线。同时增加游船,设立钓鱼中心、茶室等,增强人与湿地公园的互动性。莲花湖作为场地的第二净化空间,以连接嘉泽湿地公园和调整杨林河的水位为主要目的,打造以观赏性为主的游憩性湿地公园,通过植物辅助场地净化水质。

水上杉林(三角地带)。水上杉林处于场地内菓马河与弥良河的交界处,是一块三角地带,地形复杂,整块湿地地势比菓马河和弥良河都高,在丰水季,湿地水长期流向两边河道。在后期改造的时候,通过挖通岛屿,将一个岛屿变成三个小岛屿,打通部分河道,连通水系与湿地,配置高大的水杉、池杉、落羽杉等,在水中种植水葱、茭白、荷花等挺水植物,以及睡莲、浮萍、泽泻等浮水植物,还有虎尾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丰富湿地的景观层次。

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场地的西北角,是一个功能性公园,紧邻弥良河,作为弥良河进入湿地的初步净化空间,同时调整整个场地的水系,湿地公园是整个场地内植物覆盖率最高的地方,局部水系完整,但是,湿地公园的净化功能无法覆盖整个场地,植物是湿地净化和提升景观效果的重要手段,植物的作用多样,不仅能净化水质,在驳岸的调整、生物多样性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湿地景观构建方面,由于大部分水生植物的观赏季节在夏季,导致冬季观赏效果普遍较差,因此,在配置水生植物时,可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和半常绿种类,美化丰富冬季景观。

五、结语

中信·嘉丽泽一方面被人工干预,自然环境被破坏;另一方面,需要人为干预去修复自然湿地,创造自然景观。四大湿地作为场地内的重要景观,支撑着整个项目。湿地不仅仅是场地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场地内部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植被的自然过滤,让水系在观景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净化,减少人工污水处理站的存在,减少人工的痕迹。

参考文献:

[1]熊少辉.生态性与趣味性一体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2]李晓文,李梦迪,梁晨,诸葛海锦.湿地恢复若干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07):1257-1269.

[3]侯惠珺.风景园林视角下造林景观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4]姜文来.袁军.湿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5]吴迪,岳峰,罗祖奎,王天厚.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修复[J].生态学报,2011,31(11):2999-3008.

[6]周小春.植被在湿地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林业科技,2013,39(02):11-14.

[7]赵真真.基于自然美的滨海湿地二元修复模式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8]鲁敏,赵洁,李雪蕾,康文凤.污染水体的湿地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7(06):603-607.

[9]董悦,霍姮翠,谢文博,杜佳沐,罗思亭,王聪,张饮江.上海后滩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系统对底泥的生态修复效应[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02):147-153.

[10]李胜男,崔丽娟,宋洪涛,张岩,高常军,郭嘉,韦玮,赵欣胜,张曼胤,王义飞,李伟.不同湿地植物土壤氮、磷去除能力比较[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1870-1874.

[11]李龙山,倪细炉,李志刚,李健.5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1):2292-2300.

[12]徐景涛.典型湿地植物对氨氮、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13]卫小松,夏品华,袁果,刘燕,李振吉.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及去除贡献[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02):408-412.

[14]李林鋒,年跃刚,蒋高明.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03):337-342.

[15]吴海明.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湿地驳岸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
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