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7-04 03:18陈昭昭王晓龙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应用能力

陈昭昭 王晓龙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但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方面还显得不足,而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弥补翻转课堂的教学缺陷。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混合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173-02

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而这种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还有待于教师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困境

(一)教学方法落后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呆板,缺乏反向思维和跳跃式思维方式。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之中。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依然没有跳出知识灌输的弊端,只是电子屏幕替代了“黑板+粉笔”而已。教学形式的改变,并未带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转型升级,其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教学实践课时不足造成学生操作应用能力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导向,为应对考试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多,而忽视实践操作的训练。学生虽然取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但由于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不足,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应用教学内容也只限于简单的网页制作、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而对于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深层次内容教学课时安排不足,学生面对实际案例时显得束手无策。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脱离操作应用的教学完全有悖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无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操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与时俱进,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而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来看,教材更新缓慢,一直沿用老教材,特别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教学内容更是明显落后于当前技术快速升级的需要。由于学生接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范围有限,难以接触到前沿信息技术,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就业与个人发展。

二、翻轉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利用微课的形式制作网络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及进度,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对教师进行在线提问,视频课件结束以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全新变革,保证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师生交互性,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陷与不足,从而限制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的发挥。比如教师制作的微课件重点不突出、学生参与微课件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师生互动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一的翻转课堂所导致的弊端,具体来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就是翻转课堂+课外项目拓展训练[1]。

(二)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流程

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是在现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也就是将之前单一的线上学习过渡到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具体来说,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分为二步:

第一步是翻转课堂的线上学习。教师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划分,归纳出不同单元的知识点,并分别制作微课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在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虽然学习时间及进度由学生自主掌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做甩手掌柜,而是依然要在互动平台与学生保持高频互动,学习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在线解答,对于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还需要教师收集整理,以便于在下一环节的课堂教学中集中答疑。

第二步是计算机应用实训。通过线上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因此,在翻转课堂结束以后,需要增加项目训练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双向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一)线上教学

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划分,归纳出不同单元的知识点,并分别制作微课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具体来说,计算机理论知识、概念部分作为一个单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计算机操作部分的内容作为另一个课件单元,详细列明计算机操作步骤及应用技巧;自测检验试题作为课后练习单元,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验证。

(二)线下教学

1.课堂教学

对于暂时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除了由课堂学习小组讨论以外,更多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或个别辅导。良性的师生互动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2]。

2.课外实训教学

教学内容还要与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相融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关联度。因此,在线上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最终要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职场化的场景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搭建课程线上教学平台

为确保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互联网学习系统,整个系统应涵盖课程资源子系统、学生注册登陆系统、师生互动系统。另外,线上教学系统不仅要支持电脑PC端在线学习,而且还要适应移动手机端[3]。

(二)设计线上线下衔接递进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线上线下衔接一体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解决了线上线下知识学习内容重复的问题。第一轮翻转课堂学生通过线上课前自主学习,减少了教师课中基础知识讲授时间,增加了课中的项目实训时间,有利于提高一体课堂教学成效。第二轮翻转将课堂有限的课时延伸至课外,有利于学生技能熟练和技能提升。

(三)设计课程微视频

微课是围绕知识或技能学习设计的一系列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资源的课程,微視频是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要素。对学习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剖析,给每个学习任务设计1~4个知识连贯递进的微视频。课程共设计制作42个微视频及其对应的学习资料,每个微视频时长5~15分钟,具有短小精悍和主题突出的优点,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

五、结束语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困境,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也出现诸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学生操作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便应运而生,通过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课外项目拓展训练的混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林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9,(13).

[2]施培蓓,胡玉娟,曹风云.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3):77-79.

[3]刘秋静.高职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好家长,2018,(7).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应用能力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