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 发展观视角

2020-07-04 03:18李新红郝士艳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一带一路

李新红 郝士艳

【摘 要】“一带一路”书写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它着眼于全球发展的视野,并在新时代发展下,继承并突破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实践之一。

【关键词】一带一路;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183-04

邓小平同志与习近平同志,分别站在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牢牢把握世界趋势与中国实际,并将其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土壤之中,审时度势地提出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重要发展思想,不断为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巨大能量。现在,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多年历程,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也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和战略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内涵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世界各国对加快发展的渴望,拥有丰富的内涵、强大的包容性及巨大的发展创新平台。以下几组对应平衡关系有利于我们对其核心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一是古今传承。自汉唐以来,连接亚非欧三块大陆的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在于贸易的互通有无、人民生活水平和沿线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今天重提丝绸之路,如果仅仅是为了重塑它昔日的辉煌,那么就过于狭隘了。在新时代,要继往开来,赋予其更丰富的时代内涵,让它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让它升华到一个大国崛起的发展战略之中,更要把它代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

二是内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连接了国内和国外,不但包括沿海区域,内陆地区也通过“一带一路”联系在了一起。以前我国的对外政策是首先成立经济特区,然后开放沿海城市,直到一步步开放沿江沿边城市,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很少涉及,这就导致中西部地区和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而“一带一路”战略主要覆盖了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连接中亚、西亚、欧洲、非洲等地,从内部到外部都实现经济开放,从而促进中西部崛起,拉动沿海城市的经济,促进全国范围的经济稳定发展。

三是海陆统筹。自古丝绸之路就有两条,一条是自西汉时期开辟的连接亚欧大陆的途径中亚、西亚、欧洲各国家全长6640公里的陆上贸易通道;另一条是自秦汉时期开辟的远达非洲大陆的海上贸易通道,海陆双线并行但相互没有联系。而“一带一路”战略创造性地把海陆结合了起来,连通了亚非欧三块大陆,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泛合作。把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整合到一个发展平台上,形成了海陆一体化经济,有助于各个沿线国家全面合作,同时也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这个目标。

四是东西互补。丝路经济带具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但东西两个方向是其实施发展的主线。中国贸易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西部地区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东部地区依托海上贸易东向扩张。有了“一带一路”,西部的开放力度明显加大,已由开放的最末端,变为开放的最前沿,中国南方向南发展有海上丝绸之路,北方有“草原丝绸之路”通向蒙古、俄罗斯等国。

五是虚实结合。“‘一带一路是一个长远的国家战略,一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由于它的边界不是完全确定的,它所涵盖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目标也不会是完全清晰的,因而使得这一战略显得有些‘虚。”①但是,从刚开始基本构想的提出,到历经6年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这一战略正由“虚”变得越来越“实”。比如雅万高铁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与相关国家的大通道建设、贸易与产能投资合作、中国产品“走出去”、金融服务领域合作、人文交流的扩大建立等,这些都是“一带一路”落实在实践中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效。

六是中外共赢。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实现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可以帮助我国解决产能过剩、出口疲软的问题,能够提升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全国整体经济实力,对我国百利而无一害。同时也同沿线国家就经贸投资、人文旅游、金融、能源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世界经济不再一家独大,而是百花争鸣。“自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22亿美元,创造了21万个就业岗位。”②通过“一带一路”政策,沿线国家一扫从前低迷的经济形势,双方都达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此外,我国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领域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建立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交流场所,拓展文化交流平台,同时开展了文化讲堂、艺术节等,扩大“一带一路”的文化影响力;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比如开展了“国际剧院联盟艺术节”、“一带一路”文化合作论坛、“阿拉伯艺术节”等,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彰显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意义

“一带一路”是不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和平交流的新模式。国际方面,中国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③的辩证思维在无形中化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压力,使危机消失于无形,变“危机”为“机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建设,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国内方面,引领中国西部大开发,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从经济层面上看,“一带一路”背景下,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带动我国资本、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的发展,打造新型国际合作发展平台。就国家安全方面来看,降低我国对能源运输的依赖,促使我國外贸货物运输安全和便利化。有利于拉动边疆地区和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此外,“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会加快中国中西部大开发,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以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和发展

(一)“一带一路”引领中国由开放自己到既开放自己又开放别人

“一带一路”是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开放自己到21世纪的既开放自己又开放别人,是中国对外开放思想战略的重大转变和发展。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这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50年到70年不会变。”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④从改革开放到“一带一路”,就是一个长期的、更加开放的政策。我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引进优秀人才等,并且主要是面向东部和沿海一带,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一大片对外开放的城市和地区,这个阶段的对外开放,我们主要是埋头发展自己,使中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获得能与发达国家谈判的话语权,这是我国领导人分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际局势和立足于中国实际作出的决策。

进入21世纪,在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力量不断吸引世界的关注,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作用在持续深化,国家领导人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国际国内实际,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商共享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互利互赢。首先,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城乡建设的经验、发展工业化的经验、脱贫致富的经验分享给沿线国家,供他们借鉴与思考,并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减少其建设成本。其次,拿出回应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我们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难题出谋划策,如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在政治领域不平等、不能有效保障世界和平、无法弥合南北差距等问题。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最后,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倒逼一部分国家进行制度变革,促进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倒逼国际政治、经济等进行改革,使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平等互利的方向发展。

(二)从改革开放的“引进来”到“一带一路”的“走出去”

在20 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外国资金、技术,欢迎外国企业来中国办厂;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智力即引进人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⑥在当时,我们不仅要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管理方式,还要大力学习与我们发展有利的文化成果。中国的改革开放,整体的趋势表现为“引进来”,凡是对当时我国的发展有益的一切因素都要合理吸收、利用,通过“引进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世纪 90 年代初,在谈及中国发展时,邓小平指出:“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⑦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中国必须埋头发展,提升实力。在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冷静观察、稳住阵脚,不断调整和变革自身的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以适应全球贸易体系的要求。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占百分比日益增大,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加速器,成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声音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铿锵有力。

经过三十多年的埋头发展,中国拥有了“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⑧许多企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今天,中国的发展需要大步“走出去”,让中国的产品、服务、理念以及发展模式等“中国特色”走向沿线国家与世界,实现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通,形成大市场,并与他们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彼此的互利共赢。以前中国依靠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而今天,中国将用自身的发展和实力,推动整个世界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创新。

(三)一带一路实现了从局部重点开放到全面开放的战略布局

中国的对外开放起步于经济特区的点,延展到沿海开放城市的线,直至铺开到整个经济开放区的面,从而实现了点线面的不断开放和升级过程,这个时期的对外开放,焦点聚集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且,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是“筑巢引凤”,即引进外资来推进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它体现为一定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局部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新的形式,改变了东部与西部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之间开放程度的不均衡性,形成了东中西联动开放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西北地区以新疆为枢纽,联合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形成了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开放线路;西南地区以广西和云南为枢纽,构建面向东盟区域和东南亚国家的对外开放通道,并连通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形成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⑨而且,“一带一路”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并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交流合作为关键支撑,它是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和对外发展空间,它将助推内陆沿边成为开放前沿,实现空间开放逐步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四大板块”的结合,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通过沿海、内陆、东部、西部等各大区域经济带,构成海陆齐进、东西联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⑩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域下的“一带一路”

一是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改革开放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过程,从最初的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再到全方位改革,从四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边开放,再到内陆地区的开放,中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飞跃。?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的对外开放,就没有现在的“一带一路”,这是不容置疑的,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看,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深刻改变了我国社会的基本面貌,社会生产力水平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等等。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改革开放为“一带一路”积累了足够的实力,没有改革开放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一带一路”质的飞跃。其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各方面实力迅速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7年底的3.1%?,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将在更大程度上补短板,进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周边国家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二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的发展不是平直的,而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一带一路”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它的实施充满挑战但意义重大。“一带一路”建设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从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种冲突的根源,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化解全球发展的难题,站在全球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它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遭遇困难和挫折,随着困难和挫折的解决,事物才不断向前发展。“一带一路”的终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全新的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它的发展是充满挑战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庞大的全球性战略,它将使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明、历史传统等的国家进行合作交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发展,它势必会因为差异而产生一定的分歧和矛盾,例如,政治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环境复杂,各国发展形势参差不齐,政局不稳,执政党的更迭方式将会对“一带一路”的合作产生影响,政党非和平方式的更迭,可能会对原来已经谈好的项目或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提出质疑或反对,不利于项目设施的推进。文明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分布着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沿线国家宗教信仰差异较大,中国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难免会涉及到不同地区的宗教、习俗等,可能会导致彼此之间发生矛盾。经济挑战,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都较弱,并且,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项目设施的推进,涉及到政策、汇率、债务、税收等问题,都对“一带一路”融资产生挑战。?西方一些媒体也趁机作乱,不断唱衰“一带一路”,称我们的项目是豆腐渣工程,甚至有人说是海外洗钱,各种不利于“一带一路”的声音此起彼伏。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其立场、观点与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当这些问题都逐步得到解决,意味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将取得突破,将使“一带一路”得到广泛和深刻传播,获取到更多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对“一带一路”树立信心,并且配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

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总是处在矛盾运动的变化之中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前进,我们的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勇于创新。”?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局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它体现了从局部重点开放到整体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过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和符合发展的手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挫折,必须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注释:

①陈耀.“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与推进思路[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128/c83853-26465206.html,2015-01-28.

②中国新闻网.“一带一路”五周年:中国倡议世界享[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9862459541580048&wfr=spider&for=pc,2018-08-26.

③文若愚.道德经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43.

④高智瑜,李燕奇.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0,109.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11.

⑥高智瑜,李燕奇.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0,111.

⑦《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46.

⑧《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78.

⑨张清忠,张劲松.“一带一路”话语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10).

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5.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7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8.

?王义栀.“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J].领导科学论坛,2017(6).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5]高智瑜,李燕奇.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0.

[6]《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文若愚.道德经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8]王义桅.“一带一路”彰显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J].太平洋学报,2018,(9):1-12.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