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后,中国经济增速会比之前更高

2020-07-04 02:11梅新育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冠肺炎创新

梅新育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分析了2016年巴西寨卡疫情和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关注疫情冲击中的创新萌芽和中小企业应急扶持政策折射中国經济重启的前景,判断出新冠疫情不能逆转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关键词:新冠肺炎;中国经济;创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一、引言

《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一因为这篇文章惊世骇俗的标题,2月3日的《华尔街日报》格外抢眼,令世人得以一窥美国某些精英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快车今年春节陡然急刹的窃喜与期待。

毋庸讳言,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经对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1月318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新冠肺炎定性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又令国内外社会关注提升,这场疫情冲击究竟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发生趋势性转折,并进而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可补救的长期性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更一度出现了恐慌性“羊群行为”造成的大面积“踩踏”。

市场参与者的惶恐心理可以理解,毕竟本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年份,中国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三至四成。但在2020年元宵过后,陆续全面重启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一度全面“停摆”的中国经济生活之际,审视当前中国超强力度的“抗疫”总动员,目睹疫后经济重启准备工作的细致全面,回顾非典疫情暴发的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绩,以及中国应对大灾大疫冲击的一贯优秀记录,对比2016年寨卡疫情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完全可以有把握地判断,新冠肺炎不能逆转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不是什么“亚洲病夫”,而是小恙之后正在迅速康复、重新振作的巨人。

二、2016年寨卡疫情并未加深巴西经济困境

一场瘟疫就能把整个国家拖入经济深渊吗?即使不是世人公认的全面工业化国家,只要已经建立了有效运作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定的,2016年巴西寨卡(Zika)疫情提供了一个最近的案例。

巴西寨卡疫情始于2014年8月,到2015年10月初,在巴西26个州和1个联邦区中,有14个州报告了寨卡病例。到2016年1月,全球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例,基于这样的疫情,世卫组织于2016年2月将寨卡宣布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上述基本情况来看,当时巴西应对寨卡疫情所面临的形势在主要方面比当前中国应对新冠疫情更严峻:出现寨卡病例的当事国家的政府行动能力远远不能与今日中国政府相提并论,而且当时的巴西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2015年经济萎缩3.5%之多。

尽管如此,在当时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纷纷下调巴西经济增长预期的恐慌情绪中,世卫组织和国际奥委会依旧断然拒绝了国际上要求推迟或易地举办奥运会的主张,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成为南美大陆举办的第一场奥运会。

结果,在巴西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没有出现一例实验室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016年巴西吸引外国游客攀至66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比2015年增长4.8%,打破2014年因举办世界杯而创下的外国游客入境纪录,也未造成寨卡疫情在全球加剧传播。相反,全球寨卡疫情正是在这一年里明显缓解,世卫组织由此于2016年11月宣布,解除寨卡疫情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性。

从经济增长实绩来看,在世卫组织将寨卡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016年,巴西经济不但没有加速恶化,其GDP萎缩和通货膨胀程度反而均有所缓解。2014年,巴西经济增速急剧下跌至0.5%,2015年萎缩3.5%,寨卡疫情定性升级的2016年萎缩3.3%,2017、2018年增长率均为1.1%,2019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6%、1.1%、1.2%。在.通货膨胀方面,2014年巴西消费者价格(CPI)同比上涨6.4%,2015年急剧上升至10.7%,寨卡疫情定性升级的2016年为6.3%,2017.2018年分别为3.0%和3.8%,2019年1月-11月逐步下行至2.7%。

三中国经济2020“强行军”目标可期

巴西做到过的事情,没有理由认定中国不能做得更好。事实上,在非典疫情爆发的2003年,中国就已经开创了经济增长率超越上年、并开启10年经济超高速增长期的奇迹。2003年,中国实际GDP增长10.0%,高于享受正式“入世”第一年红利的2002年(增长9.1%),2004年-2007年每年GDP增速都是两位数。当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的行动能力比2003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世卫组织表示,中国政府应对力度远超自家建议,将新冠肺炎定性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非不信任中国政府应对能力,而是考虑到中国之外其它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的能力不在同一层次,市场参与者又凭什么对中国过度悲观?

对当下而言,不少唱空者恐怕忽视了人和组织体系效率、疫情重大冲击可能催生创新的因素。假如不考虑经济产出中人和组织体系效率的因素,不考虑应对重大挑战激发创新的因素,那么,这场疫情确实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率产生可见的冲击拖累;但是,倘若考虑到经济产出中人和组织体系效率的因素,考虑到在强大组织动员能力下全国性抗疫行动有可能引发平时难以推进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显著改善或消除经济、社会体系中的低效、无效、逆效因素,激发国民热情干劲;考虑到在一个国民与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干劲、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体系完备的国家里,重大挑战的冲击常常会催生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那么,疫情冲击过后,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完全有望实现比疫情之前更高的运行效率和速度,一些在疫情冲击期间涌现的创新萌芽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参天大树。

2003年非典疫情之所以没有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率,部分源于当时的全球性经济周期处于有利阶段,还有部分原因在于抗疫行动带来的改革和激发国民干劲热情效应。同样,2016年寨卡疫情之所以没有恶化巴西经济,原因之一就是首次在南美大陆举办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明显激发了巴西国民的热情和干劲,从而提升了巴西经济的运行效率。鉴于中国在此次抗疫行动中表现出了远超世界其它国家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中国国民、全球华人受疫情激发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可望在一季度内基本恢复正常经济活动。

同时,此次疫情暴发在春节假期,固然因此放大了对中国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冲击,但也因此大大减轻了对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冲击,而后者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根基。相比之下,2003年非典疫情始于2002年12月,2003年4月20日确认在北京大暴发,7月13日在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覆盖了整个元旦和春节假期、年后开工生产高峰期,这个时段比今年至今疫情的冲击大得多。

不仅如此,2003年的非典疫情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新生电商产业的发展,以至于今日之中国已经是遥遥领先的世界电商大国。今年的新冠疫情冲击是否也会催生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业态?我们已经看到了萌芽的态势。

作为研究者,在评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时,还需要考虑其他不确定性的潜在冲击。其他条件相同,不确定风险冲击一国经济的结果取决于该国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中华文明诞生、成长于深受季风影响而气候复杂的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从秦王朝覆灭的公元前206年至1936年的2142年间,中国正史记载的灾害总数便有5150次,平均每4个月一次,其中旱灾、水灾分别为1035次、1037次,以至于中华文明传统中就锤炼出了依靠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应对重大挑战的基因,中国共产党更将这种能力推向登峰造极,从而留下了应对大灾大疫冲击的一贯优秀记录。

1998年,中国经济遭遇东亚金融危机与反常气候的“夹击”,国际市场和学界、政界一片唱空中国I经济与火民币汇率之声,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全部发生大洪水。但结果是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在接近8%的水平(7.8%、7.7%),2000年重回8%上方(8.5%);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1997年-2001年依次为8.2898、8.2791、8.2783.8.2784、8.2770元人民币兑1美元。

更突出的是,从那一年起,通过强有力的国内经济“保增长”措施,以及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使得东亚摆脱了竞争性货币贬值恶性循环的风险,中国经济在东亚区域内的“经济稳定器”作用一举超越日本。中国名义GDP直到2010年才超越日本,但论在东亚区域内的实际经济影响力,从东亚金融危机起就已经超过日本了。

去年末以来,我主张今年中国经济要在各种不确定风险下开展“强行军”,现在这项主张进一步加强。

四、关注疫情冲击中的创新萌芽

何谓“创新”?经典的定义来自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即把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终极源泉,而重大创新又往往来自应对重大挑战的需求,或是因为重大挑战打破了原来抑制创新成长的传统市场势力。在一个社会秩序混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崩溃的国家,重大冲击通常只能带来纯粹的经济损失,创新难以萌芽,即使萌芽也通常会在恶劣环境中夭折。但重大冲击如果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国家:他拥有广大充满活力、干劲、旺盛进取心的国民和市场主体,他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那么,重大冲击将成为众多创新涌现、成长的契机,其中一部分创新将成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在当前的这场抗疫举国总动员中,我们正在目睹一系列创新萌芽。

此次疫情冲击中最直观的创新来自直接与医疗一线相关的领域,相信这次冲击将造就一批新的专利药品和治疗方法,还有公共卫生服务、公共管理服务、新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营运……所有这些都在疫情冲击中得到了难得锻炼,正在实现各类创新,进而提升效率。

如这次疫情冲击一方面造成了“九州闭户”的奇观,同时也创造了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的契机,我们也看到了企业主体积极发展新业态和政府积极鼓励的良性互动。针对疫情防控,政府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咨询服务”的倡议,得到了相关电商平台的积极响应,如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医疗机构在疫情初就提供了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免费问诊,政府相关倡议出台后又将免费问诊范围迅即扩大至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领域,且24小时无休。这样的创新服务在当下对抗疫的益处自不待言,日后我们回顾,此次新冠肺炎冲击很可能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里程碑。

即使在不直接与醫疗一线相关的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创新的萌芽。餐饮业毫无疑问是此次疫情暴发初期最大受害者之一,但在中国这个电子商务发达、劳动力市场弹性较强的环境里,强烈的冲击却迅即催生了新的业态、新的劳动力组合形式等一系列创新。如京东生鲜“餐饮零售发展联盟”等电商平台与餐饮企业合作的新业态,正在推动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生产,并利用电商渠道为其拓展销路,开辟增长新空间;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几乎全部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面向全国招募临时员工,诚邀临时歇业的员工在此期间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大批餐饮企业员工已开始到因疫情冲击而业务上升的电商企业上班。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新冠肺炎创新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