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炼余热锅炉化学清洗方法及应用

2020-07-04 04:40杜加贵
机电信息 2020年14期

摘要:在新建锅炉投产前或在役锅炉停炉检修过程中,会因不同原因在锅炉受热面管壁内产生铁锈、焊渣、浮尘、油污等残留物,若不经任何处理,锅炉运行时会导致水、汽品质差,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此,锅炉投运前,需对锅炉受热面管道内壁进行化学清洗。现阐述了某冶炼余热锅炉检修后对管道内壁进行化学清洗的方法,效果显著,为同行业的锅炉化学清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化学清洗;余热锅炉;水冲洗;酸洗

0 引言

新建锅炉在制造、运输、贮存、安装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油污、铁锈、焊渣和泥砂等不同种类的污物及腐蚀产物,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1-2]。因水分子本身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锅炉长期运行会使锅炉水冷壁管管内形成致密坚固的水垢,影响锅炉水冷壁管的均匀受热,导致传热恶化,锅炉运行效率降低,甚至会发生水冷壁爆管现象,造成锅炉被迫停运[3]。在锅炉停炉检修过程中,锅炉水冷壁管因焊接会产生铁锈、焊渣、油污等,锅炉投运时,会导致水、汽品质较差[4],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更有可能造成汽轮机叶片点蚀。

本文针对某冶炼余热锅炉停炉检修后,锅炉水冷壁管因焊接而造成管内壁产生大量铁锈、焊渣的情况,结合目前一些技术成熟的工业锅炉化学清洗方法[5-6],制定了适合该单位的一套锅炉化学清洗方案。

1 设备概述

某冶炼余热锅炉型号为QFC40/1200-26-4.4/257,由铜熔炼炉炉盖、上升烟道、下降烟道和对流区四部分组成,其水循环采用强制循环和自然循环混合循环的方式。

铜熔炼炉炉盖、上升烟道、下降烟道受热面均为膜式水冷壁结构,由?准38 mm×5 mm锅炉钢管与5 mm厚的扁钢焊接制成;对流区炉墙也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在对流区布置有凝渣管屏、第一对流管束、第二对流管束、第三对流管束、第四对流管束,全部采用锅炉钢管弯制而成;受热面为U型布置,不能进行底部排污。

2 清洗方法

2.1    水冲洗及系统试压检漏

水力冲洗的目的是除去被清洗系统内的松动沉积物,流速愈快愈好,冲洗至目测进水与出水的澄清度相近时结束。

向系统注水,启动清洗循环泵使系统处于循环状态,用回液阀调节系统压力至0.8 MPa,检查被清洗系统中的焊缝、法兰、阀门、短管连接等处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应及时进行处理。

2.2    碱洗脱脂

脱脂是指除去管壁内油污、防锈漆等污垢。水冲洗结束后系统在常温下保持水循环,加入0.5%~0.8%浓度的NaOH、0.2%~0.5%浓度的Na3PO4、0.5%~1.0%浓度的NaSiO4混合药剂,待进回液浓度接近且2 h内基本保持不变时脱脂结束,此过程大概需要12 h。脱脂废液排入至中和池进一步处理。

2.3    碱洗后水冲洗

为消除碱洗脱脂残留的脱脂液,使少量疏松杂质脱离管壁表面被带走,将脱脂液排尽后,用软化水进行冲洗,先以高位注满,低点排放,并不断打开各排污点检测pH值和浊度,当系统出水及各排污点的pH值<8时,系统注满软化水,循环1 h,同时监测各排污点和出水的pH值及澄清度。

2.4    酸洗

水冲洗结束后,调整系统处于低液位循环状态,先加入缓蚀剂,待缓蚀剂循环均匀后,再依次加入各酸洗药剂,各药剂浓度如表1所示。在酸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酸浓度在4%~7%、铁离子浓度<1 000 mg/L 。在酸洗过程中定时取样分析,定时进行正、反向循环切换和排污。当系统内酸浓度、铁离子浓度在2 h内经测量不变,且监视管段内的污垢完全除尽时,结束酸洗。酸洗废液排入已装有脱脂废液的中和池中。

2.5    酸洗后水冲洗

酸洗结束,迅速将废酸液排出系统,用大量除盐水冲洗,尽量缩短冲洗时间,保持最大进水流量对水冷壁管进行冲洗。其目的是除去残留的酸洗液及洗落的固体颗粒,在冲洗过程中应进行各支路切换、正反向切换和排污,酸洗后水冲洗出水合格标准如表2所示。

2.6    漂洗

冲洗后,将系统充满水,加入漂洗药剂(0.5%~1.0%氢氟酸+0.3%~0.4%缓蚀剂)进行漂洗。在1 h内铁离子浓度<300 mg/L、酸浓度在0.5%~1.0%保持不变后,结束漂洗。

2.7    中和、钝化

漂洗后金属管壁内表面处于较高活性状态,容易产生二次浮锈,通过对金属管壁内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可以在金属管壁内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使金属处于钝态,防止二次浮锈的生成。漂洗结束时,应保证漂洗液中的总铁离子含量<300 mg/L,若超过该值,应用除盐水更换或稀释部分漂洗液至铁离子含量小于该值后,再用氨水将pH值调至9~10,加入钝化剂,采用的钝化剂及浓度如表3所示,循环4~6 h。钝化废液排入中和池。

整个清洗过程产生的废水排入中和池中加入氧化钙、氨基磺酸,通入压缩空气进行搅拌中和,控制中和后废水pH值为6~9,通过转运泵打入污水井中再利用。

3 清洗效果

清洗结束后,随机对被清洗受热面管进行切割检测,其清洗效果如下:

(1)各受热面金属内壁表面清洁;基本上无残留氧化物和焊渣;无明显金属粗晶析出的过洗现象;无镀铜现象。

(2)指示试片平均腐蚀率小于6 g/(m2·h)。

(3)锅炉清洗表面形成了良好的钝化保护膜,受热面金属内壁表面未出现二次浮锈,无点蚀现象。

(4)固定设备上的阀门未受到任何损伤。

4 结語

锅炉化学清洗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防酸、防碱腐蚀的培训,备好急救箱及药品。清洗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水流速度、pH值、缓蚀剂量、酸/碱/铁离子浓度,防止因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当导致酸洗不合格,受热面金属内壁表面出现二次浮锈、点蚀现象。

[参考文献]

[1] 韩志远.660 MW新建超超临界锅炉清洗优化与效果分析[J].清洗世界,2019,35(11):4-6.

[2] 赵春海,袁凤玲.1 10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化学清洗及质量控制[J].应用能源技术,2015(3):23-26.

[3] 吴来贵,申军锋,范红照,等.超超临界锅炉酸洗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2013,46(1):46-49.

[4] 徐生军,邵瑜,魏国,等.冶炼厂余热锅炉的化学清洗[J].清洗世界,2019,35(8):6-8.

[5] 曾伟康,钟选斌,王钢.EDTA钠盐清洗在余热锅炉清洗中的应用[J].清洗世界,2017,33(2):6-9.

[6] 查方林,刘凯,袁新民,等.复合有机酸在超超临界运行炉化学清洗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7,30(5):15-20.

收稿日期:2020-05-08

作者简介:杜加贵(1987—),男,云南楚雄人,助理工程师,从事锅炉设备管理运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