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东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2020-07-06 07:59余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

余艳

【摘要】通过调研广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开设开发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某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具有时代价值观,符合地区产业行业需求、適合高职学生特点,融合区域文化的课程开发路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  时代价值观  高职特色  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233-02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总体上认同并遵循课程教学、校园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人文素质课程呈现重研究轻实践,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的现象,总体上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具有随意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大多局限于课程本身的人文价值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未与区域的社会需求、专业需求融汇贯通。

一、广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及教师、学生代表访谈调研广东八所学校(调研对象兼顾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情况、地域、学校办学特色及办学性质等,其中一所民办本科学校、一所专门类高职院校、三所珠三角高职院校、三所广东非珠三角高职院校)发现,总体上看,广东高职院校的公选课部分承担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功能,人文素质课程远未达到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缺乏统一规划。

1.广东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情况差异明显。

综合类高职院校、民办本科院校以及办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相较更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大多明确把人文素质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专门类(非文科)高职院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涉及综合素质培养,但课程体系中淡化或忽略了人文素质课程。

2.广东大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数量较少,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相似性。

作为公选课的一部分,广东各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时间一般贯穿在校学习的5个学期(“3+2”培养模式为3个学期),每个学期限选1-2门;上课时间各个学校不同,但大多都优先安排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

民办本科院校总体上人文素质类课程占比较大,如艺术欣赏与爱好兴趣类课程,其它还有实用课程如现代礼仪、演讲与口才、创业、语言类课程,以及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如投资理财、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

非珠三角高职院校大多未建立明确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公选课里有小部分课程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公选课大多由专业课课时不足的老师,或由行政岗位的老师提出申请,由人文基础学院负责审核;老师具有开课的主动权,因此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类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如钢琴、合唱训练、音乐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等。

专门类(非文科)职院由公共基础部管理公选课,对老师申请课程的审核、管理比较宽松。从课程设置来看,由于学生较少课程开设数量非常少,如某学期只有12门课程:标准日本语、电影欣赏、普通话培训、演讲与口才、健身排舞、歌唱技巧训练等;从课程内容来看,几乎没有能体现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

3.广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总体上以传统授课、考核为主。

从调研结果来看,广东大多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受专业课程的影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有一定创新,呈现多元化特征。如才艺培养类课程分模块教学,由几位教师共同承担,或有的课程为项目课程分任务完成教学。但由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不充分,人文素质课程仍由一部分公选课承担,开设科目、开设内容随意,教学教改力度不大,相关教学成果也较少,因而总体上传统授课为主,考核“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为主。

二、基于广东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目标着眼于“高素质”、“高技能”,因此我们既要借鉴传统的课程开发理论与企业课程开发理念,又要将学科体系下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与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任务单一性、针对性与实践性结合。

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目标及原则。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传授高职学生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中既突出高职的社会性、实践性,又突出个体长远发展的系统性、理论性。

其次,学校要建立人文素质课程开设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在制度层面保障其长效运行。教务处负责统筹专任老师以及相关企业共同组成的人文素质课程开发团队,明确团队各成员职责。各学院在学校规定学分前提下,根据行业专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选取模块化课程;课程体系传统的知识传授,也注重以行动体系主导的技能与素质培养;利用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如引入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借鉴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所、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度合作。

再次,课程内容要突显时代精神、高职特色与区域品牌三大特色,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要多元并举,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第一,要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时代精神融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多方面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的凝聚力。第二,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从课程目标来看,以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着重加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从课程开发路径来看,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融合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理论与企业课程开发技术;从课程实施来看,充分发挥课堂与活动、学校与企业的联动机制;从课程内容来看,充分考虑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同需求;从考核评价来看,采取与课程实施方式相适用的多元考核方式。第三,强化区域文化特色。在课程目标设置上,适应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在课程开发内容中突出区域特色:其一突出广东岭南文化尤其是与高职特色契合的文化元素,如粤商文化、工匠精神以及诚信文化、开拓创新精神等。其二突出作为国际都市的国际视野与国外交流合作、创新创业等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其三,突出区域的产业结构特色、行业需求,如广东服务业的升级需求、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番禺地区珠宝业、玩具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等。在课程开发路径中突出区域特色:广东高职院校总体上发展较快,企业与学校在行业、专业的合作已较成熟,可充分利用与学校、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人文素质课程。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
浅议壁画修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论区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