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绩效影响研究
——基于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中介效应

2020-07-07 03:33谭艳霞李王芳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素养

谭艳霞,李王芳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2018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以来,互联网+职业教育、移动教育、智慧教育等成为教育信息化焦点话题,新型教育现代科技技术引入职业教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同时提倡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与改革重点。那么,信息技术应用既然对于职业教育如此重要,它影响教师绩效和表现的机制如何?并且又通过什么途径方式影响教师绩效?为此,从职业教育教师特点、现状出发,将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与教师职业技能情况相融合深入研究,对促进高职院校有效实施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1.1 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来临,信息技术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1-2]。伴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给教师职业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及教学模式转变的不适应,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能力的相互关系及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3]。事实上,如果信息技术使用得当,信息技术不仅提供现代教学媒体等资源的获取,而且有利于教师以高效和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更有助于制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战略和活动[5]。随后,3D打印、手机APP、VR教学、机器人[6]等技术逐渐进入课室并受到教育界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7-8]。在这些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活动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使得教师可以应用更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对各种教学资源要素进行收集、归纳、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最佳效果。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1: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绩效有正向的影响。

1.2 教学能力在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1991年Paul[9]指出高等教育的绩效指标主要集中在研究成果上,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校的教学职能。而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即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获得不错的教学绩效。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从职业角色定位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10],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绩效。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利用计算机工具和应用程序、数字媒体和虚拟环境进行实例化[11]。在评价阶段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互动及答疑,以保障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具有优秀教学技能,就能够提供建设性的学习环境、对课程的深刻理解以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能力[12]。因此,教学能力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它也是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并且成为了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中间因素。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2: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能力有正向的影响。H3: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师绩效有正向的影响。H4:教学能力在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1.3 职业素养在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陶伦(2011)[13]将职业素养定义为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相关内容,而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强调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素养,还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健康等方面。Georgina和Olson[14]研究表示,具有较高技术职业素养的教师更倾向于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整合,并且在合适的培训策略下教师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实践中技术的整合,从而获得不错的表现。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生活态度和成绩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下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有效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师职业能力。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5: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对职业素养有正向的影响。H6: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师绩效有正向的影响。H7:职业素养在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提出以下研究框架(图1)。

图1 研究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测量

本研究的测量量表都采用前人学者验证成熟量表基础上结合高职教师工作现状特点访谈论证、预调查等过程制定而成。信息技术应用7个测量题目在文献徐鹏等[15]基础上修改而成;教学能力5个测试题目在文献Barr[16]、钱静珠等[17]基础上并结合高职教师特点修改而成;职业素养7个测试题目在文献郭改英等[18]基础上制定而成,教师绩效4个测量题目在文献Paul[9]、马岱等[19]基础上修改而成。测量题目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1表示十分不符合,5表示十分符合。

2.2 数据收集

于2019年3~6月展开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工作,经过提取各变量问题题目、修改、预调研后形成纸质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的问卷。通过拜访不同高职院校教师或互联网等渠道发放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200份,共回收166份,有效问卷共122份,回收率为83%,有效率为73.49%。其中,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情况:性别情况,男27人(22.1%),女95人(77.9%);职称情况,初级职称为23人(18.8%),中级职称为66人(54.1%),副高级职称为30人(24.6%),正高级职称为3人(2.5%);学历情况,大专为1人(0.8%),本科为24人(19.7%),硕士为87人(71.3%),博士为10人(8.2%);教龄情况,1~2年为11人(9.0%),3~5年 为 32人 (26.2%), 5~10年 为 33人(27.0%),10年以上为46人(37.7%)。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问卷信、效度分析

采用正交旋转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采用Composite Reliability(简写CR)和Cronbach’s Alpha(简写ɑ系数),表2中CR和ɑ系数两个值大于0.8,信息技术应用为0.929和0.908,教学能力为0.921和0.877,职业素养为0.934和0.915,教师绩效为0.970和0.800,各个变量通过信度检验;聚合效度检验采用Loading值(CFA载荷)和AVE值验证,CFA载荷都通过检验,CFA各个值大于0.669,同时AVE值都大于0.627,体现较好的聚合效度,具体见表1。

表1 各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n=122)

3.2 相关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职业素养和教师绩效的描述性基本统计量(均值、标准差)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职业素养和教师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能力相关系数为0.711(P<0.01),信息技术应用与职业素养0.278(P<0.01),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绩效0.269(P<0.01),都显著通过,因此H1、H2和H5得到初步验证;教学能力与教师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475(P<0.01),H3得到初步验证;职业素养与教师绩效相关系数0.585(P<0.01)即正向影响其教师绩效,H6得到初步验证。

表2 各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情况(n=122)

3.3 层次回归分析

在本文采用分层回归(Hierarchical regession modling,HRM)方法检验社会实践的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n=122)

根据表3结果可见,在控制变量层面,模型1和模型2中性别、教龄、职称和学历在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能力回归中没有显著影响;模型3和模型4中,教龄、职称和学历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性别在信息技术应用对职业素养回归中呈现显著影响,β系数为0.827(P<0.001);模型5和模型6中,教龄在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绩效回归中呈现显著影响,β系数为0.201(P<0.01);在模型7中,所有控制变量在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能力对教师绩效回归中都没有显著影响;在模型8中,教龄在信息技术应用和职业素养对教师绩效回归中呈现显著影响,β系数为0.164(P<0.01)。

在模型1和模型2中,表示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能力是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β系数为0.703(P<0.001),说明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正向影响着其教学能力表现,H2假设得到验证。在模型3和模型4中,表示信息技术应用对职业素养是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β系数为0.270(P<0.001),说明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正向影响着其职业素养,H5假设得到验证。在模型5和模型6中,表示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绩效是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β系数为0.275(P<0.001),说明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正向影响着其职业素养,H1假设得到验证。模型5和模型7中,在自变量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能力对因变量教师绩效回归中,教学能力对教师绩效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其β系数为0.529(P<0.001),但是信息技术应用的β系数由原来单独作自变量时0.275(P=0.002)变为-0.097(P=0.391),显著变成不显著,说明教学能力在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关系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H3和H4假设得到验证。模型5和模型8中,在自变量信息技术应用与职业素养对因变量教师绩效回归中,职业素养对教师绩效是显著正相关关系,β系数为0.574(P<0.001),同样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绩效也变得不显著,β系数由原来0.275(P=0.002)变为0.120(P=0.117),说明职业素养在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与教师绩效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H6和H7假设得到验证。

4 结论与建议

调查对象中,结果发现29.5%教师认为自己擅长使用技巧或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教室与网络教室,21.3%教师精通在网络上检索、整理、利用网络教学信息资源,14.8%教师认为自己精通各种教学软件或学科专业软件,9.0%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制作网页、网络课程、微课等,19.7%教师认为自己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9.8%教师才使用各种技术工具(网络平台或APP)收集学生学习反馈。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绩效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如何,教师应充分掌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移动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课程理解和学习指导,使得学习变成一种自主性、开发性和合作性行为,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同样,职业素养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绩效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一位乐观积极和认真负责的教师,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模范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和学习热情,进而获得不错的个人威望,并提高了学生管理效率与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提倡教师无论在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上进行改变,深刻领会到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的重要性。第一,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第二,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有利环境,定期为高职教师提供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促进信息技术沟通、分享和指导,极力帮助教师更好地更快地适应信息化教学工具。第三,职业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立相对应激励机制。因此,建议把信息技术应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指标作为教师的鼓励性绩效指标之一,表现和成果转化出色者可以得到鼓励性奖励,教师参与度和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以保障技术课程体系规范运行。总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