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某中等城市为例论述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对焚烧规模确定的影响

2020-07-08 09:46宦晓鹏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6期

宦晓鹏

摘 要:本文以中国某中等城市某市为例,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来分析造成一些地方出现的新厂刚投运不久即又要规划新的扩建项目这一现象的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发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以及废布头、农业垃圾及河道垃圾等其他非生活垃圾的进入,再加上垃圾量的自然增长、垃圾热值逐年提高导致的额定焚烧量降低等因素是某市垃圾总量剧增的主要原因,导致实际垃圾收运总量远超过现有焚烧处置总量。本文的结论为各地政府在规划本地未来合理的焚烧规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收运;焚烧规模;非生活垃圾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6-0003-04

针对近年来各地新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出现刚投运不久即又需要规划新扩建项目的现象,本文以国内某中等城市为例,基于实际调研数据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焚烧厂建设规模提供参考,避免新建项目面临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不足的窘境。

1 某市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之前的情况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之前,某市城郊农村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各镇均设有小型填埋场并配备小型收集车进行收运,但部分村民仍习惯将垃圾随意丢弃,这部分没有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垃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全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之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主要包括A填埋场、A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各村镇小型填埋场。

1.1 A填埋场

A填埋场距主城区约15km,于1992年开始建设,总占地约893亩,目前使用的填埋区域为三期扩建工程(一、二、三期工程已填满并完成终场覆绿),占地面积119.2亩,设计日处理能力为425吨/天,填埋库容量为47万立方米。

1.2 A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A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600吨/天,配备两台300吨/天焚烧炉,其年平均日处理入厂垃圾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某市B生活垃圾焚烧厂投产之前,A焚烧厂的处理量一度增大到778吨/天,B焚烧厂投产之后,处理量有回落趋势。

1.3 B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B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900吨/天,配备三台300吨/天焚烧炉,其年平均日处理入厂垃圾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B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日处理量约950吨左右。

1.4各村镇小型填埋场

B焚烧厂正式运行后,各乡镇的垃圾逐步全量运至B焚烧厂焚烧处理,各村镇小型填埋场逐步关停,A填埋场也只用于填埋飞灰。

1.5全市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立前后的垃圾收运量统计

根据某市环卫部门提供的数据,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市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垃圾量如表3所示。

由此可见,在2014年之前,全市收运体系内的生活垃圾总量远小于两座焚烧厂共1500吨/天的焚烧总量,且有较大的余量。

2 某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之后的现状

2.1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设

近些年,各地的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逐步提上日程,有的已开始实施[1-2]。2013年以来,某市各镇共投入4443.1万元,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基本完成,全市三环路外涉及11个板块,218个行政村,日产生活垃圾逾千吨,垃圾量大且分散,依据地理布局建设并投入使用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4座,新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房1638座,改建159座,新添3t或5t压缩式垃圾收集车48辆,新增垃圾桶20000多只。

“十二五”期间,某市规划了121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线路,目前实际运行超过100条,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另外,还形成由1个监督指挥中心、2座焚烧厂、36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0辆专业运输车辆、144辆收集车辆、2191多座垃圾收集房和7600多名保洁员组成的一张“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收运处理网络[3-4],基本做到了农村生活垃圾保洁网络全覆盖、收集全量化,并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收运效果。

其一,财政补贴。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费用由该市财政全额承担;对乡镇压缩式中转站建设和配套车辆,市财政补助30%;对乡镇集中式收集(桶)房建设,市财政也按30%的比例进行补助。

在出台《市村庄环境、高速公路沿线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市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并纳入对各镇“新风杯”和镇机关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各板块实行以奖代补。

其二,管理升级。通过公开发包择优聘用保洁公司,每月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相挂钩的方式,促进了村庄保洁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结合村庄的规划布点、自然宅基形态、户数多少、周围环境等因素布置垃圾桶房,并按照科学规划布点的垃圾桶房地理位置、道路宽窄、人流车流量等情况,科学确定收运线路。

通过把分散的农民集合起来,选用能力较好的退休村干部担任理事长,承接卫生保洁、河道打捞、绿化养护、基础设施管养等项目,并通过相关考核措施,提升保洁成效,垃圾收集率进一步提升。

其三,加强监管。市政府实施每月暗访督查,每季度明查考核,重点围绕环卫保洁队伍配备、环卫保洁质量、垃圾集中收集量等方面进行考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拍摄照片的形式反馈各板块,督促限期整改。同时把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相挂钩,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運处置管理水平。

2.2 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设后的效果

自全市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开始,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各镇先后纳入到全市统筹收运处理网络之中。

以下为某市各乡镇在垃圾收运体系完备之后,2014年纳入收运体系的垃圾统计量。

从图1中的8个统计表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大量的生活垃圾进入了全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其中前四个乡镇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至2014年初已经较为完善,垃圾收集率已经较高,故垃圾量全年都稳定在高位上。后面四个乡镇的垃圾收运体系在2014年逐步完善,垃圾收集率也逐渐提高,因此垃圾量逐渐增加。

图2为2014年和2015年全市范围内收运体系处置的每月的日平均垃圾量统计表。

结合表3可知,某市2013年的全年日平均处理量只有855吨/天,自2014年开始出现剧增,2015年的全年日平均处理量达到1718吨/天,总量增长约一倍。从图2和图3还可知,该市每年的9月和10月,分別是全年生活垃圾处理量最大的两个月份,2015年的十月份的日平均处理量甚至高达1893吨/天,已远超两座焚烧厂共1500吨/天的焚烧处置总量。

2.3 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设后为末端处置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3年12月以后,两座垃圾焚烧厂同时运营,正常情况下A填埋场不再进行生活垃圾填埋作业。但随着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乡镇垃圾基本全量收运至两座焚烧厂,加上部分工业废弃物和农业垃圾进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使得2015年开始全市垃圾收运量持续增长,至2015年6月全市垃圾收运总量已超过两个焚烧厂的总焚烧能力,溢出的垃圾一部分重新进入到A填埋场应急填埋。目前,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库区的设计库容已经饱和,临时填埋的垃圾在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进行水平面堆高。其余则由乡镇运至重新启用的镇级填埋场或村级堆场,但处置量有限,未来依旧存在着垃圾无处堆放的困境。

3 某市近年来生活垃圾统计量变化原因及缺口分析

3.1 垃圾量剧增原因分析

从上一部分的情况分析可知,某市生活垃圾实际收运处理量自2014年开始出现剧增的最大原因就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立完善。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全市燃煤小锅炉整治。某市拥有几千家的服装厂,每天都有大量的废布头产生。同时,市内也拥有大量的小锅炉,在燃煤的同时也燃烧部分废布头。某市于2014年开始全面启动全市燃煤锅炉整治工作,截止2015年底已经淘汰10蒸吨以下的燃煤小锅炉913台,剩余634台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计划于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淘汰。取缔小锅炉使得部分废布头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塑料造粒利润太低,导致部分化纤类废布料的回收率急剧下降;再者,品质较好的废布头回收再利用作为玩具原料的市场在近几年也逐渐萎缩。

据统计,平均每天约有200~300吨的废布头进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中,这也是2014年以后某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二,农业垃圾及河道垃圾进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某市的农业大镇主要是A镇、F镇、G镇和H镇等,这些镇每年季节性地产生大量的秸秆废弃物及蔬菜大棚的菜帮菜根等,其中A镇拥有万亩蔬菜基地,在蔬菜采购高峰期每天可产生约100吨的菜帮菜根类垃圾,其他拥有大量蔬菜大棚的乡镇也有类似情况。目前这些镇的农业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手段为先集中堆放,自然干燥后再就近挖坑填埋,也有部分的农业垃圾用于堆肥,但规模很小。因此,随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农业区不免会有部分农业废弃物进入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中。据调研初步估计,目前约有10%-20%的零星农业垃圾进入到生活垃圾中。

某市河道众多,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全市所有的河道均有专人定期清理河面垃圾,这部分垃圾主要以塑料制品及浮游植物为主,部分河道垃圾打捞上岸后也进入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3.2 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缺口

某市目前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1500吨/天,目前已经无法满足整个城市的处理需求,未来会有更大的缺口,下文将详细分析。

通过对某各乡镇实际调研数据整理,从2015年11月开始,政府对各个乡镇的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收运,具体情况见表4所示。

自2015年6月由于全市垃圾量超过焚烧厂处置规模,重新启用A填埋场处置部分生活垃圾。而各乡镇受此影响,自2015年11月开始限量收运至焚烧厂及A填埋场,因此导致各乡镇的部分生活垃圾只能自行处置,由表4可知,缺口约为215吨/天,并且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其中垃圾产生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十月份左右。

两座焚烧厂额定焚烧能力为1500吨/天,而垃圾量偏高的2015年十月份日处理量为1893吨/天(含A填埋场处理量),缺口约为400吨/天,加上未进入收运体系的215多吨/天的生活垃圾,目前全市高峰期总垃圾量已超过2100吨/天,实际约有超过600吨/天的处理缺口。若再考虑垃圾量的自然增长,垃圾热值逐年提高导致的额定焚烧量降低[5-6],以及焚烧厂每年一个月的检修时间,则未来的处理缺口将进一步加大,使得该市需要承受焚烧厂刚建起来却不够烧的窘境,不得不另外规划上马新的焚烧项目。

4 结论

以某市为例,该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总量1500吨/天在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立之前,能够留有余量的焚烧全市收运体系的生活垃圾。自2014年前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以及废布头、农业垃圾及河道垃圾的进入,全市垃圾总量开始出现剧增,至2015年全市高峰期总垃圾量已超过2100吨/天,实际约有超过600吨/天的处理缺口。若再考虑垃圾量的自然增长,垃圾热值逐年提高导致的额定焚烧量降低,以及焚烧厂每年一个月的检修时间,则该市未来的处理缺口将进一步加大。以某市为例,说明政府超前合理规划本地焚烧规模的重要性。针对近几年各地陆续快速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的现状,建议地方政府在确定本地焚烧厂建设规模时,一定要考虑本地的城乡一体化收运体系建设及中长期环卫规划以及其他影响垃圾总量的因素,综合决策合适的建设规模,避免刚建起来而垃圾焚烧能力不足的窘境。

参考文献

[1] 梁启帆,唐杰彬.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以湖州市区城乡环卫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S1):132-135.

[2] 张旭.城乡一体化下肥西县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方案的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4):73-77.

[3] 肖卫.湖北鄂州打造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N].中国建设报,2012-12-21(7).

[4] 聂小琴,屈志云,白冰杰.村镇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新探索[J].环境卫生工程,2017,25(3):16-18.

[5] 阚宝鹏.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理化特性及处置方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6] 何晟,朱水元,郁莉强.苏州市生活垃圾特性分析及处理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8,16(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