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的效果分析

2020-07-09 03:54李云丁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证候疗效症状

李云丁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喘证是中医病名,是指以气喘、喘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中医证候[1]。喘证与西医所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相似。中医将喘证分为痰浊阻肺型、风寒壅肺型、表寒肺热型、痰热郁肺型、肺气郁痹型、肺气虚耗型、肾虚不纳型、正虚喘脱型等证型。痰浊阻肺型喘证患者可出现气喘、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痰黏色白且咯吐不利、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等临床表现。在本文,笔者主要是研究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6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收治的50 例痰浊阻肺型喘证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病情均符合中医关于痰浊阻肺型喘证的诊断标准,均存在气喘、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痰黏色白且咯吐不利、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等临床表现,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不能坚持用药或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25±4.12)岁;其中,男女分别有16 例和9 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72±4.38)岁;其中,男女分别有15 例和10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式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补液等治疗,同时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的药物组成及制用法是:茯苓、葶苈子、苏子、陈皮、莱菔子各15 g,半夏、白芥子各12 g,甘草10 g。若患者寒痰较多,于方中加入干姜6 g、细辛3 g、款冬15 g;若患者存在呕吐的症状,于方中加入苍术、生姜、厚朴各15 g;若患存在中气不足、体倦乏力的症状,于方中加入白术15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用药1 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2]。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及治疗前后其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3]。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患者的中医证候包括气喘、咳嗽痰多、痰黏色白且咯吐不利、呕恶纳呆及舌苔白腻。每个证候的分值均为0 ~3 分,总分为15 分,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5.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 及其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及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 和FEV1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其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 及其中医证候积分(±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 及其中医证候积分(±s )

组别FVC(L)FEV1(%)中医证候积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25)1.90±0.442.12±0.4952.36±8.2658.21±9.6211.82±2.156.31±1.29观察组(n=25)1.91±0.452.51±0.6752.88±8.1765.32±9.2111.71±2.043.65±1.16 t 值0.0792.9520.2234.1710.2443.667 P 值0.9370.0050.8240.0000.8090.001

3 讨论

中医认为,痰浊阻肺型喘证的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聚湿生痰,致使痰浊阻肺,肺失宣降[4-5]。中医主张从祛痰降逆、宣肺平喘等方面着手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本研究所用的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中,茯苓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葶苈子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苏子可下气消痰、润肺宽肠,陈皮可行气降气、解郁散结,莱菔子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半夏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白芥子可温肺散寒、利气消痰,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共奏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之功[6]。另外,对于寒痰较多的患者,于方中加入干姜、细辛和款冬可润肺下气、温中散寒;对于存在呕吐症状的患者,于方中加入苍术、生姜和厚朴可燥湿健脾、温中益气、消痰下气;对于存在中气不足、体倦乏力症状的患者,于方中加入白术可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燥湿利水。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证实,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痰浊阻肺型喘证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功能。

猜你喜欢
证候疗效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