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2020-07-09 02:15吕素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县区洛阳市

周 静 吕素梅

(洛阳市中心血站成分科 洛阳 471000)

沉淀凝血因子是指在1℃~6℃将冰冻的新鲜血浆进行解冻并分离大部分血浆后,一种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沉淀凝血因子中含有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对因缺乏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而出血不止的患者或血友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因此,如何对沉淀凝血因子进行正确的制备、检测、存贮及对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指导,对于应用沉淀凝血因子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2017期间洛阳市中心血站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临床用血发放明细,旨在分析沉淀凝血因子在各级医院的使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洛阳市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临床用血发放明细。

1.2 方法

接收新鲜冰冻血浆置入温度在4℃水浴箱中融化,当仍存有少量冰渣时,将融化的血浆置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25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温度为4℃。离心后,用全自动全血细胞分离机将上清液与下层白色絮状物分离,其中白色絮状物便是冷沉淀凝血因子。200ml冰冻新鲜血浆制备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含量≥150 mg,凝血Ⅷ因子含量≥80 IU。每200ml的冰冻新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为1U为国内标准,有效期1年,应用冷沉淀前,需置入37℃的水浴箱进行解冻,同类血型进行快速输注。

1.3 评价指标

收集2013年~2017年期间洛阳市各级医院冷沉淀的使用量,根据医院的级别分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根据地域将医院分为城市区医院与县区医院,比较2013年~2017年期间洛阳市各级医院冷沉淀的应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年平均增长速率计算2013年~2017年期间的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年增长率=(n√an/a0-1)×100%,其中a0为统计开始年有关数据,an为统计截止年有关数据。

2 结果

2013年~2017年洛阳市医院冷沉淀用量呈逐年升高趋势,城市区医院、三甲医院的冷沉淀用量较多,县区医院、二级医院的冷沉淀用量较少,见表1。

表1 2013~2017年洛阳市医院冷沉淀使用情况u(%)

组别城市区医院县区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20135252(90.19)572(9.81)4945(84.84)884(15.16)20146575(92.47)536(7.53)6343(89.20)768(10.80)20158398(92.05)726(7.95)8106(88.85)1018(11.15)20169392(91.78)841(8.22)9135(89.27)1098(10.73)201710743(91.16)1042(8.84)10524(89.30)1261(10.70)合计40365(91.57)3717(8.43)39053(88.59)5029(11.41)年平均增长率19.51%16.15%20.66%9.28%

3 讨论

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也广泛,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医院临床医疗人员及医疗技术水平均得到明显的提升。沉淀凝血因子中的血液成分具有较强的促血液凝集及净化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理机能及较强的功能性[2]。目前,沉淀凝血因子出血不止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中,而随着其在临床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使用量呈增长态势已成为未来临床应用的必然趋势。

洛阳市各级医院2013年~2017年期间的沉淀凝血因子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了洛阳市的医疗水平从2013年~2017年逐渐成熟且得到稳定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2017年洛阳市医院冷沉淀用量呈逐年升高趋势,城市区医院、三甲医院的冷沉淀用量较多,县区医院、二级医院的冷沉淀用量较少,这可能是因为三级医院及城市区医院普遍规模较大,其收治的危重型病人往往较二级医院及县区医院较多,且二级医院及县区医院其医疗技术与水平相较三级医院及城市区医院稍显欠缺,进而对于收治的危重患者应用沉淀凝血因子较为慎重。近年来,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增,其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当沉淀凝血因子与单一血小板联合应用时,其具有较强的即时止血效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凝血功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性,进而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的成分血用量,且在抢救患者方面的优势也明显高于单一的血小板应用,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利于病情的转归[3~4]。而应用冰冻的新鲜血液进行冷沉淀制备,可以及时补充患者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及凝血因子水平,提高其血小板凝聚力,对病变的凝血机制进行重建,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阻断其恶化的可能性,进而使输血发挥最大效能[5]。此外,冷沉淀中的纤维黏连蛋白可以超DNA进行合成,对延长植皮生长具有一定的益处,纤维黏连蛋白可以促进细胞迁移,与原纤维、纤维蛋白原纤维原进行结合,达到加速患者伤口愈合的目的,且沉淀凝血因子可以对机体的吞噬功能的活性进行激活、增强,促进其对坏死组织及细菌进行彻底的清除[6~7]。

目前,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普及,与此同时,沉淀凝血因子相关的注意事项也得到了临床医疗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由于临床血液检测尚有局限,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输注等与临床治疗效果息息相关。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应用时,应遵循同类血型输注原则,避免出现交叉输血的情况,在应用前应将其置入在37℃的水浴池中进行解冻,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解冻后的沉淀凝血因子需在4h内尽快使用且不可在重新冷冻存贮[8]。此外,沉淀凝血因子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可能存在发热、荨麻疹等变态反应,临床在应用时应采取措施预防或降低沉淀凝血因子变态反应的发生。对于心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且需大量一次输注的患者时,需避免出现肺水肿情况的发生,并做好应对措施。2013年~2017年洛阳市各医院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量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医疗水平、收治患者容量等差异外,也与沉淀凝血因子的临床推广力度有关系。目前,临床上还有少数医疗工作人员对沉淀凝血因子的相关适用症、可能存在的变态反应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进而致使沉淀凝血因子的应用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血站除了要满足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的供应需求之外,还需加强对县区医院、二级医院关于沉淀凝血因子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沉淀凝血因子的检测的灵敏度尚有局限且存在窗口期,导致沉淀凝血因子中无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故需严格把控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存贮等方面的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传染等风险。

综上所述,2013年~2017年洛阳市各医院沉淀凝血因子的应用量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也在逐年提升,血站在满足各医院的临床供应需求之外,应加强对沉淀凝血因子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医疗人员及患者能逐渐接受沉淀凝血因子的应用。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县区洛阳市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引吭高歌
惊天之举
花开富贵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