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的独特美蕴看谭盾作品东西关系

2020-07-09 03:15高玲玉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创新

【摘要】《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旨在用音乐绘出地图,奏响不应消失的根籁,是中国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钱仁平教授评价道:“我认为这是谭盾最好的一部作品,没有之一。”通过这部作品笔者可以感受到,谭盾先生重视探索东西方音乐的共通之处,运用各种声音和技术手段作为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及非传统音乐沟通的桥梁,及其敢于创新、敢于超越、敢于创造新的音乐观念,才使东西方音乐在融合过程中创造出许多新的音响效果及和声色彩。本文将从《地图》的每个章节来探索作品中的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并阐述中西方音乐所产生的新的音响及其效果。

【关键词】独特美蕴;先锋派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00-02

【本文著录格式】高玲玉.从《地图》的独特美蕴看谭盾作品东西关系[J].北方音乐,2020,05(10):100-101.

一、《地图》乐章中对中西关系的表达

《地图》于2002年创作,全曲时长45分钟,是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谭盾为创作此曲赶赴湘西土家族、苗族和侗族采风,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并于2003年11月21日在湘西凤凰古城实地演出。全曲共九个乐章,本文将通过分乐章的形式介绍每个乐章中的独特点,探索每个乐章的独特性。

(一)《傩戏与哭嫁》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为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表演者带彩绘面具。哭嫁流行于土家、壮等民族,是新娘出家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歌词多为人们日常的话语。该乐章的开始由双簧管进入,双簧管这段单独的独奏使用了大量的颤音与不和谐二度,模仿傩戏中的神秘气息,小提琴的短促低音与双簧管形成对比,充满了傩戏的色彩,大提琴也改变了音色效果,在这一部分被赋予了歌声,大量的弦长音、揉弦技术的运用来模仿动作式傩戏,小二度的大量聚合与滑弦相交织,将乐器技法用到极致,传达出舞者在舞蹈时动作的诡异感,音乐具有了很强的画面感,节奏方面采用了中国戏剧形式的三拍子。随后,大提琴的快速拨弦模仿的是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琵琶的奏法,有着中国弹拨乐器的音色效果。在小提琴尖锐的音乐下,大提琴模仿人声开始了“哭嫁”,独特的转音技法有着中国戏剧花腔的影子,伴着揉弦的运用模仿抽泣式哭腔,大提琴在弦上上下来回走动,模仿哽咽声,给人肝肠寸断之感。这一章节中,所有的乐器都来模仿动作或歌声而演奏,运用大量不和谐的二度、七度来模仿傩戏或哭嫁中的神秘诡异色彩,整个章节的节奏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散拍子,散而不乱,旋律上的特点在于每一部分都像是一块音域,整个音乐是由不同的音块组合而成的,就像是绘画艺术上的泼墨艺术效果,展现了管弦音乐的多种可能性。谭盾先生还非常注意中国人对意境的描绘,用短小或急促的停顿、拉长或不规则的留白和各种音型或者奏法来营造出神秘感,让曲子充满了画面感。

(二)《吹木葉》

吹木叶流行于西南一带,即吹树叶发生,吹走出优美灵动的旋律,这是一种大自然随处可见的“乐器”,却被谭盾先生运用在了现实音乐中。在本乐章开始,单簧管伴着拨铃般的镲片的声音吹走短小动机,用来模仿吹树叶时所发出的类似鸟鸣的声音,营造一种在平静的森林里伴着阵阵风声传来鸟儿鸣叫,单簧管乐器也充满了灵动感,随着竖琴的加入,音乐平静下来,但大自然的声音仍在继续;在非常用音区用大量的颤音与弦长音相结合,模仿树叶极具特色的音响,尾音都留下一小段空隙,有想象、留白之意,又有男女山间传情时山与山之间的空间感。这一乐章中,符合中国写作手法,有引子有尾声,用西洋乐奏出了中国风,中国人所看中的意境在这一乐章中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其特色在于竖琴与镲片用来模仿风声,号嘴用来模仿风撞击地面的声音,竖琴交错的音型有树叶沙沙交至的感觉,整个乐器的配合共同奏出了一幅流动的大自然美景,树叶这样的大自然之音被谭盾先生用音符记录并演绎出来,把中国只能口口相传的音乐用西方的五线谱记录了下来,这样独特的音乐充满了民族故事。

(三)《打溜子》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民间器乐合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等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这一乐章在上一乐章安静结束中突然急速进入,锣、鼓、镲、大号这一组打击乐器共同奏出打溜子的欢快气氛与鲜明的节奏律动,长号作为主奏乐器,尤其是最后四个二度音的重复出现,使音乐有很强的节奏感,模仿打溜子中特有的音响,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紧打慢唱”中的紧打,打击乐的持续出现,其特色在于锣的相互摩擦所带来的特殊音响效果。大提琴有规律的快速拨弦与小提琴的二度和声来与打击乐配合,这一段是中国传统打击乐与西方交响乐的完美融合,交响乐被赋予了打击乐的影子——无旋律的音乐,有节奏的敲击。这一乐章中,打击乐为主体,小提琴与大提琴也采用了拍打琴弦的方式来模仿打击乐的音响,在节奏上非常欢悦,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节奏型,由快到慢再到更快,多变的节奏紧扣人的心弦,挖掘了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在音色上的多种可能性,成为本乐章音乐的引领者。

(四)《苗唢呐》

苗唢呐是苗族竖吹双簧乐器,常用于民间吹打合奏,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低音乐器,这一乐章从大提琴与木管组的二重奏开始,大提琴部分运用了各种高低音转换,是一种滑音形式的转换;在高音区域低音区用大量倚音与自由延长音切换,这样的演奏技法是为了模仿苗族唢呐独特的音响效果,即唢呐音响高低的不确定性。在这一乐章中,大提琴运用各种演奏技法来模仿极具特色的苗族唢呐,谭盾先生为了将这样的民间绝技表现出来,运用各种倚音、连音、泛音、装饰音等使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这样的音响效果,苗唢呐与交响音乐的配合既是音乐上的对比,又是和声上的统一,这一乐章笔者认为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运用的完美配合。

(五)《石鼓》

石鼓是一种属于大自然的音乐,通过石头敲击、拍打、摩擦、击打奏出新音响,通过改变不同的节奏与力度来演绎音乐,弦乐组通过同样的音型来重复配合石乐的演奏,锣的敲打声是在模仿石头散落地面的音响,不同的锣声模仿不同石头落地的音响,最为惊叹。本乐章让自然奏响音乐,将自然界的音乐搬上大舞台,与交响音乐融合,这样的非创造性音乐的运用扩大了音乐的可能性,给音乐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二、《地图》中所特有的现代化先锋派音乐之美

(一)创新

采用多媒体与乐队相配合的方式演绎音乐,让人们不仅仅只是通过单一的乐队演奏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而是真实的原汁原味地感受中国民间音乐,运用现代化作曲技术,如音块这一音乐表现形式来营造中国人所追求的意境美,在这里音块不仅仅只是现代化作曲的新音乐形式,而是表现某种音乐所特有的画面感。将原生态音乐运用于交响音乐之中,将那些用简单音符无法写出的旋律搬上大舞台,并用现代作曲技术记录下来得,这样的新的音乐其特点在于器乐原生态、声乐原生态、大自然原生态,每个原生态的音乐都是一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与音响效果。令笔者感叹的是,谭盾对于自然界音乐的挖掘,例如吹树叶和石歌,像这样的大自然音乐被谭盾先生赋予了生命,另外,中国的很多乐器演奏,因为乐器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中国记谱在当时的不发达性,是没有记录如何演奏或表达,而谭盾则通过西方各种演奏技法去尽可能地模仿贴近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音响,使中国传统原生态音乐得以传承。

(二)融合、拼贴、引领

在《地图》中,用交响音乐来模仿或重复中国传统民间器乐、声乐,旨在融合中国音乐素材,架起东西方音乐的桥梁,用不同音响效果传达中国的传统音乐,这是一种融合。模仿中国古老乐器古琴、琵琶等音色,将中国戏曲中独特的音乐形式运用于交响乐,这是另一种融合,产生了不一样的音乐效果。谭盾在多媒体上播放所拍摄到的音乐,这是一种现代技术的拼贴艺术,旨在将原生态音乐原封不同地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能直观地感受、聆听最原汁原味的音乐,产生更大的共鸣,但这种拼贴艺术在音乐界仍然饱受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这样只是照搬照抄音乐素材,毫无新意可言。笔者认为,任何一种音响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是不能够被替代的,这些鲜为人知的好听的音乐其最好的传播方式就是原汁原味的,这样才能发挥它存在的價值,如果依然用交响乐来替代这些音乐,会使整首曲子单调无亮点。再一点,这些鲜为人知的乐器依然没有得到更好地传播,它存在的价值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谭盾的拼贴艺术不止止步于此,而让中国传统音乐有了引领的意味,中国音乐中的乐器起初就是为了配合人声而存在的,主调音乐站主体,用乐器来模仿人哭声笑声等,在这首作品里,大提琴便是主调音乐,不止模仿人声,更模仿中国各种传统乐器的音色来表现中国音乐。

其三,有中国人古往今来对意境的表达,采用传统戏曲的散拍子,节奏的忽快忽慢、音符的大跨度跑动以及快速收尾后的留白等都渲染出一种氛围,空间感强烈,意境表达也有其独到之处。与其说谭盾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完美融合,不如说是中国传统音乐引领着西方交响乐走向国际舞台,这大概就是谭盾被称为“中国先锋派音乐的引领者”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如今音乐发展更看重古老的曲调如何运用现代音乐去演奏、去传承古老的艺术。运用西方作曲技术来表现和或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更多的还是要让其文化底蕴与思想精神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正如《地图》一样,其有创新的独特,音乐元素的丰富,也有作曲技术运用的多元化。但不曾逃离最根本的根籁——传统音乐文化思想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地位,这是这首曲子所带来的美学观念,谭盾先生对于音乐中东西关系的独到理解,传达出不一样的独特思想与美蕴,正如武满彻评价道:“他的音乐有着历史感和中国传统精神,我在他的音乐里听到了人类灵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詹庆芬.论谭盾有机音乐中的禅宗美学思想[D].湖北师范学院,2015.

[2]谈思芸.谭盾《地图》的作曲技法基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孙寅舟.苗唢呐在交响乐配器法中的运用研究[J].度假旅游,2018(8):147-148.

作者简介:高玲玉(1999—),女,汉族,河南南阳,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创新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