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A钓技揭秘

2020-07-09 03:44冯晓鹏
垂钓 2020年5期
关键词:钩子浮标饵料

除了手水调整之外,给饵料添加一些基础饵也可以改变饵料的性能

【作者简介】冯晓鹏,1976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开始钓鱼,2006年开始经营日本钓具,2007年创立酷鱼网并开始网站建设,2010年将其升级发展成为网站、钓具店、钓场一体化经营的酷鱼网-酷鱼垂钓CLUB,并开始举办“HERA”之旅的专项日本旅游活动。

2011年,冯晓鹏正式注册“钓道”,成立北京钓道无限运动发展中心,同时陆续推出“钓道”系列产品,并与日本厂家一起举办钓鱼比赛等活动。

2013年,他对酷鱼垂钓CLUB钓场进行了改扩建,使其以全新的面貌继续支持HERA钓法的推广;2014年开始进行日本鲫的收集和繁殖养育,开辟了中国HERA垂钓的新领域;2015~2016年不断推出“钓道”系列并继竿,受到普遍欢迎,并开始针对大众在酷鱼垂钓CLUB举办各项钓鱼推广活动,让HERA钓走进大众视线。2017年,第一批北京本地养殖的HERA正式投放钓场,HERA开始正式走进中国钓鱼人的视线。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HERA钓法里面的浅宙两团饵钓法。在本篇中,我们开始为大家介绍HERA钓法中的浅宙组合钓法。

组合钓法主要适用于下面这种鱼情,即鱼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因种种原因,如比赛、休息日人多嘈杂,或温度、阳光强度出现剧烈变化等因素,导致鱼吃饵的欲望没那么强烈,以及钓棚中的鱼相对稀少等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一种诱鱼功能突出,让鱼更容易吸入钓饵(下钩饵)的钓法。这种钓法就是浅宙组合钓法。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冬季水温也大不一样。一般来说,在水温达到10℃,阳光比较充足的冬季,浅宙组合钓法也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水温再低,我只能说这种钓法也钓得到,至于是不是最佳钓法,我不敢妄言。

组合钓法最重要的部分有两个:一是起诱鱼作用的饵,二是反映鱼的状态和鱼的吃饵信号的浮标。当然,上下钩距、子线长度、钓钩的选择等线组设置也很重要。现在,我就为大家逐个介绍每一个环节。

一、浅宙组合钓法的饵料介绍

在使用浅宙组合钓法时,我们要根据鱼情的活跃程度确定饵料雾化打开的方式。雾化饵诱鱼虽然都是雾化打开,让雾化饵里面的渣子慢慢形成雾化区,但是这种打开的过程目前被分为两大类,即我们所说的“持系”和“拔系”两种。

(1)持系组合

持系组合是指雾化饵持钩性相对较好,能在上钩保留一段時间,在雾化完成之前一直处于缓慢逐层雾化的形态。我们就是靠这些雾化的诱饵的缓慢下落,诱导鱼进入雾化区,吃到下钩的钓饵。

需要注意的是,雾化区不是一个很大的不可控的范围,而是尽量要把雾化区控制在一个相对合适的范围,所谓“压缩雾化区域”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我们要把雾化区设置在钓饵的附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雾化饵的作用。雾化区内的雾化饵的浓度是由淡到浓,再到淡的过程,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把下钩饵尽可能放到雾化区内浓度最高的地方。上述过程都是在水下进行的,我们想了解雾化饵在水中的状态该怎么办?答案是通过浮标来观察雾化饵入水后的整个过程。

浮标被抛到钓点,翻身站立之后,雾化饵的自重会比较快地把浮标拉到低于调目的位置。使用持系组合钓法时,浮标在这个位置通常会停留一段时间,之后下钩饵到位会把稳定的浮标继续下拉,这才形成真正的线组到位。这之后,浮标会慢慢回升到调目(带下钩饵的调目)。这期间,浮标停留的时间长短、浮标慢慢回升到调目过程中的时长和速度,都是需要根据现场的鱼情不断揣摩的,找到最适合的速度才能找到当时最佳的垂钓方案。其实,这个速度就是雾化饵到位后雾化的速度。

当然,持系钓法和拔系钓法的雾化速度并非一成不变,它指的是一个范围。上文提到的“下钩到位”其实就是持系钓法和拔系钓法的分水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雾化饵在下钩到位之后一段时间内雾化完成的,是持系钓法。相反地,雾化饵在下钩到位之前就雾化完成的,是拔系钓法。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理解的是持系钓法的饵料状态到底是如何控制的,在浮标上应该有什么表现。

首先,我们根据鱼情确定了使用持系组合钓法,那么在制作饵料和后期调整饵料的时候,一切都要围绕着雾化的速度、雾化后渣子的轻重,以及雾化打开的程度去设计饵料。

所谓雾化速度就是雾化饵从固态的团状到完全溶散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短,雾化速度就越快,打开得就越快;时间越长,雾化速度就越慢,打开得就越慢。随着我们对HERA钓法的实践的逐渐增多,我们对饵料雾化时间的掌握也会越来越精准。雾化时间是根据基础饵的设置和后期的调整来进行调节的。持系钓法的雾化饵的理想状态是在雾化期间均匀地雾化完成,而不是先期慢,到了后期突然雾化(大团脱落)。

说到这里,我讲一讲如何通过浮标来确认雾化饵的雾化速度和均匀程度。浮标被雾化饵压到位,缓慢均匀地上升到调目,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这说明雾化饵的雾化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浮标被压到位,经过一段时间后,从逐渐回升到突然加速回升到位,这说明雾化饵到位后起初雾化较慢,通过水的浸泡,雾化饵吸水最终整团脱落,这种雾化饵是不太理想的。

浅宙组合钓法专用浮标的种类很丰富,但是总的设计原则还是围绕着季节进行的。寒期用的浮标一般以身径细、标身短为基准,非寒期用的浮标的身径则相对较粗。浮标标身直径不同,不仅仅影响浮标的灵敏度,相同号数的浮标如果直径不同,吃铅量也会有很大区别,最显著的影响是铅坠带着雾化饵到位的速度不同,铅的轻重对实际垂钓的影响也很大,尤其在适合用组合钓法的非盛期或鱼情不激烈的时候,铅重一点或者轻一点都直接影响着浮标能否有动作,能否正确反映鱼儿吃饵。

除了标身,标尾也是我们判断一支浮标应该何时使用、用于何处的依据。

淺宙组合用的浮标一般是空心尾和PC尾两种,玻纤尾极少。

HERA(日本鲫)特写

空心尾的直径粗,相比其他两种材质的标尾,在露出水面的长度相同时,所受浮力更大,比较适合比重大的雾化饵或者雾化饵长时间持在上钩的情况下使用,这正适用于浅宙持系组合钓法。雾化饵能被标尾承担,维持标尾露出的状态,在饵料雾化的过程中,标尾慢慢升起来,让钓者能完整地观察到雾化饵的整个过程及鱼吃饵的动作。空心尾有不同的粗细,钓者要根据自己所选饵料的比重去寻找标尾直径合适的浮标,以便更加清晰准确地看到持系组合钓法的雾化饵的整个雾化过程。

PC尾和玻纤尾的直径较细,相比空心尾,在露出水面同样长度时,所受浮力偏小,比较适合浅宙拔系组合钓法。雾化饵在上钩上不会保持很长时间,通常在标尾沉没之前就会雾化完成,细一些的标尾能更清晰地反映下钩饵到位的整个过程及鱼吃饵的动作,以便钓者通过这些浮标反映出的动作找到最合适的钓法和最佳的调整方案。

三、浅宙组合浮标号数的选择和更换

同样款型的浮标有不同的号数。通常,选择浮标的号数首先要考虑垂钓所处的季节,浅宙组合浮标最常见的号数范围是4~6号。浅宙组合钓法的目标水深基本上被设定在1~1.5米的范围内。选择的原则是旺盛期为了让饵料更快到位,宜选择大号的浮标,在非旺盛期以及涩口的时段,宜选择小号的浮标。当然,某些极端情况下,使用3号或者7号以上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一般来说,号数越大的浮标越稳定,抗干扰能力越强,到位也快。越小号的浮标反应会越灵敏,反映出的动作也比较多,到位速度相对比较慢。所以,选择浮标大小的依据还是以鱼情为准。

另外,我们还需要根据浮标反映的动作情况对浮标号数进行调整。排除饵料因素所致,如果浮标出现动作比较少,尤其对鱼在吃饵前、在钓棚的触碰动作完全没有反应,这就说明浮标的号数偏大,不能灵敏地对鱼在钓棚内活动做出反应,这时我们就要更换小一号的浮标,来增加浮标的反应信号,鱼在吃饵之前对钩饵、钓组的一系列触碰都应该在浮标上有所显现。

如果浮标在稳定之后触碰动作很多,幅度又大,很多动作看似鱼的吃饵动作但是又经常钓不到鱼或锚到鱼,说明浮标号数选小了,反应过于灵敏,造成杂乱的动作比较多,而且在到位之前雾化饵有一部分早期雾化,造成鱼层较为紊乱,这对正确分辨浮标反映吃饵动作也会造成干扰。

其实,HERA钓法的综合性很强,钓鱼时调整的方案也很多。无论是饵,还是浮标,或是线组子线长度,都是我们在实际钓鱼的时候可能要考虑解决的要点。

关于选择浮标,寒期浅宙组合钓法要用标身直径细且小号的浮标,非寒期甚至旺盛期则要用标身直径粗且大号的浮标;在鱼情活跃的时候使用稍微大号的浮标,鱼情不活跃甚至涩口的时候用稍微小号的浮标。浅宙组合钓法饵料比重大时需要持系钓法支持,就选择空心尾浮标。反之,饵料比重轻,需要用到拔系钓法的时候,就选择PC尾或者玻纤尾的浮标。基于这个基本原则对林林总总的浮标做初步梳理,钓的时候再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饵、线组的调整甚至浮标的更换,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鱼情,让我们更清晰地掌握鱼在钓棚内活动的种种信息,对饵料雾化的状态有更明确的判断。

四、浅宙组合钓法线组的设置

浅宙组合钓法也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浅宙乌冬组合和浅宙感叹组合。浅宙组合钓法的钓棚一般设定在1米左右,根据季节和鱼情可适当调整为1~1.5米。浅宙组合钓法的线组的8字环以上的部分,除去浮标固定的位置以外的形态是很接近的。我主要介绍的是浅宙组合钓法的子线部分的设定。

1.浅宙组合上钩的设定

浅宙组合钓法承载雾化饵的是上钩,钩的大小要根据所用雾化饵的大小来确定,能稳定地持住雾化饵是选择钩大小的依据。雾化饵专用钩相对来说要有一定的比重,这样无论是挂轻的雾化饵还是重的雾化饵,都可以相对快地到位,防止雾化饵下落时间过长,造成钓棚上方的雾化饵的早期雾化导致鱼层紊乱。

上钩的子线长度也很重要,浅宙乌冬组合钓法的上钩子线长度通常设定为8~15厘米之间,其中最常用的是8~10厘米的范围。根据季节和鱼情来选择合适的上钩子线长度是每个钓手都要掌握的基础工作,所以在做子线的时候要做出多种长度,以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做细微的调整。

鱼情活跃期,上钩子线宜偏短,优势是上钩摆幅小,雾化饵的范围相对集中,到位快,在钓棚以外损失得比较少,这就保证了雾化饵被压缩的范围,尽可能不让多余的雾化饵出现在诱鱼区域以外,使钓棚相对稳定。

在需要诱鱼的非活跃期,我们就要让上钩子线在合理的长度范围内尽量偏长一些,让雾化区的范围有限扩大,延长雾化饵降落到位的时长,从纵向角度看也扩大了雾化区的维度,在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尽量加大诱鱼区域,提高了诱鱼的力度。

以上就是关于上钩子线长度的设置办法。在垂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碰到的实际问题对上钩饵的长度进行调整,改变雾化饵的雾化范围。

2.浅宙组合下钩的设定

作为承担重要任务的下钩,其大小、轻重,以及下钩子线的长短都需要我们关注,特别是下钩子线的长度,是在实际垂钓中需要反复调整的重要环节之一。

钩的大小由目标鱼体的大小来选择,基本原则是:旺盛期、鱼大,选大号钩;非旺盛期到寒期、鱼体小,选小号钩。

钩的轻重也很关键,重钩到位快,稳定性强,在鱼比较活跃的时候能有效避免游动积极的鱼给线组造成干扰,钓饵安定,鱼吃饵的动作会反应得相对准确。

在此,我有必要讲一讲钩的大小和轻重的关系。一般来说,钩的轻重是由制钩的材料属性及钩条的粗细决定的。不过,钩的大小对钩的重量的影响也非常大,甚至超过了材质对钩子重量的影响。和小号的重钩相比,大号的轻钩的重量普遍更大。大家在甄别钩的大小和轻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钩型、材料和号数进行综合判断。

下钩子线长度的调整在HERA钓法中非常普遍,尤其对于浅宙组合钓法而言,下钩子线的长度非常关键,它甚至直接关系到浮标出不出准确的动作、能否钓到鱼。

浅宙组合钓法中的浅宙乌冬组合钓法的子线长度通常在25~40厘米之间,不过也有特殊情况需要长度更长的下钩子线长度,例如寒期的浅宙乌冬组合钓法用到60厘米的子线长度也很常见。

下钩的子线长度影响的是下钩饵下落的速度,以及下钩饵到位后受鱼、水流的干扰或钓鱼人的提逗动作的影响所产生的摆幅。子线越短,到位速度越快,摆幅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强。但也正是因为 该特点,短子线在非旺盛期和寒期难以让鱼对钓饵产生兴趣。相反地,子线越长,到位越慢,摆幅越大,对鱼的吸引力越强。不过,即便在一天之内,鱼也会有相对而言的活跃期和不活跃期,在这之间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子线正确的认识来进行更加合适的调整。

大家需要关注的另外一点就是下钩子线长度和上钩雾化饵的配合。由于上钩雾化饵的雾化速度和打开后雾化区整体下沉的状况不同,这就需要不同长度的子线去配合,它的每一种配合方式都有它特殊的目的。比重较大的雾化饵配合长子线或短子线,比重比较轻的雾化饵配合长子线或短子線——上述四种组合方式都有它的使用理由。

根据不同的鱼情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也是HERA钓法有趣的地方。通常来说,调整幅度在5厘米左右,找到大致范围后,根据情况甚至还需要进行1~2厘米的调整,这样细微的调整在HERA钓手中非常常见。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下期我再为大家介绍HERA钓法中的深宙钓法。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春暖花开,到了垂钓的最佳季节,也是风光最好的季节。

在这里,我盼望着新冠肺炎疫情早日结束,并向正在和曾经在抗“疫”斗争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最真心的感谢!

猜你喜欢
钩子浮标饵料
香饵
浅谈浮标的吃铅比数值
浮标吃铅量和“灵敏度”的关系
不拴钩子的线也能把冰块钓起来吗?
提问:夏天天热,钓鲢鳙应该钓深还是钓浅?
提问:冬钓轻口鱼如何选择浮标?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幸福的一家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精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