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2020-07-09 08:41王小江谢国宏李先虎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5期
关键词:村落传统材料

王小江 谢国宏 李先虎

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国内很多高校推出的新生录取通知书花式多样。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通知书内嵌“龙芯三号”实物芯片,北京大学的通知书设计成“牌匾”样式,清华大学的通知书夹带激光雕刻的3D清华“二校门”,西北工业大学的通知书嵌入了基于AR技术的虚拟校园平台,浙江农林大学的通知书用毛竹制作,东南大学的通知书内含校歌,等等。

有人惊叹于这些通知书造型精美、创意独特、极具科技感;也有人担忧,这些通知书显得有点浮夸,把心思放到了不必要的地方.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近年,很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越来越有创意。从赞同的角度看,录取通知书对学子而言,见证着他们的奋斗、成长,对大学而言,录取通知书代表大学的文化底蕴与传承,因此,通知书设计得精彩、独特,无可非议。

从反对的角度看,通知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纸通知,用心设计自然不为过,但是如此大费周章,则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这和快递的过分包装是不是有相似之处?而且它可能引发的攀比之风,也与我们倡导的勤俭节约相违背。

本题适合写成评论性的文章。写作时,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应该先亮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做出理性客观的分析。如果持赞同观点,要条理分明地讲出自己赞同的理由,并点出其时代意义;如果持反对意见,要先讲出其危害,然后分析其本质,最后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需注意的是,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不要太绝对,应运用辩证思维,理性客观地加以分析。

参考立意:①正面立意——文化创新,人文情怀。②反面立意——形式主义,脱离教育本质。③辩证立意——把握好度,过犹不及。

命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在当代青少年心目中已严重失宠。

上述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问题性材料。要想准确立意,可以采用追根溯源的方法,从原因人手,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个答案,都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立意出发点。

(1)我国青少年为什么有很多不喜欢自己国家的动漫形象?

①我们的动漫作品较少。我国的神话传说、英雄名人众多,影响也很大,但是我们没有主动地将他们转化为动漫故事、动漫影视。②我们的动漫作品不够精彩,制作水平不够高。

(2)我们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数量众多,为什么没能有效地转化为动漫作品?

①我们对自己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挖掘不够。②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文化传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目前还停留在说故事的阶段。③我们的创造性不足。

(3)我们对动漫故事的态度如何?

①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像宣传商业大片那样精心宣传,宣传手段过于单一。②我们对动漫故事带给青少年的影响估计不足。过去我们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我们认识到了,但国内动漫市场早已被日本、美国等国家占据。③我们对文化的符号性认识不足。我们已经习惯了靠书本传播文化,忽略了具体人物也是文化符号,而且是更生动的文化载体。④我们缺少文化自信,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这也导致了西方动漫故事和动漫形象在国内大行其道。

这个题目适合写成评述性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参考立意:①文化自信。②文化传播的符号性。③讲好中国故事。④文化传承。⑤文化话语权。⑥文化的软实力。

命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中庸》提出,治理国家有需要遵行的“九经”,其中的一“经”为“柔远人”,施行此一政策,能够收获“四方归之”的效果。东汉的佛法东传和明代的耶教(基督教)来华,同为中华文化这一品格的见证;而汉、唐的繁荣昌盛,则为中华文化这一品格提供了历史范例。所以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其十七)遥忆唐代的开放繁荣,写下这样两句诗:“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清朝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所提供的则是这种精神旨趣反面的历史见证。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个题目的立意,可以从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交流性等角度人手。

东汉时佛法东传,明代时耶教来华,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其十七)也生动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开放与繁荣,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中国的发展史很好地诠释了一个铁律,那就是文化不能割断,世界不能互相隔离。当异域文化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后,从相遇到相熟,日积月累,最终都逐渐被中华文化吸收,直至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文化具有吸纳性和包容性,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吸纳与包容,也是世界多数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兼容并蓄。它所形成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为中华文化具备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正是其海纳百川的结果。

历史上,愈是盛世,愈是不排斥外来文化,社会经济文化就愈是繁盛。与此相反,国家衰落时期,往往自我封闭心态产生,愈不愿接纳外来文化,拒绝与外部世界互动,国家也就愈衰败。就像清朝道光、咸丰以后的历史,闭关锁国,文化缺少交流,国家发展艰难,内忧外患不断。

参考立意: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胸怀。③远见。④心态。⑤美美与共。⑥和而不同。⑦交流、互通。

命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0后作者根据古诗《琵琶行》改编的一首流行歌曲在网上意外蹿红,白居易600多字的古诗配上现代曲调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听。副歌部分还用了戏曲唱腔。该视频仅上传两天就收获1300多条弹幕、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诵古诗的正确姿势”,甚至有网友封其为“高三语文必听曲目”。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当人们感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一种全新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正在把昔日亭台楼阁中的“大雅”还于民间。90后作者根据古诗《琵琶行》改编的一首歌曲,一改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的“面目”决定着它的亲和力与传承度。那些说教式、课堂式的刻板的传授方式,是无法让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的。一个时代的年轻人会用属于他们的新鲜的思维方式打开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创造性转换”。

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只有不断吸收新的因子才能更好地被传承。传统文化要想在今天“取得实际成效”,在新一代人的心里“活”起来,必须充分考虑这代“人”的特点。如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何通过新一代人的传承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鲜明、丰富地展示出来,是现阶段我们而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参考立意: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②形式与内容。③守正与创新。④传统性与时代性。

命题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自行车行业一直都是男性的天地,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少之又少。维乐创始人余彩云女士,成了少数且颠覆传统的存在。余彩云大胆提出了在坐垫中间挖洞的想法,并希望借此减轻坐垫的压迫。这项全球首创的设计,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形成风潮,维乐的名声也一举走向全世界。维乐到现在已创立40年,虽说40年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并不算太长,但维乐在其间做出了一项又一项其他品牌难以望其项背的业界革新。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打破传统、创新思维的成功范例。

材料中,维乐自行车创始人余彩云女士,大胆提出了在自行车坐垫中间挖洞的想法,希望借此减轻坐垫的压迫。这项全球首创的设计,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维乐的名声也一举走向全世界。

材料展示的是一种二维关系:突破与创新。突破的是旧有的固定思维,创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境界。突破是创新的关键所在。不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就只能被局限在原有的框架之中,就不可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取得新的成功。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人,最终只会复制,不会创新。这也正是创新者寥寥的原因所在。

参考立意:①打破传统、创新思维。②变则通。③破与立。④勇气与智慧。

命题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屈原故里的纷争到朱熹故里的争夺,再到襄阳、南阳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归属的争议,名人故里之争从未停止。

2019年,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突破50乙,“哪吒故里”之争再次引发热议。据报道,已有至少5个地区公开宣称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哪吒故里”。哪吒出世的陈塘关、闹海的九湾河、显圣的翠屏山祖庙等神话场景,都在现实中被“考证”出了确切的地址。

针对争夺名人故里这种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争夺名人故里的背后是对文化资源的争夺,意在挖掘经济增长点,目的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借电影放映再度走热的名人故里之争,往往流于蹭热度变现、低水平建设、同质化开发,催生出许多假文化景观、假历史遗迹,造成文化混乱和文化污染,这样的风气需要反思。可以从赞成的角度、反对的角度,也可从辩证的角度立意。

从赞成的角度:①历史文化名人故里、故居、文物,记录著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或文化记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②在全民旅游、高度商业化的时代,应科学、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域人文历史资源。③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下利在千秋。④保护名人故里,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挖掘。

从反对的角度:①名人故里之争要实事求是,不可无中生有,一些地方的“名人”是神话人物或虚构角色,纯属无中生有,所谓“遗迹”是附会的产物。②名人故里之争不可经济利益至上,在利益的驱动下,动歪点子、想快法子、以假乱真,最终只会破坏传统文化,沦为笑谈。

从辩证的观点来看:①拥有文化资源固然可贵,但更要有对文化的尊重。②正确对待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③文化开发应科学、适度,不要把文化开发搞成文化破坏。

命题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传统村落,又叫古村落,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落在急剧减少,近十几年来,减少了上百万个,其中包括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作家冯骥才说,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我们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传统村落的消亡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或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传统村落的消亡、读懂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村落等方面考虑。

(1)传统村落的消亡:①对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基因和保护价值认识不到位,导致一些传统村落逐渐消亡。②探讨传统村落逐渐消亡的原因,如长期荒废、人口外流、城镇化建设等。

(2)读懂传统村落:①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库。②传统村落里蕴藏的文化,是中国的、乡村的、生态的结晶。

(3)保护传统村落:①加大立法力度,用制度来保护传统村落。②整个社会都要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③保护传统村落要客观理性,正确把握传统村落保护的尺度和方法。

(4)传统村落的开发和利用:①守住文化之根,守住乡愁之根,让子孙能够找到生命和文化的来路。②读懂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脱贫攻坚、村落旅游等才能找到文化内容和文化支撑。③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需求,杀鸡取卵、焚琴煮鹤般的做法必须制止。

命题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来自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23日,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627亿元,国产电影占比超63%:全年票房过10乙元的影片共15部,其中国产电影有10部,全年票房前十名电影中,国产电影占八席。

《我和我的祖国》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新中国70年来一系列重大事件,点燃全民记忆,以超过30乙元总票房获得年度国产片票房季军;《红星照耀中国》为历史寻找答案,向今天和未来发问;《攀登者》根据中国两代登山人从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的真实事件改编;《中国机长》艺术化再现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的英雄事迹;《烈火英雄》展现了消防战士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完成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录电影《四个春天》《生活因你而火热》真实展现平凡中蕴含的动人力量;《少年的你》《地久天长》引领观众走进生活深处……

你对中国电影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联系现實,以“我看中国电影”为话题写一篇时评。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两段材料,第一段是说中国电影取得辉煌的成就,第二段是说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立意的重点在第二段。可从中国电影的价值取向、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电影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电影风格的多样性与人民群众对艺术需求的多样性的关系、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等角度立意。

中国电影的价值取向:①中国式大片以高品质内容弘扬主旋律,表现家国情怀,提振民族精神。②影片捕捉鲜活的历史细节,瞩目平凡里的崇高,深描默默奉献的群像。③表现迎难而上、突破极限、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④表达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理念,呈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命运共同体价值观。

艺术来源于生活:①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与观众共情,才能真实展现平凡中蕴含的动人力量。②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生动的故事,美好生活如何入画,时代伟力如何描绘,复兴梦想如何抒写,等待着每一个电影人去回答。

文艺的生命来自创新:新题材新类型新发现新表达,各个层面的艺术创新构成一部有关中国故事的和弦,形成这个时代的最大共识,塑造我们共同的价值理念。

讲好中国故事:①找准文化定位,跳出简单的二元价值判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出发点。②微观视角与宏大主题、日常叙事与英雄情怀、人物塑造与精致制作有机结合,拓展主旋律的艺术时空,让主流价值观直抵人心。③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主旋律创作应从大处谋划,小处着墨,精心锤炼电影语言,让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亲民、更细腻。

电影风格的多样性与人民群众对艺术需求的多样性的关系:①类型拓展,风格多元,国产科幻、动漫突破显著,现实题材创作持续深耕。②人民需求的多样性促进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引导人民需求的多样性。③风格多样的电影佳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中国电影聚焦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创新创造的繁荣图景。

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宝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电影人心要齐,劲儿要足,中国故事才会更好看,更耐看,中国精神才会更动人,更深入人心。②只有回归创作初心,回归艺术本身,中国电影才能永远与观众站在一起。③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提速显著,技术创新抢占高地。

命题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前139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西行,他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2016年,“一带一路”被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为年度关键词。

2018年,“命运共同体”被《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为2018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2019年,“文明互鉴”被《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时评。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打开了中国与欧洲的商贸通道,揭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习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指出了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命运共同体”具有以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文明互鉴”成全球热词,说明中国声音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响越来越强烈。

材料共同指向“合作交流”“和諧共生”“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等。可据此立意:

(1)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具有海纳百川胸怀的民族,一向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让中国理念影响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国不仅一直坚定地呼吁国际社会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而且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中国方案;不仅身体力行,致力于为推动文明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担当,显示出文明互鉴、扩大开放的中国姿态,而且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创造更多机遇,释放出更多红利,让文明互鉴的中国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推动完善全球秩序治理中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3)让中国主张内涵不断丰富。如今,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也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时代命题的重要主张。

(4)人类文明是多样性的统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元文明并生共进的历史。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文明和谐共生,是实现世界和平、繁荣的重要保障。

要注意时评的写法,一般采用“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

命题十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春节,我国首届故事春晚开播,故事春晚以“离你最近的人,讲最真的故事”为主题,邀请24位分享者,讲述他们的平凡故事和主动人生。

“每一张迎接春天的笑脸,都藏着过去一年的努力和坚持。”故事春晚的讲述者王晓燕表示,这样的故事分享将会启发和促进孩子的成长,走进一个人的精彩故事,也是走进生命阳光之处。

“每一位都是努力行走在当下的主动者。”故事春晚发起人程颢介绍,一个人无论是哪一种人生状态,你都不是一个人,和你有着相近故事的人有很多。我们不妨从他们的故事中,宽慰自己,接受自己,认同自己,启发自己,甚至与其同行,让故事春晚成为大家过年时一种温暖的陪伴与表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抄袭、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讲述了春晚的新成员——故事春晚的情况。24位讲述者平凡的故事中蕴含着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正是铸就不平凡人生的基石。材料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1)凡夫俗子的人生因努力而伟大。24位讲述者讲述的虽然是自己的平凡故事,但平凡故事中蕴含着不平凡的拼搏精神,这是获取成功的基石与动力。我们生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要有主动担当、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积极作为的精神,这样才能绽放青春的光芒,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才能真正获得人生快乐。

(2)靠近榜样,走进阳光。每一位“努力行走在当下的主动者”的故事,都有着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从讲述者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宽慰、信心和力量。

(3)民众需要更多样的过节方式。随着媒体的发展,传统春晚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而故事春晚的出现,迎合了终身学习时代民众更强的表达与成长需求,是对过年方式的丰富性与价值性的有益探索。

(4)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都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讲好中国故事,从讲好每个人的故事开始。

猜你喜欢
村落传统材料
油画《村落》
可爱的小瓢虫
引发海啸(下)
少年力斗传统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