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活化德育的灵魂

2020-07-09 03:18林亚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自尊播种自信

林亚波

【摘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教育公益性效度的根本标准,是教育公平、普惠民生的根本表现,也是十八大报告论述教育问题时最大的思想亮点。面对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教育应该达到的境界只能是:不仅要使每个孩子趋近传统意义上的“成才”,更应该获得和谐完整内涵的“成人”,不仅要使之完成生物学层次的“成人”,更要成为凸显个人独特本质规定的“成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德育 播种 自尊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10-01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的思想和“德育为首”、“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等至理名言都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但“课堂十年功,不敌社会一分钟”却又道出了德育的艰辛、低效和无奈。

德育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我从这方面作了尝试:用爱活化德育的灵魂。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首先懂得爱,懂得如何用爱的教育为学生塑造一个更健康、更完美的内心世界。

1.唤醒孩子的自尊——用爱播种希望

自尊心是一个人尊重需要的反映,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在日常教学、班级的管理中,用老师的爱唤醒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东,两只眼睛闪着桀骜不驯的光芒,让人一看就认定是刺头一个。开学第一天,我把他安排在第一位,他大声地说:“我不坐前面,我要一个人坐后面。”“为什么?”他不回答,只是用漠然的眼光盯着房顶。我不禁怒火中烧,但忍住了,答应了他。接连几天,学生怨声不断:“老师,东上课做小动作、唱歌。”“老师,东不交作业。”“老师,东课间在教室粗言秽语骂人。”“老师,东和宇打起来了。”面对他我该怎么办?不想学习,成绩又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动辄打骂同学,批评教育也不管用,家长因对其失望也不管不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决心用爱心唤醒他沉睡的自尊。

为了帮他树立自信心,我与他谈心时,从不批评他,只是讲些名人故事促使他自我反省;平时我故意叫他回答问题,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成立学习小组帮他补课,使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意,他开始慢慢有了转变。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我专门为他准备了一段表扬词,但他和家长都没来。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红着眼说:“爸妈嫌我给他们丢人都不肯来。”“没关系,只要你肯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父母的骄傲。”我找到他父母详细地介绍了东的进步,并向家长提出了希望。第二天,他特别高兴,他还特意说了他父母的赞赏,此后他更积极上进了。我感到无比欣慰: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孩子蒙尘的心灵得到温暖,播下希望的种子,催开自尊之花。

2.树立孩子的自信——用爱播种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用对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感染学生,使其充满信心和勇气。

黄荣余是我班的学困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对学习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很强。据同学反映,他以前经常逃学,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一天,我拿来一本《唐宋名家词》,对他说:“荣余,咱们俩比个赛,怎么样?你学好当天的课程,我每天背一篇古诗阋,敢比吗?”他有点犹豫,为了坚定他的信念,我对全班同学說:“荣余要和我比赛,请同学们做裁判,荣余记录每天的结果。”一个月过去了,黄荣余的成绩有了进步,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荣余你真行!老师佩服你!”后来我又故意输给他几次,他的信心更足了。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他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逐步消除了,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自信。

3.感恩教育——用爱播种爱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已经习惯了家长的付出与给予,同学之间也缺少互相关心和爱护。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奉献和回报。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深的文化知识,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学会感恩,要学会爱别人。

我首先从教育学生爱父母做起。开学初我会统计班里每位同学的生日,在他们生日的那一天,值日班干会在黑板上写一句祝福的话。每个学生过生日,我都会对生日的同学说:“‘孩生日,娘苦日,别忘了祝福你的妈妈,谢谢妈妈给了你生命!”在每个与父母有关的重要节日,我都会布置学生回家去为父母去做一件事,并写出心得体会。完成后,我还会请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整节课学生热泪滚滚,情人人心。

其次,我还利用主题班会,请学生算算家庭的收入,我们的消费,体会父母的劳累。慢慢地有变化了:吃零食乱花钱的少了,刻苦学习的多了;挑吃挑穿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关心帮助他人的多了。

4.养成教育——用爱播种习惯

在教育的发展进步中,我们用爱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希望,播下自尊、播下自信,相信有爱的教师最美丽,有爱的课堂最精彩,有爱的教育最成功。但是,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缺乏自控能力,免不了有一些坏习惯改不了。爱生并不排斥“严”,爱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师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可能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所以我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会按照学校的制度给学生制定详细的班规,约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矫正其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爱是一种信任,播下自信的种子;爱是一种尊重,播下自尊的种子;爱是一种鞭策,播下希望的种子;爱是一种鼓舞,播下成长的种子;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春风化雨的教育过程。教师在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对学生的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激励效应,让我们用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刘祥和.一生的教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1月.

[3]赏识教育的实践与应用研究.辛寨镇中心小学教育课题组2012年10月.

猜你喜欢
自尊播种自信
浅析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舒玛栎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初探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