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16块储层砂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0-07-10 03:25陈俊丽
石油研究 2020年3期

陈俊丽

摘要:欢喜岭油田锦16块兴隆台区块储层砂体在河道及砂坝主流线部位砂体迭加厚度大,砂岩钻遇率高,砂体呈宽带状展布;而非主体相带发育的层位,砂体迭加厚度小,钻遇率低,砂体主要呈小片状或带状分布。而在垂向上由于受古地形及沉积物源的影响,该区储层砂体发育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层位砂体发育程度不同,兴隆台油层较于楼油层发育,砂岩分布范围广,钻遇率较高,区块东北部多数井于楼油层不发育。研究发现影响该区块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泥质含量和颗粒的分选程度。

关键词:储层砂体;砂体厚度;粒度中值;泥质含量

锦16块沙一、二段储层砂体是由多个扇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迭加形成的。受构造控制和沉积背景制约,使得该区储集砂体发育,厚度大,分布广,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较好的储集空间。

1.储层砂体平面分布

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形态、迭加厚度都有一定的变化。一般在河道及砂坝主流线部位砂体迭加厚度大,砂岩钻遇率高,砂体呈宽带状展布;而非主体相带发育的层位,砂体迭加厚度小,钻遇率低,砂体主要呈小片状或带状分布。

于楼油层砂体总体上在平面上西部砂体发育,砂体厚度大,平面上迭加砂体成条带状或片状展布,中部和东部砂体厚度较薄。单井砂体厚度最大156.8m,最小2.6m,平均为81.1m,平均砂岩百分含量为43%。

兴隆台油层总体上砂体大面积发育,厚度分布稳定。兴Ⅰ油层组砂岩钻遇率较低,砂体较薄,分布范围较小,一般单井厚度10~30m,西部砂体略薄,其中Ⅰ3砂体相对较发育,中部砂体呈条带状展布,砂体厚度较大,一般5~15m。兴Ⅱ油组砂体较发育,全区分布稳定,迭加砂体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东部砂体略厚,单井砂岩厚度一般40~80m。小层中以Ⅱ32小层砂岩较发育,在西部的17-211井附近、锦13-218~12-219井一带以及10-006~10-217井一带砂岩厚度较大,一般大于10m。兴Ⅲ油组大部分井未钻穿,平面上东部砂体较厚,在10-07~10-308井一带,砂岩厚度大于150m。

2.储层砂体垂向分布

受古地形及沉积物源的影响,该区储层砂体发育程度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层位砂体发育程度不同,兴隆台油层较于楼油层发育,砂岩分布范围广,钻遇率较高,区块东北部多数井于楼油层不发育。于Ⅰ油层组砂体发育程度相对于Ⅱ油组要高些,于Ⅱ油组砂岩相对发育较差,仅在工区西部发育,砂岩钻遇率也相对较低,一般在26.3~50%之间。兴Ⅰ油层组垂向上除兴Ⅰ11号层砂体钻遇率低,仅为30.9%,砂岩平均厚度为2.6m,砂岩百分含量平均23%;其他小层砂体分布范围广,砂岩钻遇率高,均大于81%,砂岩平均厚度大于4.9m。兴隆台油层兴Ⅱ油组砂体发育,砂体厚度最大111.2m,最小4.5m,单井平均52.2m。

3.影响储层性质的因素

对于砂岩储层来说,影响储层性质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该区资料分析,粒度中值、碳酸盐含量、泥质含量、分选程度及粘土矿物等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影响。

1)粒度中值的影响

该区储层岩性较细,主要以细砂岩为主,其次为不等粒砂岩、粉砂岩。从所做的关系图(图1)可以看出,随着粒径的增大,孔隙度有变低、渗透率有增高的趋势,相比之下,粒度中值对孔隙度的影响要大于渗透率的影响。

2)碳酸盐含量的影响

该区储层的碳酸盐含量较低,平均为2.71%,相比较而言,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大,从碳酸盐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图(图2)可以看出,随着碳酸盐含量的增加或减少,孔隙度、渗透率一般略有变化,且变化不大。说明碳酸盐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差。

3)泥质含量的影响

储层中泥质含量平均为7.3%,对照行业标准属中等范畴。从泥质含量与孔渗透率关系图可以看出,孔隙度与泥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密切;泥质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要大于对孔隙度的影响,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孔隙度、渗透率有变差的趋势(图3)。

4)分选系数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分选系数愈小,储层分选性愈好;而储层分选性愈好,则储层物性也愈好。据粒度分析资料统计,该区储层分选系数平均为1.63,属分选好的范畴;分选系数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图呈负相关关系(图4)。

5)粘土矿物的影响

粘土矿物的成份、含量和分布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影响。据资料统计,该区粘土矿物主要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平均含量分别36.9%和29.6%;伊利石含量次之,平均含15.9%;绿泥石和蒙脱石含量较少,分别为7.9%和9.4%。

由于粘土矿物自身的结构产状及其在储层中分布方式的不同,導致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些粘土矿物以不同方式分布于孔隙或喉道中或浮着于颗粒表面,均不同程度的堵塞了孔隙空间及喉道,破坏了储层性质,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而言,高岭石一般呈书页状或蠕虫状的集合体,充填于粒间孔隙中或附着于颗粒表面,容易随着流体迁移、堵塞孔隙或喉道,孔隙度、渗透率均降低,对储层物性条件的破坏作用最强。

综上所述,影响该区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泥质含量和颗粒的分选程度。

4.结论

(1)储层砂体在平面上一般在河道及砂坝主流线部位砂体迭加厚度大,砂岩钻遇率高,砂体呈宽带状展布;而非主体相带发育的层位,砂体迭加厚度小,钻遇率低,砂体主要呈小片状或带状分布。

(2)受古地形及沉积物源的影响,该区储层砂体发育程度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层位砂体发育程度不同,兴隆台油层较于楼油层发育,砂岩分布范围广,钻遇率较高,区块东北部多数井于楼油层不发育。

(3)影响该区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泥质含量和颗粒的分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