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二传手”领着农民赚

2020-07-10 14:22李聪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派员低收入中心

李聪

作为全市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科技二传手”,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党支部把科技服务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农业科技需求对接和技术服务上,将先进的理念、技术、知识输送到田间地头,有力推动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京郊234个低收入村农民增收致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延庆区大庄科乡黄土梁村村民郝秀萍不用再为去哪儿打工发愁了。她足不出户,成为一名手工皂匠人,专心制作以黄土梁村自种、自提的金盏菊精油为香型的品牌手工皂。花香彌漫中,一批和郝秀萍一样的黄土梁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黄土梁变为“黄金梁”

黄土梁村距离北京市区约70公里,海拔721米,村庄四面环山,绝大部分土地属林地,全村可耕种土地仅有15亩。多年来村民都以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和四处打零工为生,村里44户都是低收入户。村民们期待着改变,可缺乏致富产业,日子没个盼头。

自从农村中心党支部程继川、赵淑红两名党员进村入户后,黄土梁村村民的致富增收梦有了实现的希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心党支部在京郊建立5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挂帅的科技扶贫工作组,实施党员包村帮扶机制,10名党员分成5个小组,每组结对一个低收入村,通过输送产业项目与传授科技知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程继川、赵淑红与黄土梁村结对后,请来了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实地考察,发现黄土梁村海拔高、光照强、通风好,很适合种植香料植物,随后与北京农学院深入对接,请来香草领域科技特派员谷继成教授驻村指导,并将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落户黄土梁村。

依托北京农学院香草种植加工技术,黄土梁村的香草产业已发展得有模有样。从花苗培育、鲜花种植、花丝提取、精油提炼,到手工香皂制作、化妆品制作等,形成了一条集生产、观光、体验、科教于一体的香草产业链。2019年,村民人均增收9360元,黄土梁变为“黄金梁”。

搭好“知识扶农”的桥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兴区庞各庄镇的蔬菜种植户老潘自己育苗,准备种植10亩大棚的番茄苗子。可没想到遇到了低温冷害、幼苗生长不良的问题。从村里打听到“12396北京农科热线”后,老潘第一时间拨通了电话。听了老潘的描述,北京科技特派员蔬菜专家陈春秀有针对性地给予了指导。一周后,番茄苗终于恢复了良好长势。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疫情期间,农村中心党支部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党支部,通过“12396北京农科热线”以及6个移动咨询平台,组织蔬菜、畜禽、果树、植保等专家开展实时农技指导。

“我们是农业科技的搬运工。”党员赵淑红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农村中心上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资源,下牵涉农企业、基地、农户科技需求,为了建好这个无形的“知识扶农”桥梁,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对近万名科技特派员建立档案、长期跟踪、动态管理。“只要农民有需要,我们随时可以为农户接通点对点的科技服务。”赵淑红说。

2019年,农村中心党支部组织百名科技特派员到京郊44个低收入村开展培训150次,受益人数7800人次,带动低收入户440户。

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精准‘脱低工作要做扎实,就不能仅仅是做给农民看,还要分领域培养带头人,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农村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志军说。

为了扶助更多领域的农村创业带头人,2016年起,农村中心党支部协助市科委打造了一批农业领域孵化器、众创平台——“星创天地”,从科技对接到创业指导,为大学生、科技特派员、返乡青年等提供精准的创业服务。

2018年,农村中心党支部带头开展了“北京市‘星创天地创新创业模式与建设路径研究”课题,建立了全国及北京市“星创天地”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全国“星创天地”提升精准服务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农村中心党支部的培育下,北京市已有63家“星创天地”,共聚集创业导师2300余名,累计培训创业人才15万人,孵化企业1280家,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804个,带动就业37035人,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累计实现农户增收上亿元。农村中心党支部组织“星创天地”对接90余个北京市低收入村,从成果示范、创业培训、订单生产等方面开展帮低增收工作,增强了低收入村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特派员低收入中心
河南省启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麦播专项活动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及存在制度问题的探究
娶低收入老婆
赤壁市低收入农户及其家庭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