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暑期国际课程的见闻

2020-07-10 18:07杨祎敏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3期

摘 要:2019年7月笔者参加了奥地利奥尔夫学院国际暑期课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的见闻与体会。深深地感受到奥尔夫学院鼓励探索与创新、提倡接纳与包容、强调课堂的即兴。本文旨在让奥尔夫的学者们对国际课程和奥尔夫学院有所了解,体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魅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地利奥尔夫学院;国际课程

2019年7月,笔者很荣幸参与了奥地利奥尔夫学院为期一周的夏季课程培训,在这一周中笔者亲身参与了几位风格不同老师的课堂,同时也感受了奥尔夫带给我们的魅力,让我们有了一次特别的体验。课程安排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上午的课程是9:00-12:30,共2节课,课程名称为:拉丁美洲的音乐游戏、从头开始舞蹈、歌唱的乐趣等;下午是自选课程,同样的也是2节课,在14:30-18:00之间,会有来自世界的节奏游戏、圆圈歌唱、趣玩乐器等;晚上的活动会在19:30-20:30间进行,有声势、律动、节奏和各种元素融合的课例体验,还有关于老年领域的分享讲座,更有国际交流晚会。

“1963年10月25日,奥尔夫研究所在萨尔茨堡成立,它隶属于莫扎特音乐学院,作为该院的一个部门机构而存在。在奥尔夫亲自参与并得到了莫扎特音乐学院院长支持的情况下,这样一所专门的研究与培训机构——奥尔夫研究所,便成为世界上所有研究这种教学法的一个中心,一个交流和集合的中心。”[1]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世界上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为人们带来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影响。所以在参与课程后笔者有了以下心得:

一.奥尔夫学院鼓励探索与创新

奥尔夫学院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体现在教室设置、教师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奧尔夫研究院的教室有基础教室(乐器数量为基本配置)、舞蹈教室(无乐器)、乐器教室(大量的乐器)、小剧场。这些教室能够满足奥尔夫教育的基础需求与专项需求。当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会使用基础教室;当需要展示器乐合奏课例时会在乐器教室;当进行身体律动课程时会在舞蹈教室;当需要表演与排练呈现舞台展演的时候便会在剧场。除了以上的教室之外,最具特色的则为乐器制作教室。这间教室里不仅有常见的各类小型打击、音砖、音条琴乐器,还有老师自己研发制作的“新”乐器,“新”乐器的选材不受限于特定材质,有些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器具。从听觉感受而言,也并非取决于音响效果是否悦耳动听,而是聆听其声响是否与真实生活而吻合。一个简单旋钮的发条声便可成为某次音乐剧衔接处的关键音响。所以,这间教室制作的每一件小乐器都承载着奥尔夫学习者的创新思想。

老师们的教学方式都会鼓励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无论是新、老课例,老师都会抛出“我们还可以怎么做?”“还有其它方式吗?”“还有什么可以改变?”例如:在世界游戏的课堂中,来自全世界五湖四海的同学学习了老师带来的不同国家的游戏课例。在课程最后环节会让大家分享自己本国传统小游戏。引导与协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与创造。最终,同一游戏出现了多种玩法。在大家高度参与的热情下,探索与创新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二.奥尔夫学院提倡接纳与包容

学院的课堂与课后交流充分体现着包容,在国际交流晚会中则感受到思维与文化的开放。

在这次的暑期的每一节课程中,老师们会及时关注到各位同学的回应,给予同等的关注。来自不同国家的语言发音、嗓音,或者是动作习惯等都会得到老师的采纳与包容。课后的总结与分享,更是如此。无论英语水平高低,言语长短,男女老少,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无关于对错、评判,都是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如此的课后分享,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但是在课堂中却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这便是最真诚的接纳与包容。课余休息时,同学之间会互相练习与沟通,吸引老师也参与其中,此时教师的身份荡然无存。这样零距离的交流,打破距离、相异,让所有热爱奥尔夫的学者都被音乐而包容。

最让人充满好奇的则属“International Evening”,是学院最后一天的课程设置。以不同国籍为单位在舞蹈教室和小剧场进行自我展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展示本土文化的舞台。各国学生根据自己国家的特色呈现出一场别出心裁的“演出”,让所有同学和老师观看学习不同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奥尔夫音乐活动。国际交流晚会的开展,使各位同学超越限制,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学院的接纳与包容也得到完美呈示。

三.奥尔夫学院强调课堂的即兴

每次课程学习除了强调奥尔夫的原本性与综合性,让笔者最记忆深刻的是 “即兴性”。在课程中,有注重培养学生即兴能力的老师,也有自身即兴能力十分出众的老师。以下列举的两位老师在课堂即兴方面都有不同表现。

在Andrea Ostertag的课堂上,可以学习到很多经典的身体律动课例,例如身体动作传递,老师会给定主题,同学根据主题即兴的用身体动作去表达展示。另外一个课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一组,根据老师指定主题进行“模仿”、“跟随”、“回答”、“卡农”等,两个人相互配合着完成以上的内容。在配合的过程中,每位同学也都是即兴去创作的,这种即兴的创作需要平时的素材和经验的积累也考验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所以在Andrea的课例中,强调和培养了学生的即兴能力。

还有Estév?o Marques的课,这堂课的即兴在老师自身能力上有所展示。老师在使用乐器演奏时,除了会用到常见的奥尔夫乐器,还会用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型打击乐器。他会在课堂中告诉我们自制乐器的制作过程,并且即兴的为我们表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不同节奏。这样的演奏不仅有丰富的音响效果,还可以学习到多样的节奏型。所以,我可以体会到老师的即兴能力也是通过不断地去观察生活以及累积经验而获得,这样的“即兴”也正是奥尔夫课堂中所需要的。

四.结语

很荣幸也很满足自己能够参与到如此优秀的暑期国际课程中。在这七天里,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让我更加坚定前进的方向。作为学生,我应该将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发挥到平时的每一次学习当中,并在学习的过程里培养自己的即兴能力;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各项素质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推陈出新[2]。希望通过本见闻让奥尔夫学习者都了解国际课程的相关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2]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像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J].中国音乐 2004年02期

作者简介:

杨祎敏,现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本科音乐治疗专业,2017年获得国际奥尔夫音乐教育初级指导教师,2019年7月赴奥地利奥尔夫学院学习并获得相关证书。

本文指导教师:马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