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2020-07-10 22:51廖陈浩柳颖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2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转型升级广东省

廖陈浩 柳颖

摘 要: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和全球制造基地,2019年GDP首次突破十万亿,其中制造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全球产业经济的不断转型和发展,广东省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品牌建设、创新水平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本文总结归纳了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运用PESTE模型系统分析了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处的现状,探讨适合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其中制造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制造业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理应紧跟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有助于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Martin(2013)指出,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其目标就是通过建立个性化、数字化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支持制造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1] 。Dobrin(2015)指出,“工业 4.0”和“中国制造 2025”规划先后提出,一方面对于摆脱现有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信息通信业有積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制造业的革新也有利于激发各国发展潜能,提高竞争力,促进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2]。

国内学者汤杰新(2016)认为,转型是指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驱动力的变革[3]。王柏玲(2015)认为,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以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为导向,并不断突破自己适应和紧追市场需求,以及创造新的需求,然后根据自身要素察赋等客观条件,不断优化调整要素投入,及时追踪融合最新科技、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来逐步增强自身竞争力[4]。

吕越,陈帅和盛斌(2018)认为,由于嵌入全球价值链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技术的进口中间投入,中国制造业企业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而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弱未能避免落入此困局[5]。

二、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有限,国家成立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广东省受历史环境因素影响,轻工业和重工业基础都较为薄弱,1978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80.73亿元,这一时期的广东省制造业正处于萌芽阶段,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2、轻工业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和与香港、澳门的相邻的区位优势,广东省积极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等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以棉纺织业、日用品为代表,其中“三来一补”和“前店后厂”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模式。在这一时期,广东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抓住了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3、现代工业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提出科教兴粤战略,落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战略性部署。广东省通过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方式,使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家用电器、石油化工等高加工度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广东省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广东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工业增加值已由2001 年的40.3:59.7调整为2018 年的39∶61。经过 4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省的制造业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2018 年,广东省制造业形成了高端电子信息制造等为代表的的新兴优势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广东省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展战略的新机遇,未来将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培育增长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战略。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品牌化、智能化、服务化、数字化、个性化、绿色化、从而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三、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PESTE分析

以下通过PESTE模型对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政治环境分析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的互联互通,全球化的进程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都集中在制造业领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其它新兴经济体也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等优势加快了工业化进程。[6]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未来10年乃至30年引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传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20字方针,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7]

(二)经济环境分析

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水平,这为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保障。但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仍然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趋势,201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5%, 7.5%和7.8%,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6.1%, 6.5%和5.9%,此外地区生产总值拉动率也从2016年2.8%下降到了2018年的2.6%,充分说明了在整体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制造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制造业作为广东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但要着眼于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担负着提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任。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图3所示,经分析,广东省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从2013年的41.9%不断下降至2018年的39.3%,一二产业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职工年平均工资不断提升。面对我省制造业面临劳动力减少、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日渐突出,迫使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企业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向技術驱动的高端高价值制造业方向转型,以应对劳动力减少、用工成本上升的挑战。

(四)技术环境分析

近年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例如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准确定位市场需求提供帮助,节省了企业大量信息费用。此外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为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引擎。还有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有利于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方向转型。

广东省作为科学大省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2017年广东省科研机构数达到25484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2343.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1%。其中政府与企业资金分别占比12.63%和87.37%,企业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方面占较大比重,广东省制造业技术研发水平也不断提高,可以为制造业向技术驱动方向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五)生态环境分析

虽然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问题。当前,生态环境对制造业发展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包括政府采取环境污染税等措施遏制企业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发展,但也迫使制造业转型升级,朝低污染、低排放、绿色生产方向发展。面临广东省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制造业需要积极推动转型升级,摆脱旧生产模式,改变高污染行为。

通过PESTE对以上五个因素的分析来看,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得天独厚。

四、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一)制造业集群化

首先,制定完善、具体的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政府需要自上而下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引导制造企业集群化,包括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发展激励计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从政策层面对广东省制造业集群化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其次,政府简政放权,组建集群化发展促进机构,使政府在精准服务环节发挥纽带作用,关注企业需求,建立一个高度协调各方的网络系统,推动产业集群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加强产学研投体制协同孵化创新,促进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后,政府采取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的治理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效协作的网络组织结构,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差异化发展制造业集群化。

(二)制造业品牌化

推进广东省制造业品牌化建设,一方面,政府提升质量监管水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国内制造标准普遍低于国外标准。推进广东省乃至全国制造业品牌化建设,一方面需要政府提升质量监管水平,推进行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广东省乃至全国制造企业也需要加强自我约束,提升自我要求,培养危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实施质量战略。要重视品牌建设,品牌不仅体现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品牌更是体现企业的战略意识和企业愿景,品牌建设任重道远。加强品牌建设就要丰富品牌内涵,就是提升产品质量,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促进企业人才的国际化和本地化,增加科研资金的投入。除了自身需要发挥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品牌建设方面,政府需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政府可以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扶持以及资源的对接,为企业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以广交会为代表的的国际展销会,为广东省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

(三)制造业智能化

面对市场对工业品消费品需求迅速提高,智能化则成为相关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消费品制造企业可以采用先进技术,从事智能产品的开发。在这方面我省的格力、美的等知名企业都在智能领域开始了布局。除了消费品之外,工业品也在积极向智能化发展,企业通过智能控制技术进行设备改造,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分享,利用智能软件进行处理从而加速企业运转,提高精准性,并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在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开展精益化、自动化、全球化与数字化建设,循序渐进实现智能制造。

(四)制造业服务化

1.制造业服务化是以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是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信息的发送与反馈通过这条纽带连接。因此,需要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通讯反馈平台,使消费者与生产者能够高效的连接在一起,这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技术支撑。[8]

2.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优势企业的强大资源优势,以及拥有的广大客户群体,使得优势企业有动力有能力率先推动向制造业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依靠成功的经验与强大的影响力,从而形成对其他制造业企业的带动作用。

3.制造业从产品型向服务型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能力,升级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五)制造业数字化

1、推动终端上网与企业上云,构筑网络化发展新基础

得益于5G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百千万企业生产设备设施上网工程得以实现。政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加速提升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加快推动终端设备设施上网,增加数据终端的连接数量。对于企业新建设备设施,应建立综合考核指标,对于已有设备设施,通过采集已有控制系统数据或加装传感器等方式实现数据连接。[9]

2、推动跨界融合,完善资源开放共享新环境

如今,全球制造业正在加速向网络化发展,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是网络化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互联网+制造业”可以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网上交易的发展,资源的开放共享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新机制,以在参与者之间信用共享。开展“互联网+制造业+金融”试点,推动金融與制造业的跨界组合。建立制造企业和从业者的信用档案,健全对失信名单的惩戒措施,对制造业相关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开放共享新环境。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数据化,共享信用信息。推动跨界融合,完善社会信用环境。[9]

3、推进“双创”,开发组织潜能

企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推进不仅优化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使企业内部成本得到降低,还使行业间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提升,大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企业被得以从原来的大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转向专注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导致企业规模的大幅缩减。此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创新。企业探索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支涵盖产业技术、平台架构、大数据、云计算、AI、管理、营销等综合性拔尖的人才队伍,通过促进“双创”,灵活地配置和使用人才,将高端人才从现有组织中释放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掘人的创新活力、动力和潜力。

4、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构建平台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资源要素整合,可以大幅降低资源的利用成本,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知识型人才创造的劳动价值将成为主要因素,按劳分配逐步替代按资分配从而影响全球收入分配方式。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整合产业专有技术、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生态模式,全面助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构建基于平台的开放协同的新型社会组织,以此替代传统的工业封闭技术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模式和新路径。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务广大企业,让企业拓宽资源渠道,提升综合实力,打破传统制造业中已经建立的行业技术和利益壁垒,探索更灵活、更具创新、价值回报更丰厚,基于开放价值生态的创新发展道路。

(六)制造业个性化

制造业个性化常见的有:C2B定制模式、3D打印技术和柔性制造。

C2B定制模式是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建立终端数据库,实施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沟通平台,加强双向沟通,企业也要建立快速的产品开发创新机制。

3D 打印降低单个物体制造成本,使规模化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而在传统制造业,这样的商业化应用显然是困难的。尽管3D 打印取得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成果,但目前更适合辅助设计以及进行个性化定制,并不能取代大规模机械化制造业。对于日常消费品类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考虑设计需求能力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是个不错的方式。

柔性制造需要分为硬件和软件的柔性化。硬件方面,提高设备柔性,增加灵活性设备和提高设备兼容性。软件方面需要柔性生产系统的软件和完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以及多功能的人才队伍。将硬件和软件结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自驱动、自优化的完整的制造体系。

(七)制造业绿色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强烈制约着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必须实现绿色化发展。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社会责任、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清洁生产过程的普及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也需要政策引导、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再制造等产业发展,实现广东省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五、结论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国经济要实现提速换挡,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推动力。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增长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在分析梳理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制造业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归纳及展望,针对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阐明了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说明了广东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搜集和研究相关理论及中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PESTE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Martin . The Chinese Export Boom: An Examination of the Detailed Trade Data[J]. China &World Economy .2013

[2]Dorin . Industry 4.0, M2M, IOT&S-All Equal.  ACTA Universitatis biniensis . 2015.

[3]汤杰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与新常态下的展望[[J].改革与开发,2016

[4]王柏铃,李慧. 关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内涵及发展路径的思考. [J]. 辽宁大学学报. 2015

[5]吕越,陈帅,盛斌. 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J]管理世界,2018.

[6]豆大维. 新制造“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7]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8]李超.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工业经济,2018

[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作者简介:

1、廖陈浩  男,汉族,1997年5月生,浙江衢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2、柳颖  女,汉族,1978年1月生,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项目: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重点学科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转型升级广东省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