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

2020-07-10 22:51赵艳丽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养老问题农村

摘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空巢化现象日益凸显。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成为迫切之需。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及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保障体系的完善、积极兴建农村养老机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措施,以期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农村; 留守老人; 养老问题

一、引言

留守老人问题是我国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其反映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3%,65岁以上人口占11.4%。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问题严峻。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留守老人出现,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5000万左右的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二、山西省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

(一)经济困难

据统计,山西省农村留守老人有近九成无固定收入或年收入在千元以下,养老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他们收入渠道少、数额小,主要靠自己劳动生活,积蓄微薄,养老生活费用多来自子女有限的支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增多,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基本生活的窘境随之显现。且目前山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发展还不成熟,临时救助支持面小、数额有限。

(二)医疗困难

根据卫生部的有关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但目前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仍是一个普遍现象。留守老人的子女都外出务工,老人生了病,没有人去请医生或督促去看病,加上老人们家务忙、农活多,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

(三)照料困难

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有子女在家赡养的农村老人,多数是被动地等待子女的赡养,有些80岁左右的高龄老人,其子女已是50、6O岁的准老人,承担双份养老负担的同时,还要从事农活和哺育孙辈,实在是照顾乏力,护理质量很低。

(四)精神慰藉缺失

目前,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匮乏,很多留守、空巢农村老年人长期缺乏精神慰藉与关爱,导致其承受风险能力弱、害怕孤独、容易心灰意冷等,这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疾病,直接影响到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山西省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由于计划生育,我国家庭结构逐渐缩小,而子女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减少家庭总收入,当子女有下一代时,无疑会导致对老人的赡养能力下降,降低留守老人养老资源的可获得性。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使得老人被迫和子女分离,亲缘关系的疏远和地缘关系的拉大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

(二)农村社区未发挥应有职能

社区是联系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但现在社区的职能仅包括行政管理,为留守老人提供的支持极其有限。大多社区成员碍于传统家庭养老理念,认为留守老人问题是家庭内部问题,不应该由社区管,对困境老人的帮扶仅限于特困、五保成员,大多数农村社区都存在基础养老设施匮乏、养老服务保障力度不足的现象。

(三)政府保障功能不足

山西省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低,使得慢性病人的日常用药得不到处理,导致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受到威胁。且当前山西很多乡镇一级的医疗卫生服务设备简陋、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专业医护人员匮乏,造成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还有就是山西省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单调无趣,内心的孤独感、抛弃感、心理压力等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

四、解决山西省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劳动力回流,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出,留守老人规模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所以应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村循环性、智慧型的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村青年就近就业的机会。也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推进农村旅游,充分发展农村的特色经济,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加快农村保障体系的完善,实现老人“老有所依”

必须把健全和完善農村保障体系作为国家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保障农民晚年的基本生活,国家可以降低门槛,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来扩大对留守老人的社会救济范围。此外,还要改善新农保经办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对管理层的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培养一群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基层骨干精英。避免农村保障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落实不到位、资助不到位等情况。

(三)积极兴建农村养老机构,让留守老人“老有所扶”

老人作为曾经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应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扶。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对农村基层养老、助老服务机构的建立,扩大养老机构的覆盖。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标准,在加快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养老服务软件配套水平,使得农村老人得到帮扶。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乐”

在老人娱乐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为老年人提供娱乐健身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为农村老人捐赠娱乐设施。而且可以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五)重塑孝文化,让留守老人“老有所靠”

在新时代价值观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下,以“孝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伦理道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有些子女借着外出务工之由,逃避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为了重塑孝文化,要大力加强“孝文化”的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孝文化宣传活动,发挥舆论的作用,强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孝德氛围,使青年人理解“孝”的实质,并将“孝”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

五、结束语

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子女外出很大程度上影响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以及身心健康。同时,来自社会以及基层组织给予留守老人的帮扶也十分有限。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为了让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缓解子女外出迁移和政府的缺位对留守老人造成的不利影响,家庭、政府、社会应该形成多方合力,通过自我供养、子女供养和社会供养三个方面共同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补齐“弱有所扶”的短板。同时解决好农民之忧,不断满足老人在经济生活、医疗、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老有所靠,切实体会到家人和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提高留守老人的晚年幸福指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恢复生机,让留守老人从“留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浩:《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湖南农机》,2007年第9期.

[2]秦亮:《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国内研究综述》,《现代交际》,2010年第10期.

[3]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 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赵艳丽(1993-),女,山西晋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8(社会保障)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

猜你喜欢
养老问题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现代社会养老问题的全新演绎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关于老龄社会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议偏远小岛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
吕梁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