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

2020-07-13 03:12阮云露温州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家校互联网+微信

■阮云露/温州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帮助。小学教育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过去的小学教育工作中,大多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模式,“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更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互联网技术则让孩子们的学习不仅止于黑板,运用互联网让孩子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大千世界的魅力;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锻炼了学生的多元表现力,在信息技术的烘托下,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又愉快,孩子们也能够勇敢的展现自己,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艺术感知等多方能力。

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慧”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情境,利用视觉以及听见结合更好的帮助儿童理解和掌握。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够快速让儿童产生共鸣。以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人教版第三课《彩线连彩点》为例。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梯田的美丽照片,让学生在美丽的梯田照片中对“线”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教师后面再去讲解“点”和“线”的基础知识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受了。

从以上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各种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各种现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儿童的生活知识,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感到新奇与直观,促进儿童主动学习、探究世界的兴趣。

(二)“智”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情境

兴趣是孩子们们学习最好的教师。由于小学低段年龄比较小,各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多媒体课件色彩鲜艳、画面生动有趣、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很容易吸引幼儿提高学习兴趣,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在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课《五彩的烟花》活动中,孩子们对于“烟花是怎么发明的”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这时候就发挥课件的作用了,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情境导入,身临其境的了解了古代中国烟花从炼丹药→炸药→烟花最后被发明的整个过程。

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想知道、还想知道的求知欲望,点击画面分段详细进行欣赏。这远比传统的教师运用讲授法更能帮助孩子获取直接经验。课件通过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的画面,悦耳动听、富有情趣的解说,充分调动儿童视听等各个感官,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加深了儿童对事物的了解,培养儿童良好的注意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也帮助的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巧”用互联网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现代教学方式,信息的实现逐渐成为当代人才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在这种素养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终身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要想提高儿童的社会化水平,就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各种视听功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影响,使儿童耳濡目染,其素养潜滋暗长,这对儿童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意义重大。

二、手机app的运用,助推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发展

(一)以app软件为主,便于教师获取信息

当前的教育新形式下,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需要掌握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钻研以及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优质教育的需要。

“之江汇”教育广场app、“名师课堂”app等等手机软件的出现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构筑了一个以学习为核心,以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为纽带,以教学资源共享为驱动的管理、学习、交流、分享的网络平台。特别是“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个app集开放、专注、融合、智慧为一体,体现了资源自主、专业的特点。比较常见的资源有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资源基地校、网络学习空间等应用。比如:名师工作室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以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开展话题研讨、学科研讨、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形成开放协作的网络研修共同体。这里是我们教师的知识海洋,我们徜徉在这里汲取营养。

图1

(二)以微信推送为辅,增进家园之间互动

微信是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一款通讯软件,微信的操作难度较低,步骤也比较简单,是教师和家长都比较容易接受。和传统的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微信平台具有很大优势。

1、个别交流不受限

微信平台不收场地、时间的影响,教师家长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与学生来校、离校短暂时间。同时,微信软件中快速回复功能使教师与家长沟通效率得到提升。

2、群组交流多元化

在微信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和家长经常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班级群,并在群组中运用文字、图像、动画以及短视频等方式分享学生活动剪影、及时交流学生情况等等实现多元化交流。

3、双向教学更深入

家校共育模式是一个双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家长以不同的方式在微信平台中进行交流,包括多文本格式,对实现家校之间的沟通起到了多元化的作用。在不同的功能中,这样的特点可以解决家校在信息传输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不流通等问题,有利地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无障碍沟通。

(三)灵活运用微信各功能,促进教育紧密相联

不同的微信功能在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中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育需求,灵活选择微信不同的功能使其发挥沟通交流作用,让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微信app中得到发展。这种应用方式使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了互相沟通网络,不仅使家校沟通变得便捷有效,也在师生互动上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微信app上发布、共享、搜寻一些信息[1]。

新媒体的宣传形式多样,我们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宣传表达的内容,呈现内容的多样化更能吸引家长和幼儿的注意。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中运用移动互联网教学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未来最大的趋势就是小学教育实现信息化发展,为了能有效的促进小学各科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时代的优势。此外,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选择适合学生发展并可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互联网+微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