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2020-07-13 02:44户淑莉
科技视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建筑施工

户淑莉 李 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以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以最好的经济效益完成建筑施工任务[1]。

1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室是主要教学场所,而“粉笔+ 黑板”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当在课程中学习到一些常用的施工技术时,老师会播放施工工艺的视频或动画,或者施工方法及技术的短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理解。但是,单纯的播放视频短片了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形式过于单调,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理论知识,配以观看视频辅助只能是学生进一步去理解该施工的原理及方法,并不能实地的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技能。

另外,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与现阶段技术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明显。例如,在我们学习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材中,有关施工工艺的介绍,很少有能够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反而是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一些已经在很早之前就被淘汰的技术,相应的一些应用广泛的成熟的技术并没有在教材中出现。一本成熟的教材内容的设置应该做到兼顾传统的、适用的施工技术,同时将重点放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上。但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很多教材往往都做不到这些,教材不能跟技术的发展同步升级,课程内容就跟不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2]。

在《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课程中,实训老师会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实训老师以及施工技术人员会对相应的问题做出解释回答。但是对于不同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不同的施工工地,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这就会造成教学效果的差异。另外,基于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环境,为保证学生的安全,现场参观时间比较短,受工地施工阶段随机而取法全面了解从土方平整到装饰装修整个流程所有的技术与工艺,认知程度有限。

2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优化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改革教学内容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符合学校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内容丰富、先进的优秀教材及教学指导书,与精品在线课程相适应的立体化的教学参考网络资源体系,并具有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内容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涌现出解决特殊问题的新技术、应对不同情况的新工艺、满足使用需要的新材料,相应的国家、地方的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针对这种情况,应在保留现行常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去掉一些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传统落后的施工方法,同时参考网络资源和实践知识,增加一些现阶段频繁使用,且已经相对成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适应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使课程结构在改革中优化,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案例进行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3]。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集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拓展思路,实现教学相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整个课程设计均以项目化教学为要求,介绍一项新的施工工艺时,以一个项目为例,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和归档,按照这五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选用项目化的形式,学习每项任务时均以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应用为载体,以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内容为目标,将课本中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训练用于解决实际施工现场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4]。

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5]。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动画、模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感性认识;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工作角色扮演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未来工作岗位的亲身体验,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就对该课程的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但是,现在大多数青年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他们基本上没有施工经验,与施工企业也没有过多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外,还应注重加强工程实践锻炼。

为了提高自身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何实操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参加实践培训。专业教师应到工地现场参与实际性的工程施工技术操作与管理,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外,为了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投入相应的资金专门用于师资建设,积极为教师寻找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渠道,不断创造交流与充实自己的机会,从而提升、更新专业理论知识。

2.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注重过程考核,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核学生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施工原理和工艺流程的掌握情况,碰到在实践中工程问题的应对措施及处理方法的能力。传统的考查方式只是以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基本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考核方式应增加对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的考查,不仅涉及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教师要按照教学方向、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类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够使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建筑施工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断层带常用钻进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