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理先行
——吴珍之

2020-07-13 01:54
中国画画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老红军国画系线描

意笔线描写生与创作体会

文/吴珍之

中国绘画始终保持着注重线性的特点与审美情趣,线条勾勒的描绘方法是经历千年锤炼,逐步精炼完善至今,形成了一种独立的、难度与格调都极高的绘画表现形式。

速写 吴珍之

意笔线描写生 1997年 吴珍之

意笔线描课堂写生 1997年 吴珍之

意笔线描课堂写生 1998年 吴珍之

意笔线描人体写生 1998年 吴珍之

意笔线描顾名思义,是融入写意手法的线描,与工笔白描相比它更加注重用笔变化:侧、勒、努、策、掠、啄等借鉴运用书法艺术的用笔达到变化无穷的效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父亲吴永良就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将意笔线描正式纳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教学,开创了意笔线描课程。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读于中国美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从大二开始学习这门课程,进行了大量的课堂写生训练,受益颇多。在美院附中四年绘画基础训练过程中,接受的都是西方素描训练,也就是用光影明暗来表现对象,到了国画系学习水墨写意时要抛开原来已经十分入脑,理所当然的明暗观察方法与表现技法时,就显得束手无策了。这时意笔线描课程就起到了关键的衔接、过渡、贯通的作用。

老红军系列之四 吴珍之

老红军系列之二 吴珍之

老红军系列之三 吴珍之

父老湘情组画之一 吴珍之

所有基本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实践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即长期苦练十八般武艺都是为了临战取胜。由于中国画是一门才力与功力相结合的艺术,而且在习艺之始更注重功力的锤炼,强调苦练童子功。凡是杰出卓越的艺术家,无论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都脱不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苦练规律。在写生过程中,训练眼、手、心的高度统一与自如转换,着实是一个考验造型能力与毅力的过程。这个培养训练敏锐观察力与过硬的造型基本功的过程,虽然难度很大,但我是乐在其中。每一幅写生都是没有碳条底稿的,一张四尺整幅生宣、一杆羊毫长锋提笔,深吸一口气,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如果失败了就重来,不容修改。当时画废的宣纸都是论斤称的。再来说一说观察方法,在画人物头部的时候,我的眼睛是兼顾到对象全身的,局部与整体不断地比较观察,一边抓形、一边提、按、转、侧毛笔,表达对象容貌特征、毛发、皮肤、衣服等的质感与体感,神情态势,形体结构,同时又要特别注意挥毫勾勒时笔笔相连的气势贯通,所以看似简单的每一笔线条里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老人、青年、少女、孩童都要用不一样的线条描绘,曲直、长短、刚柔、枯湿、粗细可谓是千变万化。尤其是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抓形的阶段越来越自如时,就可以享受到如挥写书法般的写意性,畅快淋漓非常过瘾。那个时候可以体会到意笔线描不单单是一个起到衔接专业素描与水墨写意的一种技法,其本身就是一个能抒发情感,表达个性,表现性极强充满灵性的艺术语言。因此之后我的很多创作也运用了意笔线描来表现,如《乱世飘萍》《英雄当年》《皮影生涯》《湘韵》等作品,表现人物挺拔硬朗或是苍劲古拙,简约朴实的精气神的题材非常贴切合适。

在国画中,线描可视为骨架,水墨画可看做是皮肉,有了意笔线描之骨法用笔的支撑,再加之水墨烘托修饰,骨肉相济,相辅相成才可获得水墨写意画的佳境,能更加强烈地体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质与特性,今后的创作中我也是会将意笔线描进行到底,发扬这种艺术语言的生命力。因此,若想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在创作上多有建树,产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杰作,才能获得令人心悦诚服的公认。■

速写 吴珍之

猜你喜欢
老红军国画系线描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线描画
张伟平作品欣赏
龙长春走访慰问老红军
潘树生作品
贵州省抢救征集“老红军口述历史”工作出发仪式举行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慰问贵阳市健在老红军
方勇
线描的细分与设计艺术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