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因公出国(境)合规性管理

2020-07-13 06:34王晓菲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
消费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因公外事外交

王晓菲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私出国(境)旅游已经超过国内旅游,成为越来越受我国公民青睐的休闲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对比之下,因公出国(境)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出国(境)行为与因私出国(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公众对其了解并不全面,本文将对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做好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出国(境)有关概念

我国政府及公民的国际间交流交往根据行为主体、出行目的、费用来源等因素不同,大体可分为一下几类出国(境)行为:

(一)政府间外交

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二)公共外交

作为政府外交的有力补充,是国家间非政府层面的全方位体现国家意志,多维度维护国家利益的对外交往形式。公共外交以更趋灵活的模式可以看做是政府层面沟通之前的缓冲地带,为解决国家间冲突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三)外事工作

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其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

(四)因公出国(境)

是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我国各级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派出并全额或部分资助,持中国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因公普通护照、因公港澳通行证出国(境)从事的公务活动。

(五)因私出国(境)

是指除了外交、外事活动以外,以个人旅游,探亲,访友,留学,讲学,贸易等为目的的出国(境)行为。

二、认识偏差分析

(一)对两种行为实质认识不清

实际情况中,我们往往因为概念不清晰、认识不充分等原因,将各种出国(境)行为混淆,尤其是对因公出国(境)普遍认识不够。通过“因公出国(境)”与“因私出国(境)”二者定义可以看出,两类出国(境)行为差异明显。

因公出国(境)并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多基本原则必须坚持。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可进一步认识因公出国(境)行为的严肃性与规范性。

案例:2015年2月,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某某等人组成访问团,赴德国、奥地利进行院校间交流。该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擅自变更路线,增加景点游览行程,作为团长的李某某仍表示同意。该团组在外停留8天,仅安排了1天半的公务活动,其余时间均为观光游览。上述活动费用共计17万余元,其中旅游花费近4万元。该团组回国后,按李某某要求上报虚假报告,对于擅自增访行为进行了隐瞒。

以上案例是发生在“八项规定”后的典型案例,存在着主要领导带头违反外事纪律、把关不严、弄虚作假、公款出国旅游等多项违规违纪行为。各级外事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吸取教训,从严管控。

(二)对因公体制的特殊属性认识不够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是理解国企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特点的前提,“国企”首先要保持“国”的性质,也要突出“企”的特色。“国”是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企”是指国企肩负经济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任。国企因公出国(境)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必须确保合规性。

(三)参与者角色不同

目前体制下,越来越精简的管理人员服务和管理越来越多的出国(境)人员逐渐成为常态。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相关从业人员因自身角色不同、立场不同,对因公出国(境)合规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尽相同。

三、提升因公出国(境)合规管理

因公出国(境)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也不可不走。在合规管理的前提下,应该保障因公出国(境)人员走得顺、走得快、走的安全。

(一)强化规矩意识,严格审核审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级因公出国(境)管理部门要对相关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制度、人员、证照、费用全面管理等,形成多层级、多维度的立体管理体系。近年来,部分人员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坚决遏制公款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让因公出国(境)抛弃“待遇”的色彩,回归“业务”的本质,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的民心工程。

(二)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因公出国(境)管理

要不断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好因公出国(境)大数据管理。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具有点多、面广、流程长的特点,在日常管理中,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趋势,通过APP建设一站式满足各项日常工作需要。

(三)加强应急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发展蔓延,多国疫情防控压力长期维持高位。做好境外疫情防控工作事关境外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及队伍稳定大局,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要灵活应变,根据境外疫情发展变化,将工作重心更多转向为境外员工的服务上来。

(四)加强各级外事队伍建设

要在创新管理、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根据岗位职责,做好人力资源优化调配。做好各级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组织开展部门负责人和因公出国(境)事务专办员培训班,提高外事队伍人员综合素质。

结论:总的来说,做好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合规性,综合研判国际形势、国家层面宏观管理政策、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形势等。要不断丰富管理手段,创新工作方法,严控合规性风险,不破底线,不踩红线,保障国有企业国际化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因公外事外交
《因公檄按游黄山》
外事之窗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外交
省级综合性医院人员因公出国特点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