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乐

2020-07-13 09:15李安平
延安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胯部太极鱼儿

李安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飞天》《黄河文学》《雪莲》等。

两个鱼的世界,一阴一阳,涵盖了太极运动的所有方式。在模拟鱼的运动中,我们必须把自身置于圆的运动范围之内,然后是两个鱼的生生不息的运动,运动的势能时时刻刻都在奇妙的转化之中,这似乎就是太极的玄妙所在。

生也柔软,死也僵硬。欲练太极,必先柔其肢体。柔也,静也,松也,始入太极之门。师父的话也许更直接,不要用力气,身体放松。于是乎,在一遍又一遍的拳架打磨中,僵硬的身體慢慢地变得柔软,筋骨日益强健。无极动而太极生,一套拳由起势而生,由收势而终,这便是两只鱼生生不息的运动。

一个人选择了这种运动方式,便选择了合乎“道”的运动。拳是一种系统,一种属于“道”的运动系统。孔子当年拜访老子的时候,老子张开他的嘴,吐出他的舌头,让孔子看,孔子似乎明白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然而世人毕竟喜欢刚强,喜欢力量,每每被自己的刚强所灭亡。谁能如婴儿乎?老子孤独地叹息,“道”似乎太平常了,以至于闻之者常常露出不屑一顾的眼神。“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现代的人太聪明了,一切信息的来源太容易了,以至于一生的时间都消耗在将信将疑的自我纠结之中。

放下太难了。我们放不下名,放不下利,放不下既得的一切,身外的东西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还收不回贪婪的欲望。这似乎就是人性的悲哀。“孰能虚其心,实其腹,则得矣。”师父的话太接近老子了。刚开始练太极的时候,我们总是后天的意识太重了,重得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身体。师父一遍又一遍地说,松开,再松开。我们还是不知所云。在后天意识掌控的身体运动轨迹中,我们丧失了本真的自我,回不到先天的自我。太极似乎就是帮助我们寻找自己的一种运动方式。

师父说,太极源自道门。赵堡太极拳的祖师是张三丰。对于这种说法,一些门派充满了怀疑和不解。张三丰是明代的道士,修道于武当山,这一点似乎毫无疑问。在外人看来,赵堡太极拳以张三丰为祖师似乎有些自神其拳的意思,可是宗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却是不容置疑的铁证。之后的蒋发便脉络清晰,传承有序。至于到了郑锡爵、郑悟清、侯春秀这一代,赵堡太极可谓盛名天下了。为什么要把太极拳归到道门,道理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太极拳的练法其实就是遵循“道”法的运动模式,使人由后天意识返回先天意识的不二法门。人直立行走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先天意识不断弱化,后天意识不断增强,手变得越来越灵活,腰胯随之僵硬,经络随之不畅,疾病因此生焉。太极拳其实就是帮助人回到先天运动模式的一种修炼方式。

两只鱼的运动充满玄妙,其实这种运动恰恰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之内。阴阳分而太极生。太极拳的练习让我们慢慢地学会寻找我们体内的两只鱼。当我们回到婴儿般的柔弱之后,当我们大脑安静下来之后,当我们达到意练太极神打拳的境界之后,潜藏在我们体内的两只鱼就奇迹般地复活了。

人在十六岁之前,胯是可以运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胯就生锈了,就不能运动了。太极独特的运动方式就从解放我们的两个胯开始。只有当两个胯能动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打开太极的大门,否则,一切都是妄念。胯像两把生锈的铁锁,把守着每人通往太极之路的大门。同时,它的运动与否也是鉴别真假太极的法宝所在。我是在身体敲响震耳欲聋的警钟之后,才开始走近太极的。当时选择的是杨氏二十四、四十二、四十八,经过半年的练习,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彻底消除了。当颈颅多普勒检验师的报告摆在面前时,我的内心充满激动。感谢太极,它修复了我身体里的堵塞,使身体内的血液能够重新顺利抵达大脑,开启顺畅的循环之旅,从而也让我免除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其实,这时候,我并不知道体内藏着两只鱼的秘密。我的运动方式是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呼吸放慢之后身体的自我恢复。当然,我不是说这种运动方式不好。作为一种广义的太极运动,对于普通人的身体修复,它的确是有效的。但是作为抵达太极的本真的运动方式,距离破译两只鱼运动的秘密还非常遥远。

真正的太极入门方式是从模仿猫的走路开始的。这种如履薄冰的行走方式是蹑手蹑脚的,它恐怕打破周围宁静的空气。当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这种行走模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可以慢慢地放松了。一只蹑手蹑脚的猫欺骗了警惕多疑的老鼠,它的脚步太轻了,轻得可以遮蔽老鼠的耳膜。当距离发起袭击的那一刻的时候,老鼠已经在劫难逃了。有人把猫誉为太极高手,从这一点来说,一点也不过分。猫的肌肉是松软的,然而,它的筋骨却是异常强壮的,它在瞬间爆发的力量是它体重的数倍。猫的运动方式颠覆了现代体育的训练方式,它使那些沉醉于肌肉训练的运动员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种奥秘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对猫的模仿也许就是太极拳得以诞生的开始。

从猫的运动到鱼的运动,是太极练习由低级迈向高级的阶梯。没有从模仿猫步的开始,就不可能达到鱼的运动的境界。

鱼的运动是从对圆周运动的认知开始的,太极拳就是肢体的圆周运动。太极拳又叫摸鱼,两只手摸鱼的方式是不断的划圆,在手的圆周运动中随时都有抓鱼的可能。当然,能抓住鱼是高级阶段的事情。手的运动也可以理解为对鱼的运动的模拟。在一个无形的圆周之中,两只阴阳鱼不停地运动着,从一种势能转化为另一种势能,从而开启全身的肢体运动。这种运动是玄之又玄的,它是在以手模仿鱼的方式去唤醒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后天唤先天。当熟睡的身体被唤醒了,人体的筋骨慢慢就会变得强健,藏在身体内的经络就会慢慢通畅。人体的江河川流不息,身体的康健就不期而至。

身体唤醒的过程是缓慢的,或者数年,或者十数年不等。松的感觉出现的时候,身体的疲劳感就会产生,胳膊腿像灌了铅般的难受。这时候,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慢慢就会感受到气的产生。随之,身体固有的一些不适会有所反应。腕、肘、肩、肋、膝、胯、踝等关节处,也有松动,具备了一些太极运动的条件。

鱼的眼睛藏在两个胯眼。太极图中阴阳鱼的运动就是两个鱼眼周而复始的运动。成人的胯是生锈的,不能动的。随着从猫到鱼的运动方式的不断模仿,渐渐地胯有了松动的迹象。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转换运动的方式。先天带动后天的运动启动了,我们千万不能麻木不仁,不能毫无察觉,否则,我们一辈子都会陶醉在后天运动的模式中不能自拔。我的意思其实再明白不过了,当两个胯有了松动的缝隙的时候,就是启动体内潜藏的那两只鱼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就要一切听从胯的召唤了。胯不动时,身体不能妄动,胯若动时,肢体随之而动。至此,身体的所有运动都要听从这两只鱼的指挥,尽管它们似动非动,我们都要用大脑的意识去指挥它动。久而久之,这两只鱼运动的空隙会越来越大,我们便会体会到太极的诸多妙处。

鱼的存在方式在体内是对偶的,腕、肘、肩、肋、膝、胯、踝等关节处都静静地各自躺着两只鱼。当胯部的鱼儿苏醒后,其他关节的鱼儿也会慢慢苏醒,随着胯部鱼儿的运动而慢慢地运动。这时候,如果你慢不下来的话,这些鱼儿的运动你是永远感觉不到的。师父当年强调慢的时候,我们都不以为然。等到若干年以后,有些人的鱼儿至今还没有苏醒,还不知道慢的所以然,真是可悲啊。

鱼儿苏醒了,是好事情。可是苏醒了的鱼儿一定要听从胯部鱼儿的指令,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脱离了大道。两只鱼儿的运动也暗含着深奥的哲理,不可等闲视之。一只鱼儿的动是在另一只鱼儿不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两只鱼儿一起动,则为双重。许多人一辈子陷在双重的泥潭里拔不出来,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动要动的轻灵圆活,不可突兀,不可呆板。

全身关节处的鱼儿按照一个频率运动的时候,才是太极。但是其他鱼儿必须在胯部两只鱼儿的带动下方可运动,这也是鱼儿的密钥所在。

太极一重功夫一重天,一切都在鱼儿运动的圆周之内,一切似乎又在鱼儿运动的圆周之外。其中的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庄子和惠子的答问中其实已经涵盖了这个秘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责任编辑:张天煜

猜你喜欢
胯部太极鱼儿
浅谈陈氏太极拳中胯部平衡在套路练习的重要性
胯宽女生显瘦的6种穿搭技巧!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太极Ⅱ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