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精灵

2020-07-13 09:15周尚俊
延安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鸡们土鸡公鸡

周尚俊,青海乐都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家》《青海湖》《延安文学》等。

清晨的乡村,朦胧的雾霭慢慢收起,东方的天幕渐渐开启,万物的呼吸不断放缓,疲劳的人们还在梦乡。随后,启明星忽闪忽闪着,村庄的鸡们顿时心领神会。

“喔——喔——喔”,谁家的公鸡首先分毫不差地一声引吭高歌,全村庄的公鸡异口同聲地昂首长歌。村庄醒了,天地醒了。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人间。

年年岁岁,日日月月,村庄就在土鸡毫厘不差责无旁贷的叫唤中清醒,农人就在公鸡兢兢业业义不容辞的啼鸣中起舞,庄稼就在柴鸡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叫唱中生长,天地就在草鸡亢音高唱红飞翠舞的氛围中明亮。

土鸡,是村庄的精灵,天地的精灵。

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于野生的原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其驯化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但是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农业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土鸡,即本地鸡,在中国西北地区也叫草鸡、柴鸡、笨鸡。

村庄的土鸡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乡土的鸡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鸡,我国甲骨文中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据有关资料可考养鸡在我国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

鸡是最有灵性的家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宋代著名的文献《太平御览》中说:“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受到崇拜。后来在门楣上贴鸡成为四川、甘肃一带春节的习俗。过去在桃花坞年画中就有“鸡王镇宅”的年画,图案是一只大公鸡,口衔毒虫,威风凛凛,望而生畏。

村庄的家家都养鸡。在乡村的过去,不管是大富人家,还是贫穷小户,家家都养着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土鸡。看似十分渺小不足挂齿的小禽,对农家有着无可取代的需求。旧时有儿歌曰:“打罗罗,擀面面,阿舅来了做饭饭。啥饭?肉饭,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在自然经济的乡村社会,土鸡的作用不可小觑,养鸡的价值如此简明,因而养鸡成了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农家骡马要养,耕田种地,驮运碾场,然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的少,闲养的多;猪狗要养,造粪下崽,看门护院,可是好吃懒做,挑肥拣瘦,操心多,惹事多。只有公鸡天天打鸣叫早,亘古不变;母鸡日日抱窝下蛋,百世不易。一把秕谷子,几粒碎粮食,就令它们安心乐意,就使它们责无旁贷。长高一寸,增重半斤,主人都历历在目,几乎已视为家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与农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与村庄产生着难舍之情。

农家的人人都爱鸡。在村庄的过去,土鸡与人一样,是土里生土里长的,但可算是乡间的金凤凰,从小鸡到成鸡,倍受主人的喜爱。母鸡到了排卵期,便有了生育的欲望。这时,农人在母鸡平常的窝里小心翼翼地放进十多个鸡蛋,母鸡心领神会开始孵化“抱”小鸡,经过半个月的“抱”,鸡蛋里新的生命已孕育成熟,随即陆续破土而出。一个月的时间,母鸡就已率领着十几个咿呀学语的小鸡在农家院里东来西往,悠闲自得。小小的土鸡毛色发亮,尖尖的嘴巴,小小的爪子,简直令村庄的孩子们爱不释手,也令农家的女人们遂心快意。两三个月后,它们就膀大腰圆生龙活虎,公鸡昂首阔步,风度翩翩,及时啼鸣报晓,重任在肩;母鸡小巧玲珑,闭月羞花,准时进窝下蛋,责无旁贷。鸡们心安理得,人们怡然自乐,巷道井然有序,村庄朝气蓬勃。

村庄成了公鸡的天下,母鸡的世界。

在这里,土鸡们自得其乐。土鸡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出行,漫步在村巷场院,游走在山间田野,可以上屋顶,可以爬梁架,或高或低,或上或下,无拘无缚,自由自在。鸡在山村,呼吸的是天然新鲜的清新空气,饮的是清凉明澈的山泉溪水,吃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态草和高蛋白虫,白昼可尽享和煦阳光的沐浴,夜晚可欣赏朦胧月色的柔美,活得逍遥自在。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们既能与人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顺从人类,奉献村庄,不惹是生非,不偷鸡摸狗,得到主人的厚爱,也能与农家豢养的其它同类荣辱与共,找准空间,立足本职。在乡村的动物世界里,它们既没有相好,也没有对手;既没有竞争,也没有矛盾;既可以与猪羊们共室,也可以与鸟雀们同食;即可以无拘无束地趴在比它高大无数倍的马骡背上引吭高歌,也可以无所顾忌地围在牛群羊群的脚下受不到践踏穿梭自如。最根本的原因,它们属村庄大家庭里的小字辈,它们不需要锦衣玉食,不需要绫罗绸缎,没有与其它同类的利益之争,甚至在顶天立地的骡马眼里对鸡们不屑一顾,鸡也就非常知足恰到好处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营造着美好的村庄生态。

在这里,土鸡们昂首阔步。长期的放养生活,美好的村庄生态,造就了它们健康的体魄。

土鸡从古代家养驯化而成,从未经过任何杂交和优化配种,长期以自然觅食或结合粗饲喂养而成,具有较强的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并具有耐粗饲、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的特性,任何病疫在它们身上没有立足之地,体态强健,精神抖擞。同时,先祖给了它们华丽的外表,土鸡体形清秀,头尾上翘,羽毛紧凑,毛色华丽,羽色有白色、红色、黑色、褐色、黄色、深麻、浅麻,偶尔还有多种颜色的组合,玉树临风,五光十色,始终掩饰不住轩昂气质,甚至有些超凡脱俗。冠为单冠,冠形大小适中,厚薄均匀,上翘、直立。脸、耳叶均为红色,恰如其分地突出着关键,泾渭分明地表现着重点,公鸡神采飞扬,母鸡千娇百媚。这样的神态举止连画家们也惊喜欲狂,毫不珍惜地挥毫泼墨。画家徐悲鸿创作了《雨中鸡鸣》,朱宣咸创作了中国画《金鸡赛菊》。“白石虾虫悲鸿马,可染水牛黄胄驴,苦禅老鹰大羽鸡”,中国画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鸡成了艺术家创作的良好题材,为他们带来了艺术灵感。

在这里,土鸡们趾高气扬。在村庄,骡马虽是劳动的主力,但需娇生惯养,食量巨大,碾场驮运,稍不留意就使性子、尥蹶子。猪羊虽为农家产粪供肉,可好吃懒做,顿顿吃不饱,天天吃不够,稍不注意就偷吃偷喝,偷懒偷闲。土鸡从不挑肥拣瘦,山吃海喝,主人实在拿不出东西,啄几个瘦虫子,捡几颗秕谷子,便心满意足得意洋洋;從不油头滑面,坐享其成,不管农闲农忙,过节过年,照样兢兢业业,恪守职责,为村庄打鸣报时,为主人下蛋产肉。鸡蛋富含胆固醇,营养丰富,其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强筋骨的功效,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体虚疲乏、精神不振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这令村庄的其它同类退避三舍,望而生畏。鸡们节衣缩食,攻苦食淡,诚心正意,大有作为,因而被古代文人雅士赋予“五德君子”的美名。汉代《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期的田饶对鲁哀公说的一段话:“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鸡头顶红冠,不论是昂首阔步、英勇搏斗,还是低头觅食、高歌打鸣,体现出文、武、勇、仁、信“五德”,受到人们的推崇,画家任伯年有一幅国画名作画的就是鸡,题字为“五德君子图”。我国曾经发行的生肖邮票《辛酉年》,是画家张汀创作的一只五彩缤纷、英姿勃勃的大公鸡。它引颈昂首、振奋抖扬、雄视而立,像一个勇士,似一位英雄,又是时间前进的响亮号角!

村庄离不开土鸡,村人更需要精灵。

有了土鸡的村庄井然有序天朗气清。在我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劳作的开始,何时天亮这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守夜不失时”,尽职尽责。以后虽然有了钟表,庄稼人还是喜欢用鸡叫鸟鸣把握时间,用太阳升落掌控生活,并习以为常。村庄的时间与钟表无关,一声声公鸡的叫唱,喊起了睡眼朦胧的农人;一阵阵雄鸡的高歌,唤醒了昏昏沉沉的村庄。有了晨钟暮鼓的惊响,山泉鸟鸣的律动,挑水的、做饭的、赶牛的、放羊的,进入各自的角色,种田的、锄地的、读书的、唱戏的,走进个人的天地,村庄奏响了有条不紊的农家生活曲。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农人在起早贪黑中生长,村庄在井然有序里变迁。每一个庭院窗明几净欢歌笑语,每一个巷道宽敞明亮人欢马叫,每一块田地草长莺飞五谷丰登,每一个村庄生生不息天朗气清。大大小小的人们自然也喜逐颜开,春风得意。

有了土鸡的村庄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清晨,随着一只开路先锋鸡的昂首长歌,全村庄的公鸡们齐声欢唱,家园清醒了,巷道蠕动了,村庄热闹了,被公鸡叫醒的驴很不情愿地发出一声声无奈的长啸,被鸡占了上风的麻雀羞愧难当,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人们投入到新一天的忙碌中。中午时分,随着一只老母鸡下蛋后居功自傲自命不凡的呱呱叫喊,所有的母鸡们不约而同里应外合地咯咯呼唤,形成了村庄一浪高于一浪的特别交响曲。农户对此时的吵闹乐此不彼,村人对这样的叫喊流连忘返,对鸡们暂时的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忍气吞声。到了下午,是鸡们最游闲的时候,无所事事的鸡们玩开了互斗的游戏,两只和谐共处的鸡因一颗粮食或一只虫子,猛然间发生冲突,互相拉开架势,伸长脖子,横起眼睛,开始打斗,双双时刻堤防着对手随时发起的攻势,又密切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抓住一切可乘之机发动进攻。就在这相互敌对的紧张气氛之间,一场恶斗开始了。单斗的雄鸡高高地跳动,舞动金爪直扑对手;以寡敌众的勇士猛扑双翅,只见羽毛纷飞,须臾之间,对手仓惶避退,瞅着时机东山再起,到最后,斗得两败俱伤,双双才偃旗息鼓,鸣金收兵。这样的表演笑晕了村人,也热闹了村庄。由此而引发了人们的兴趣,玩开了斗鸡的游戏,古时王孙公子时常提着两只能打斗的鸡斗鸡,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后来甚至还在军中推广,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而且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

有了土鸡的村庄生机勃勃殷实富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人更应该引以为戒,奋发图强。古代“闻鸡起舞”的故事,愿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指有志报国的人勤奋努力,以其鼓舞人们的斗志。过去,就是在一遍遍的鸡叫声里,奋发有为的乡村学子们起早贪黑,努力学习,使村庄富有朝气方兴未艾;就是在一次次的鸡鸣声中,清苦劳作的村庄农人们废寝忘食,争先恐后,使农家年年有余富足殷实。在社会封闭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乡村世界里,公鸡便钱,鸡蛋换线,这是最简单、最实惠、最原始的交换买卖方式,农事的籽种就是靠老公鸡买回来的,农家的孩子就是靠老母鸡供出来的,大人小孩过年的新衣裳就是靠土鸡换过来的。“鸡儿不尿尿,各有各的窍”,这是乡村喂养的其它动物们高不可攀望尘莫及的,土鸡发挥着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着村庄的剩余价值,殷实着乡村的家庭生活。

如今,村庄在慢慢消失,土鸡的家园不断变迁,其原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土鸡也渐渐远去。新的孵化技术使鸡的新品种粉墨登场,然而,新的同类们已脑满肠肥,腿粗脚壮,体态臃肿,风度尽失。钟表取代了时间,打鸣报时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责任编辑:魏建国

猜你喜欢
鸡们土鸡公鸡
扎进鸡群的鹤
两只公鸡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土鸡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说话的公鸡
聪明的公鸡
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