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条件对香薷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020-07-14 01:18贾民隆宋卓琴段九菊曹冬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芽率光照低温

贾民隆,梁 峥,宋卓琴,段九菊,张 超,曹冬梅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香 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是 唇形科(Labiatae)香薷属(Elsholtzia)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为0.3~0.5 m,须根长势较为繁密;茎直立,外形呈四棱形,中间有浅槽,一般中部以上开始出现分枝,具疏柔毛或无毛,一般为麦秆黄色;钟形花萼,长1.0~1.5 mm,外缘具长柔毛呈紫色串珠状,花冠呈紫色,体积较小,长2.5~3.0 mm,颇具观赏价值。其地上部分可入药,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的功效;香薷的花可以作为香料提炼的原材料,另外香薷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养护管理容易等优点[1-4]。夏秋季是香薷的主花期,观赏时间长,因此,其在园林绿化与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针对香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药用成分的提取等方面,而对于种子萌发及驯化栽培方面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制约该植物的商业化利用。

本试验对不同培养条件下香薷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种子形态进行了观测,旨在为香薷在观赏植物、园林绿化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香薷种子,2017 年9 月收集于山西省永和县阳曲山,海拔2 058 m,采收植株生长状况相近,无病虫害。

1.2 方法

试验于2017 年9 月下旬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科技示范基地进行。

1.2.1 种子形态观测和千粒质量的测定[5]利用体式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并用游标卡尺测量种子的各项外观形态(长度、宽度、厚度),测定总粒数为50 粒,并对各测定值的平均值、方差进行计算。

收集的种子中随机选取200 粒,通过千粒质量测定仪(康达牌)测定种子千粒质量,每次测量8 次。

1.2.2 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挑选大小、饱满度一致的香薷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分别在5、10、20、30 d 时测定其发芽率。每次随机挑选50 粒种子进行测定,各处理3 次重复[6]。

1.2.3 光照和暗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挑选大小、饱满度一致的香薷种子分别置于光照培养箱和遮光箱中,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时间段测定其发芽率。每次随机挑选50 粒种子进行测定,各处理3 次重复。

1.2.4 不同浸泡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挑选大小和饱满程度一致的种子浸泡在蒸馏水中,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处理下每浸泡12 h 取出一部分进行种子发芽试验,3 次重复。

1.2.5 低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挑选大小和饱满程度一致的种子分别置于4 ℃低温保存箱和室温2 个环境中,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每浸泡12 h 取出一部分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每次随机挑选50 粒种子进行测定,各处理3 次重复。

1.3 数据分析

试验采用Excel 2010 进行统计制图,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薷种子形态特征

香薷种子位于宿存萼内,呈卵圆形,种皮呈褐色,表面光滑。生长健壮饱满的种子长度为1.14~1.22 mm,宽为0.53~0.67 mm。种子的千粒质量为(0.287±0.005)g,变异系数为0.17(<4),其数值在误差范围之内。TTC 种子活力测定后,当年采收的种子着色率可达93%以上,种子生活力较高。表明较短时间的常温贮藏对香薷种子活力影响不明显。

2.2 不同处理条件对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

2.2.1 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新采收的种子短时间(当月)便可以萌发。种子的发芽率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贮藏5 d 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10 d 间差异不显著,但贮藏5 d 后的种子发芽率与贮藏20、30 d 的发芽率之间差异显著。这表明香薷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会出现短暂的休眠现象,伴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香薷的发芽率也在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贮藏30 d后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香薷种子有后熟现象。因此,香薷种子在采收后可以选择贮藏20 d 左右再进行播种或催芽,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2.2.2 光照和暗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给予光照和遮光处理条件下,香薷种子均可以顺利发芽,但光照条件仍然要比黑暗处理的发芽率低,在36 h 时尤为明显,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 个处理的发芽率趋于一致。t 检验表明,2 个处理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t=1.224,P=0.287 9)。在处理时间到96 h 左右时,2 个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相近,差异不显著。说明光照和暗处理对香薷种子发芽率影响很小。

表1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3 不同浸泡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浸泡24 h 的种子在第24 小时即有种子萌芽,浸泡12 h 的种子发芽率在前60 h 的培养中其发芽率均低于浸泡24 h 的种子。当把各处理种子培养72 h以上时,各处理发芽率趋于一致,表明浸种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打破种皮束缚。

2.2.4 低温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图3 可知,低温贮藏种子的萌发时间会变长,但并不会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4 ℃贮藏5 d 的种子在9 d 后发芽率也可以达到96%,但前6 d 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均比较低,在6 d 时最低发芽率的种子仅为40%,说明香薷种子存在后熟现象,且低温贮藏会延长其后熟时间。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学者认为,大部分种子存在休眠,种子萌发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然后在温度回升时萌发[7]。田美华等[8]研究显示,华中碎米荠种子在经过30 d 的低温(4 ℃)处理方能解除休眠。通过不同贮藏时间的种子萌芽试验可知,香薷种子存在后熟现象。成京晋等[9]在黄精种子萌芽特性的研究中也发现,其存在后熟现象。李钱钱等[10]在北柴胡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中发现,新采收的种子在贮藏4 个月后发芽率最高,表明北柴胡种子也存在后熟现象。通过光照和暗处理香薷种子表明,光照会抑制种子发芽,但差异并不显著,这与刘林等[11]在报春花种子萌芽的研究相似。本研究表明,种子在低温处理条件下可以延长其后熟时间,促使种子萌发时滞延长。除了外源物质的介入对种子萌发会产生一定影响外[12-14],不同光照及贮藏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萌发的速率及质量。缪存忠等[15-16]研究发现,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与赤霉素处理油松种子以及长果绿绒蒿种子,其发芽率会发生不同的结果;郭爱华等[17-18]研究表明,4 ℃低温处理种子可延缓苦菜以及棉花种子的发芽速率;艾克拜尔·毛拉等[19]在忍冬和蔷薇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中发现,低温延缓了种子发芽,这些与本试验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表明,香薷种子形态特征为卵圆形,长1.14~1.22 mm,宽0.53~0.67 mm,表面光滑,种子的千粒质量为(0.287±0.005)g;香薷种子存在后熟现象,这与其短暂休眠有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蒸馏水浸种24 h、黑暗处理提高发芽速度,也可以结合生产实践需要,通过低温和光照处理种子延长种子休眠时间。

猜你喜欢
发芽率光照低温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雾霾低温来袭快给蔬菜补充能量
崇明区不同收获时期水稻种子发芽率比较试验初报
臭氧处理对3种蔬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隐蔽的力量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