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前后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原因

2020-07-14 08:26凌云志
北方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南渡词风演变

凌云志

摘 要:南渡于宋词的发展而言影响极大,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发展与之紧密相关,由是,以宋朝的南渡时期为切入点,对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原因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宋词;词风;南渡;演变;原因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词史上,又以宋词为最,与唐诗一同并称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诗歌中的“双绝”。而在对宋词进行研究时,发生于宋朝的南渡则是研究中必须要涉及的内容,其对于宋词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因而,本文中将以南渡为界限,对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原因进行研究。

一、南渡前后宋词在风格上的变化比较

宋词在南渡前后的风格发展共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北宋末年,即宋徽宗登基为伊始,至金兵入侵为止;第二个阶段是以金兵入侵为伊始,至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与金议和为止;第三个阶段是以宋金议和为伊始,至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金兵南侵为止。[1]

(一)第一阶段:北宋末年时期的绮丽婉约

在百余年的稳定及修养之后,宋朝的经济早已不再是最初那副凋敝的颓败模样,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北宋末年盛行于中上层的贪图享乐之风气提供了物质基础与保障。同时,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这时候的宋朝带来的不是新一轮的变革,而是官场上不断升级的势力斗争和对思想的禁锢。这种沉闷的环境使得有识之士“报国无门”,没有发挥才能的舞台,只好在寻欢作乐中消磨年华,而他们满腹的才情,也只好发挥于此处。

尽管此时的宋词发展历程中已有以苏轼等人为代表的词人崭露头角,为宋词开辟新的境界,然而,在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影响下,北宋末年的词作依旧能清晰地看到花间之影——男欢女爱、闲逸生活的主题仍为大多数词人所钟爱,词作也只是徒有华丽的辞藻却无深刻的内容。

因而,宋词发展到北宋末年,虽有想要通过写词来即景抒怀的词人,却未能改变宋词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轨迹,相反,此时的宋词延续并发展着晚唐词风。加之词人那无处可用的才华只能在享乐时施展,宋词愈发盛行绮丽的风格。

(二)第二阶段:南渡初期的哀苦忠愤

金兵的入侵不僅给宋朝的历史带来了转折点,同时还让宋词的发展走上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道路。

靖康之变,无情地将宋朝中上层所做的繁华梦碾碎成粉末,人们从梦中醒来,直接坠入了灾难之中。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惨痛现实让词人们那原本唱着欢快歌词的喉咙失去了声音,带来欢乐之词的灵光也不再乍现,取而代之的是哀苦与忠愤。

昨日的繁华之梦犹在眼前,可睁开双眼后看到的却是苦难的深渊,这一对比更是加深了词人们的悲哀与痛苦。巨大的落差让词人们只能吟唱出道不尽的凄婉与哀苦,催人泪下。

对金兵的愤怒让这些人怀揣着雄心壮志和一片赤胆,时刻准备报效祖国。然而,宋高宗带领的南宋统治集团所主张的并非奋起反抗,而是对金屈辱求和。这对忠义之士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将他们的抱负统统抹杀,让他们不得不走上报国无门、唯有注情于词的道路。

于是,这忠义之词也不得不染上哀愤之色,在这南渡初期的阶段,哀苦与忠愤一同成为了这一时期宋词的主旋律。

(三)第三阶段:南渡末期的山水与豪放

在南渡末期,宋人度过了短暂、和平的二十年,此时的朝中又隐隐升起了饮酒作乐的享乐之风,而这则是主和派把持朝政、打压主战派的“成果”。在此情形之下,那些想要报国的忠义之士们人人自危,这使得几乎所有似张元干、叶梦得等的有名词人都辞官归隐。在政治之恶与自然之美的双重影响下,词人们的苦闷只好借着自然美景来排解,一时之间,山水田园风在词坛盛行。

然而,虽然美丽的山水能够让词人们暂时将烦忧都抛诸脑后,但却无法让他们真正忘记家国的仇、报国的志,这时的词人们虽在词中写尽山水田园、美丽自然,但词中依旧可见萦绕他们心头的报国无门之愁、家国破亡之忧。

同时,这一时期,词人们重新受到了苏轼的影响,其所提倡的豪放词风,再一次影响整个词坛,词人所作之词皆能寻找到苏轼的影子,不同于此前的绮丽或是哀苦忠愤,豪放成为了当时之词坛的主要风格。

二、对南渡前后宋词风格演变原因的探究

(一)政治局势与社会现实对宋词风格变化的影响

政治局势与社会现实从宋词发展之初开始,便一直都影响着宋词风格的变化。

在北宋末年,享乐之风的盛行是自上而下的。王安石变法宣告破产之后,官员党争升级为官僚集团之间的势力之争,而官僚集团打击异己、禁锢思想的做法所造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影响了北宋末年词人们对绮丽词风的继承与发展。

而后,靖康之变,不仅给宋朝的政治带来巨大变化,还把宋词带到了发展的转折点。随金兵的铁骑一同到来的,是首都的被攻、徽钦二帝的被掳、北宋的灭亡。原本还耽于享乐的人们不得不怀着哀苦愤恨之情南渡,这一巨变和苦难让原本词中随处可见的绮丽消失无踪,转而代之的是对国破与家亡的哀伤与愤怒,是忠义之士的满腔热血。而南宋统治集团的不作为以及屈辱求和的做法,再一次对宋词产生了影响,让词中的满腔热血变成了报国无门的苦痛。

在度过了南渡初期之后,宋词在南渡末期又一次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在短暂的和平假象之下,享乐之风又起,精忠报国的主战派在政治上遭受主和派的打压,许多有名的词人们只好选择退隐、寄情山水田园之间。政局之闷、家国之痛与田园之美让词风又一次出现了转变。

(二)地域转变对宋词风格变化的影响

事实上,地域的转变从多方面影响着宋词风格的发展。[2]南渡的实质就是一场奔逃,词人们由北方逃向南方,一路之上所遇的艰险、找不到住所、风餐野宿等等,这一切词人们所遭受的漂泊之苦皆在其词作中有所反映。[3]

此外,地域的变化除了给词风的转变带来外部环境变化的“外因”之外,还有产生于词人们心中的“内因”。南渡词人遭受当地排斥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人们彼此之间的疏离给内心本已痛苦万分的词人更是蒙上了一层冰霜,除了心中所产生的强烈孤独感,更是加强了对故国深深的思念。

由此,因南渡而造成的地域转变从多方面影响着词作的创造者们,其情其感其观则进一步影响着所作之词的风格变化。

(三)苏轼对宋词风格变化的影响

宋词风格的转变,除了客观存在的政治局势及地域转变的原因之外,苏轼也有着一定的贡献。词在唐末便已发展成型,初期的宋词在风格上就是对唐末花间之风的延续和发展,而宋词直到苏轼之后才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才华横溢的苏轼主张创新,提出要“以诗为词”,一改此前词的婉约,另创豪放之风,自成一派。

由此,以苏词为代表的豪放风格崛起,宋词的整体风格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词人所述的山水之中又可见豪放之风的影子。

三、结语

宋朝在经历靖康之变后,不仅政局大变,宋词风格的发展也出现了转折。由一开始继承晚唐的绮丽之风格,变化为南渡初期的哀苦忠愤之风格,再变化为南渡末期豪放与山水相融之风格。而宋词的这一系列转变,也是受到了多方面影响的结果,进而影响了宋词风格的变化。此外,苏轼在词作上的开拓与创新给宋词的发展以及风格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李萍.试论南渡前后词风之变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2]陈未鹏.宋词与地域文化[D].苏州大学,2008:131–149.

[3]辛明静.论宋代南渡词人的漂泊情怀[D].辽宁师范大学,2015:8–9.

猜你喜欢
南渡词风演变
溧阳市南渡镇推进“联防联治联建”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