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引种不同杨树无性系生长量差异研究

2020-07-14 08:39翁文源王晓荣李玲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长量杨树

翁文源 王晓荣 李玲

摘 要: 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汉江平原洪北林场不同杨树新无性系区域化试验5 a生林分中,选取7种不同杨树无性系,测定其胸径和树高。通过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胸径5年总生长量排序依次为:湘林-680>湘林-668>湘林-423>湘林-740>湘林-705>湘林-623>湘林-77,树高5 a总生长量排序依次为:湘林-680>湘林-705>湘林-423>湘林-668>湘林-740>湘林-623>湘林-77,单株材积5 a总生长量排序依次为:湘林-680>湘林-668>湘林-423>湘林-705>湘林-740>湘林-623>湘林-77。湘林-680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的5 a总生长量表现最佳,分别为25.3 cm,20.3 m,0.42 m3,在江汉平原区域生长量表现达到速生丰产标准。

关键词: 汉江平原;杨树;单株材积;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3-0005-04

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汉江中下游,湖北省的中南部,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及生长期长的特征,是中国杨树丰产林重要基地之一[1]。上世纪70年代初引进意大利引进的I-72杨、I-69杨、 I-63杨等优良品种, 90年代初选育及推广种植中潜系列[2]、中汉系列[3],21世纪初选育及推广湘林-90、湘林-77等美洲黑杨杂交无性系[4-5]。因此,随着杨树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及栽培时间长久,杨树成为江汉平原主要造林樹种[6],其速生丰产林的木材生产力稳步提高[7-8]。

在不同品种及立地条件下,杨树生长表现差异十分显著[6],存在种植风险[9]。为加强长江中游地区杨树产业的发展,降低杨树种植生态风险,国内在杨树杂交育种方面做过很多研究,不断选育出优良的杨树无性系。湖南省林科院杨树课题组通过引进黑杨派无性系间杂交选育的湘林-77,并在2010年被审定为湖南省杨树优良无性系[10]。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通过湖南省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杨树种质资源库以湘林-59为母本自然杂交选育的湘林-423无性系,以湘林-86为母本自然杂交选育的湘林-623、湘林-668、湘林-680、湘林-705、湘林-740无性系[10]。

本文研究湘林-423、湘林-623、湘林-680、湘林-668、湘林-705、湘林-740以及湘林-77在江汉平原区域5 a林木生长量表现差异,为加快江汉平原杨树产业发展及引入推广种植新杨树无性系提供参考。

1 试验概况

1.1 自然条件

试验地位于汉江平原蔡甸区洪北林场,属于汉水与长江两个河漫滩之间冲积土形成的平原地,土壤肥沃,海拔高度为21 m。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1 ℃,全年无霜期为253 d,年降水量在1 100~1 450 mm左右。

1.2 试验地概况

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春,选用56个杨树无性系一级苗木,在江汉平原洪北林场按照重复3次,5株小区,小区单排排列方式,营造区域化试验林,面积为1.34 hm2。试验林周围以湘林系列杨树无性系为材料,营建2~3行保护行。造林密度为4 m×5 m,培育措施为每年抚育2次,连续抚育3年。

1.3 数据处理

1.3.1 数据来源

从试验林内选取公司新选育6个无性系湘林-423、湘林-623、湘林-668、湘林-680、湘林-705、湘林-740以及湖南省林科院杨树课题组选育无性系湘林-77的试验林。2012~2016年期间,每年11~12月份(待落叶完毕)后,进行每木检尺。

1.3.2 数据处理

计算单株材积引用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常用数表的材积模型公式,如下:

V=a×Db×Hc

式中,D为胸径,H为树高,a、b、c为参数,a=4.1028005×10-5, b=1.8006303,c=1.13059897,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PS7.05,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胸径生长量分析

5 a生林木胸径生长量最大者为湘林-680,达25.31 cm,年平均生长量达5.06 cm,占最小值的119.9%,占平均值的107.1%。最小者为湘林-77,达21.11 cm,年平均生长量达4.22 cm。5 a生林木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湘林-680,湘林-668,湘林-423,湘林-740,湘林-705,湘林-623,湘林-77(见表1)。

为进一步分析7个杨树无性系间5 a生林木胸径生长量的差异,用LSD多重比较法进行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湘林-77的5 a生林木胸径生长量与湘林-423、湘林-668、湘林-680、湘林-705、湘林-740之间表现的差异均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与湘林-623之间表现的差异均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湘林-680的5 a生林木胸径与湘林-623、湘林-705之间表现的差异均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由表1、表2可知,公司选育6个杨树无性系胸径生长量表现均超过湘林-77,其中湘林-680表现最佳。

2.2 树高生长量分析

由图1可知,7个杨树无性系5 a生林木树高生长量均超过17.5 cm,最大者为湘林-680,达20.3 m,最小者为湘林-77,达到17.6 m,两者相差2.7 m,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湘林-680、湘林-705、湘林-423、湘林-668、湘林-740、湘林-623、湘林-77。

用LSD多重比较法对7个杨树无性系间5 a生林木树高生长量的差异进行分析(见表3)。由表3可知,湘林-77的5 a生木树高与湘林-668、湘林-705之间表现的差异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与湘林-423、湘林-680之间表现的差异均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与湘林-623、湘林-740之间表现的差异不显著。湘林-680的5 a生林木胸径与湘林-623之间表现的差异均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与湘林-740之间表现的差异均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与其它无性系之间表现的差异不显著。由图1、表3可知,湘林-680在5 a生林木树高生长量方面的表现都优越其它6个杨树无性系。

2.3 单株材积生长量分析

对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及5 a总生长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7个杨树无性系第1年生长量表现差异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第3年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第2、4、5年差异不显著,但单株材积5 a总生长量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

为进一步分析杨树无性系间单株材积表现差异,用LSD多重比较法进行比较分析(见表5)。由表5可知,湘林-680单株材积5 a总生长量表现最好,达0.420 5 m3,变幅较小,达0.03 m3,与湘林-77、湘林-623之间表现差异均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与湘林-740之间表现差异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5 a总生长量表现最差的是湘林-77,仅有0.260 8 m3,与湘林-423、湘林-668、湘林-680、湘林-705之间表现差异均达到a=0.01的极显著水平,与湘林-740之间表现差异达到a=0.05的显著水平,与湘林-623之间表现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胸径5 a总生长量排序依次为湘林-680>湘林-668>湘林-423>湘林-740>湘林-705>湘林-623>湘林-77,树高5 a总生长量排序依次为湘林-680>湘林-705>湘林-423>湘林-668>湘林-740>湘林-623>湘林-77,单株材积5 a总生长量排序依次为湘林-680>湘林-668>湘林-423>湘林-705>湘林-740>湘林-623>湘林-77(见表6)。因此,公司自选育6个杨树无性系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的5 a总生长量表现均优越于湘林-77,其中湘林-680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的5 a总生长量表现最佳,分别为25.3 cm,20.3 m,0.42 m3。

从造林密度4 m×5 m的5 a生长量看,湘林-680在江汉平原区域生长量表现达到速生丰产标准,但杨树生长量还与由培育目标不同而设计的造林密度、立地指数、水肥管理等经营措施有关[11-14]。因此,下一步将以湘林-680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培育目标的定向培育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在江汉平原区域推广种植的最佳经营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胡绪森,胡兴宜,郑兰英.江汉平原杨树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J].防火林科技,2008(3):89-90,104.

[2] 苏晓华,丁昌俊,马常耕.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1):31-37.

[3] 侯開举,周忠诚,冯正尧,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杨树品种的引种及选育[J].林业实用技术,2006(3):4-6.

[4] 吴敏,吴立勋,汤玉喜,等.湘林-90等5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速丰性能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6):13-20.

[5] 吴立勋,汤玉喜,吴敏,等.洞庭湖区杨树引种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3):12-15.

[6] 汤景明.湖北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中的几个问题[J].湖北林业科技,2003(Z1):13-15.

[7] 张国君,刘禁,肖兴翠,等.洞庭湖区不同立地杨树生长规律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 2014, 41(5) 50.

[8] 唐作钧,张国君,潘惠新,等.洞庭湖区11个杨树新无性系的生长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4):14-17.

[9] 宗凡中.长江滩地杨树新品种栽培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17):190-191.

[10]龚细娟. 10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11] 张焕朝,王改萍,徐锡增,等.根际酸化作用对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 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07-1611.

[12] 姜岳忠.毛白杨人工林丰产栽培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13] 吕士行,方升佐,徐锡增.杨树定向培育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50-53.

[14] 张全锋,支恩波,顾新庆,等.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2010(5):1-3.7.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生长量杨树
包扎方式对核桃枝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五)
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一年间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高跟鞋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漫画四幅 杨树山等
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对上海青生长量的影响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