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下的恩施清洁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2020-07-14 08:33付寿康秦武峰张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恩施调研理论

付寿康 秦武峰 张荣

摘要: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背景下,为实现生态资源富集而贫困问题突出的湖北恩施州绿色发展,以“两山”理论指导恩施州绿色发展实践,通过对户用沼气与碳汇林项目的调研,探讨恩施州清洁发展机制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以户用沼气与碳汇林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能力建设,优化生态补偿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的资源要素参与绿色减贫。

关键词:“两山”理论;清洁发展机制;恩施;调研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 08-0182-07

D01:10.1408 8/j.cnki.issn0439- 8114.2020.08.042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及民族未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将促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中国环境污染严重、减排压力大,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探索扶贫和减排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助于脱贫攻坚与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推进绿色转型发展[1]。湖北省恩施州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如何既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又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两山”理论的形成与绿色发展

恩格斯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2]。习近平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践中创立了内容丰富和极具创新性的“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指代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指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两山”理论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于2005年,系统确立于2013年。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区、发展生态旅游、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情况后,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次明确“两山”理论。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阐述了关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关系的“两山”理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3]。以“两山”理论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对于中国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建设的意义重大。2015年4月,“两山”理论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作为,为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4]。“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核心理论,是被实践证明的具有重大创新与突破的新理论、新战略。“两山”理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内生之路。“两山”理论之所以能从一种区域性实践和探索的理论发展为全党普遍认同的理论,是因为它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消极的,而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进行了深刻地、辩证地、统一地认识,“两山”理论刷新了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两山”理论的本质是回答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民富裕与生态美好相统一的最佳境界的科学理论[5]。

湖北省恩施州属中国西部国家级贫困地区,其最大资源就是生态资源。若以“两山”理论为行动指南.将“两山”理论作为治理贫困地区发展中“成长的烦恼”和“制约的疼痛”的理论钥匙,有助于指导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

2 清洁发展机制在恩施的实践

2.1 清洁发展机制的意义

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三个灵活机制之一,也是现存惟一得到国际公认的碳交易机制,基本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减排计划。清洁发展机制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I所列的发达国家在非附件I发展中国家投资实施温室气体(GHG)减排项目,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以获得所产生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帮助他们遵守议定书中所承担的约束性GHG减排义务。

清洁发展机制是目前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碳交易最重要的纽带,其初衷是设计一种互惠互利的制度。一方面,使附件I中的发达国家能够将排放义务的履约转移至减排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履约方式相对灵活(时间、地域和部门方面),降低其遵约京都承诺的总成本;另一方面,非附件I缔约方覆盖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CDM项目从发达国家获得一定的资金技术援助。因此,实施CDM能够推动开发式扶贫,为当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观的双重效益[6]。

2.2“两山”理论引领下清洁发展机制在恩施的实践

湖北省恩施州所处的武陵山片区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又是集中连片特困区,是一个典型“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迫切。因此,以“两山”理论引领恩施州清洁发展机制建设,带动绿色减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任何有利于碳减排和碳汇的项目均可被确定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具体而言,碳减排主要有清洁能源项目(光伏发电、小水电、户用沼气)、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与节能降耗、煤层气抽采三种途径。碳汇主要有林业企业的造林与再造林项目、大型工业企业自愿减排碳汇林项目、地方政府每年的造林计划三种途径。

清洁发展机制在恩施州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清潔能源项目建设方面:2017年恩施州有风电开发项目11个,其中建成项目7个,在建项目1个(安家坝);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3个(中槽、元堡、板桥),总装机容量69.5万kW。截至2016年底,恩施州清洁能源电源投产总装机382.468 3万kW.同比增长2.12%。其中,水电装机340.432 5万kW,同比增长0.96%;风电装机36.39万kW,同比增长23.82%;生物质发电装机3万kW;光伏发电装机0.935 8万kW。全年发电量103.8亿kW-h(含水布垭电站),同比增长26.29%。全社会用电量41.78亿kW-h,同比增长12.34%。全州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实现综合产值73亿元,超年度计划4.28%,同比增长12.3%。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利川市齐岳山光伏发电项目、齐岳山风电场项目、恩施州户用沼气碳基金项目、东风碳汇林项目、宣恩县蒙恩碳汇林项目和洞坪小水电项目。

2.2.1 户用沼气方面恩施州是中国第一批推广户用沼气的地区,也是中国第一个成功注册户用沼气CDM项目的地区。2003年以来,恩施州围绕“建设生态家园第一州”的目标,抢抓国家加大沼气建设投入的机遇,大力开展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五改三建”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建设,被农业部命名为“恩施模式”,被列为全国十个节能减排、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户用沼气有助于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厨厕分离、厨房整洁、布局合理),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减少面源污染。同时,户用沼气碳汇效应也带来了碳交易,恩施州是中国“沼气碳”的第一个卖家。该项目涉及全州六县二市81个乡3.3万个项目农户,3.3万户沼气用户每户平均每年减排1.8 t C02,得到150元的减排收入。以恩施市为例,该市16个乡镇48个村共有4 330户使用沼气,碳减排总计28 532 t,碳交易收益399 458美元,按照村民使用沼气的情况进行相应补贴。同时,使用沼气的正外部效益明显,可以减少煤碳的使用,减少生活燃料成本支出;减少化学肥料,减少农业生产支出;减少砍材时间,解放劳动力;减少薪材燃烧产生的烟尘和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户用沼气CDM项目以及碳交易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户建好、管好、用好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沼气产业链条,有助于构建恩施州沼气利用碳交易生态补偿机制。

2.2.2 林业碳汇方面林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很重要。恩施州宣恩县蒙恩林业碳汇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打造约1.33万hn12碳汇林,每年可以获得陕西华阴市万兴石业有限公司的1 000万元投资,项目建设后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碳汇林业不仅吸收C02还能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助力农村脱贫,增强农民护林育林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项目是东风公司社会责任“润”计划中履行环境责任的特色项目。通过为种植经济林的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提供扶持性种植补贴,增强农户抵御种植风险的能力,确保其经济收益。经济作物中油茶和核桃若进入盛果期,可为每户农户增加四五千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同时,企业通过植树固碳,冲抵自身碳排放,每667 hm2生态林大约可吸收500-1 000 t C02,将为企业减排10 000 tC02。林农从中获得约20万元的碳交易收益,开创企业植树固碳充抵企业碳排放的减排新模式。

林业碳汇交易促进传统以森林采伐为主的经营方式向注重森林多种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利用恩施州良好的森林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的新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形成生态保护、森林增效、林农增收、企业发展的“多赢”局面。清洁发展机制让更多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提升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可行能力,增加收入,实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与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既能保护恩施州的绿水青山,又能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3 “两山”理论下关于恩施户用沼气与碳汇林项目的调研

清洁发展机制的出现与发展适应了绿色发展的需要,并呼应了“两山”理论中发展什么、保护什么、如何发展、如何保护等深层次问题,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与制度安排。如何建设CDM项目则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相较于其他项目,户用沼气、碳汇林项目与农户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更加密切,如图1所示。

在CDM项目建设中,本研究以恩施州农民参与度更高的户用沼气与碳汇林项目为例。通过调研,反映清洁发展机制的建设情况。在恩施州政府服务部门(生态能源局、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林业局)调研,访谈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访谈企业负责人。在乡村做问卷调研,访谈乡村“能人”,以了解、认识、反思恩施州CDM项目建设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问卷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参考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上公示的CDM项目设计文件(PDD),问卷形成于2017年11月到12月,户用沼气的问卷主要来源于恩施市三岔镇,林业碳汇的问卷主要来源于宣恩县铜锣坪和西坪村。有关户用沼气的问卷回收105份,有效问卷101份;有关林业碳汇的调研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根据调研问卷的整理,主要调研结果如表1、表2所示。

根据恩施州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的问卷分析,户用沼气的建设集中在2002年至2007年。沼气池的建造以政府发动为主的占到83.2%,碳汇林以造林企业发动为主。97.0%的农户都支持户用沼气项目建设,基本都获得了政府的项目补助(每户补助2 000元或者等额建筑材料)。户用沼气给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合理利用了牲畜排泄物。农户获得清洁燃料,减少生活支出。农民对碳交易以及户用沼气碳减排的环保效益认知度不高(低于10%),获得户用沼气碳交易收益的农户不多,收益额也不高(户均50-100元)。当地政府向农户介绍了户用沼气使用与管理知识,农户基本上了解(厨房贴有沼气使用方法图)并能熟练地使用沼气,并且多数农户支持户用沼气碳交易。同时,户用沼气使用也存在诸多困难,如沼气液废渣处理难,政府对后续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户家庭中缺劳力,牲畜养殖难、养殖断档等。在已建设沼池的农户中有30%左右的农户因种养殖结构调整,外出务工或没有养牲畜而未使用。同时,沼气在夏天用不完,冬天没用的。也存在有因农户土地被流转,废弃的沼液沼渣无去处等问题。

调研户对于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的了解不多(仅27.1%),87%的调研对象支持碳汇造林项目,最关注项目的社会效益(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半数农户参加了碳汇造林活动,55%的认为碳汇造林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主要是带动就业。近半数的人了解林业碳汇交易,他们最关心的是尽快交易,获得碳交易收益。66.7%的调研对象支持碳汇项目申报成为碳资产项目,在碳汇造林项目中最关注的是加强后期经营管理,预防火灾和病虫害。

从问卷看,恩施州CDM项目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正外部影响有:土地流转收入(每0.067 hm2有300-500元收入),林地流轉收入(每0.067 hm2有15元收入),有采茶的农户在每年采茶季可以获得1 000多元收入,另外采药材(厚朴皮)可获得少许收入,使用沼气节省砍材的劳动力消耗。

综合访谈和问卷,恩施州CDM项目能够获得备案并实现碳交易的并不多,以户用沼气碳减排和碳汇林为代表的CDM项目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1)户用沼气发展中碳减排的可持续实现难,碳汇造林企业可持续发展难,碳交易落实难。恩施州适宜建造沼气工程的区域逐渐减少,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牲畜养殖困难使得发酵原料不足导致沼气池利用率偏低,沼气池清理困难,维修与后续服务力度不够导致沼气使用率下降或报废,从而影响户用沼气碳减排量以及碳减排的可持续。在碳汇造林方面,根据调研,宣恩县蒙恩林业公司2012年到2016年总投入5 000万元用于碳汇林建设,实现荒山到林地的转变,为实现林业碳汇交易,投人大量资金与精力,但是林业碳汇交易的收益仍未兑现,林业市场行情又不好,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困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林业企业作为碳交易最重要的参与主体,还不熟悉碳交易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制度规则,对于林业碳汇交易的认识不够,专业知识缺乏,以至于关键项目遭遇发展瓶颈。

2)碳交易中CDM项目开发的周期长,交易成本高,专业性强。恩施州从2009-2014年末共开展了六期户用沼气碳交易,每期的交易基本维持在5万tC02e,户用沼气CDM项目的设计、申报、审核、监管与后续服务工作量大,程序复杂,要求严格,项目运行成本高。碳交易的交易成本高,支付的项目注册费用高,大于5万tC02e且小于10 tC02e的注册费用为1.5万美元。在碳汇交易方面,林业碳汇项目涉及多方经济利益主体,评估审核环节基本贯穿项目周期,项目周期较长,交易成本高。宣恩县蒙恩林业的碳汇林项目是严格按照造林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人工费用高,造林成本高(荒山造林的总成本每0.067 hrri2约1 000元),造林所需的土地流转难,并且对于造林前的土地类型,荒山荒地的认定存在实际情况与登记内容不符的状况,导致林业碳汇交易项目申报材料不符合有关要求,最终林业碳汇交易难以兑现。因此,林业碳汇交易中企业在投人大量资金造林,进行碳交易申报时,还存在着项目申报失败的风险。

3)地方政府对CDM项目发展与碳交易的认知度不高,群众基础也不牢固。政府部门发展CDM项目以及碳交易意识不强,认识不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留人、用人难。农民对户用沼气和林业碳汇的碳交易并不了解,收益也不多,对清洁发展机制的认知度不高。农民对于造林与再造林能够获取碳交易的收益认知度不高,大多数农民表示不了解,也没有获得碳交易的直接收益。虽然碳汇林的生态效益较好,但是造林初期的经济效益难以兑现,农民对于项目的接纳度不高。碳汇林发展中,造林企业与地方政府缺少合作(造林业务方面没有交集,各自完成造林任务)。农民对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生态效益并不十分期待,经济上的贫困是他们最大的困境,农民最盼望的是经济效益,即干什么事都得有收入。再者,农民普遍舍不得花钱,对于需要花钱支持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建设与维护,并无意愿。

4 推动恩施清洁发展机制建设的建议

“两山”理论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恩施州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得天独厚,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投入的矛盾。有效的政策制度设计就是要将维护贫困地区群众生计与保护生态环境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扶贫实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有机结合,既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让贫困人口失去成长的机会。恩施州的“绿水青山必须变成金山银山”,清洁发展机制可以是重要实现路径。

1)以“两山”理论为重要指导思想,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更要思考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依托富集的生态资源,以清洁发展机制为基础,积极探索“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健全生态资源有偿使用与碳减排激励机制,争取成为国家生态扶贫示范区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一步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恩施州的贫困群众既从绿水青山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又增加保护绿水青山的动力。

2)优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从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端,围绕着碳减排和碳吸收这个中心,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发展,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小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既有利于维护大气碳平衡,又能获得碳交易收益,以缓解气候变化,维持生态平衡,减小或避免生态危机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能源项目方面,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与供应方能源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小碳排放,农业(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水泥生产等碳减排项目等)、碳汇(造林和再造林项目)都是清洁发展机制的潜在项目。在清洁发展机制生产模式中将造林主体由政府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造林目的由经济林向生态林转变。

3)以户用沼气、碳汇林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好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围绕乡村振兴,通过户用沼气与碳汇林项目建设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生态种养植示范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保护生态又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还增加农民收入。恩施州清洁发展机制建设应以“亲民性”与“益民性”更强的户用沼气与碳汇林项目为重点,户用沼气向小型沼气工程转变,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成立沼气后续服务专业合作社,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进行市场化差别定价,以公司化形式运营。开展项目管理与服务的专业技能培训,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政府给予适当帮扶,对农户沼气池大出料给予适当补贴,对长期从事吸污的工种实施政策性保险。对于造林企业给予碳汇林发展政策指导,资金支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赔付和监督机制,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4)加强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构建良好的项目运行服务机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前,加强对企业、群众、政府部门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公众对碳减排、碳汇与碳交易的认知度,打牢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的群众基础。依托专业的清洁发展机制开发机构(中国绿色碳基金等)运作项目,激发企业参与碳交易。碳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应该以企业为主,但是恩施州市场化程度低,因此,碳交易制度设计中政府部门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中,对恩施州的碳汇种类、碳减排方式进行分类,并进行测度,界定与明晰产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识别、设计、认证、注册、审定等程序复杂,开发周期长,交易成本高.企业要加强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学习,促进碳交易主体,由现行的独立企业实体向碳排放交易中心转变。为解决项目发展的资金问题,以企业筹集政府协助为主,通常CDM项目投资周期长、成本高、价格变动风险大,迫切需要多样化的市场资金来支持,也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为企业项目申报、认定提供服务。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后:以CDM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提升碳交易的成功率与效益。做好碳减排与碳汇的监测工作,开展碳交易收益分配改革,改利益的平均分配为集中使用。将农户的碳交易收益打包,积少成多,组建集体资产,进行集体资产经营,以农民人股分红的形式获取收益。同时需要政府合理监管,构建优良的碳交易合作环境,为与发达国家开展项目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5)以清洁发展机制建设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要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建立体现市场价值的“绿水青山”生态支付体系,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作为这种生态支付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的恩施州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加快建立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积极探索多样化以及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脱贫致富之道在于制度创新,清洁发展机制其实质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解决能源项目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中参与主体单一、资金来源单一、权责不对等,收益分配难等问题。恩施州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是根本出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参与减贫。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激发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推动恩施州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地区发展的责任义务与发展权利的对等,从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邵源春,储雪玲.农村清洁发展机制益贫效应评价及分析——以世界银行CDM项目为例[J].世界农业,2017(7):119-12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卢国琪.“两山”理论的本质: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J].观察与思考,2017(10):80-87

[6]吕学都,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中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2018年江汉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100号项目

作者简介:付寿康(1986-),男,湖北武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民族经济、区域经济研究T作,(电话)15871486396(电子信箱)jxfusk2010@126.com;通信作者,秦武峰(1982-),男,湖北十堰人,主要从事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恩施调研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恩施年俗——点路烛